分享

刘文军丨罗布人,野鸭子

 读在现场 2020-11-17

在广袤的塔里木河流域,生活着一个隐秘的部落,这就是以泛舟捕鱼为生的罗布人。据清代徐松的《西域水道记》记载,罗布人“不种五谷,不知游牧,以鱼为食,织野麻为衣,编芦为室”。他们对外面的世界一概不知,他们所能看到和感知的,唯有流淌不息的塔里木河和那些如星星般点缀的湖泊。

塔里木胡杨

罗布人有自己的语言,也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他们用胡杨树干做成“卡盆”,也就是独木舟,在湖面上撒网捕鱼。夜幕降临之际,他们在湖边点燃篝火,支起木架,将白天捕来的生鱼一劈为二,挂在木架上慢慢烧烤,然后围坐在火堆旁,边吃边唱。

探寻土著人的生活习俗一直为探险家所热衷。1900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到罗布泊考察,他在罗布人村落雇用了一个名叫艾尔德克的向导。艾尔德克在罗布语里是“野鸭子”的意思,这个名字的来历与罗布人取名的习俗有关。习惯上,母亲分娩后第一眼看到的东西就是孩子的名字。由此推断,艾尔德克的母亲是在湖边分娩的,而她分娩后第一眼看到的东西是湖中的野鸭子。

罗布人原本分布在罗布泊一带,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随着罗布泊水面的缩小和最终干涸,他们大部分都搬到了塔里木盆地边缘有水草的地方。西域文化学者杨镰1998年来到罗布沙漠深处的荒村阿不旦,100年前,这里曾经是罗布人的首府。他看到,那个占地颇广的村落,如今已为沙丘湮没。

塔克拉玛干沙漠

杨镰先生曾送我一本专著《最后的罗布人》,书中有这样的描写:“那密集得几乎插不进一根铅笔的芦苇,那如同大地经络般的网状水系,那挨肩擦背的鱼虾水禽,则随人类的离去而消失干净。”

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节目里,有记者在塔里木河汊采访一位罗布人后代。这名男子还固守着传统的罗布人生活方式,以泛舟捕鱼为生。夕阳斜射在湖面上,波光粼粼,背景中的他,一边划着独木舟,一边轻声哼唱着古老的罗布人歌谣:

奔跑的野兔,

也有父亲。

孤独人思念故乡,

故乡有我的父亲。

……

这,也许就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后的罗布人了。

塔里木盆地生长着一种罕见的植物,这就是貌似野草的罗布麻,它是优质的编织原料,也是罗布人的传统衣料。据专家考证,楼兰出土的女性木乃伊身上穿的就是用罗布麻织成的衣物。罗布麻的花和叶子可以入药,具有降压、止咳、平喘、镇静、安神的疗效。我因为睡觉不好,听了介绍后,特意在原产地买了几包罗布麻茶。尝一尝,有点沙漠盐碱的味道,但喝了几次后很见效。

沙漠,骆驼,胡杨

罗布麻还有延年益寿的功效。CCTV-4播放的《远方的家-百山百川行》节目里,记者采访到一位108岁的罗布老人。老人思维清晰,腿脚利落,虽然严重驼背,但仍能拄一根手杖和正常人一样走路,每天还能做一点简单的家务和农活。

向导告诉我们,与北疆相比,南疆人更长寿。原因在于,除喝罗布麻茶外,当地人喜欢吃水果、洋葱、番茄,不沾烟酒,心态平淡;而北疆以哈萨克族和蒙古族图瓦人为主,他们喜欢喝酒,加上天气寒冷,因此很难长寿。

作 者 简 介

刘文军,网名“好望角”。中国徒步网理事、国际古道网理事、大话哈尔滨网站专栏作家。喜欢读书、旅行、摄影,出版游记《边缘旅行》(入选“2016年十大旅游图书”)《西域游历》《一路向北》《丝路漫记》。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