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春节传统习俗文化的传承/张韵萍

 读在现场 2020-11-17

中国传统的春节有很多习俗,人们一进腊月就开始忙活“年事”,每隔几天就有特别的含义和仪式:吃“腊八粥”、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扫尘、杀猪弄肉、祭灶神、蒸馒头、饮屠苏酒、吃年夜饭,守夜、放爆竹、给压岁钱、接神、祭祖、送财神、拜年……总之,以往那种人神共享的中国年,尽展各式各样的民俗,洋溢着浓浓的“年味”,有着强烈的农耕文明时代的印记。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最富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的节日,伴随着中国人走过的一年又一年,有很多春节传统习俗在消亡,也有很多新的习俗诞生了。从小时候的盼望快快长大,到如今的岁月飞逝,对春节那种“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的记忆,已经成为过去的故事,“年味”浓与淡的议论已有多年。随着时代的脚步,很多人住进了楼房,生存环境的改变,“年味”也发生了变化。虽然春节的花样越来越多,拜年方式越来越时尚,而一些人却觉得现在的春节不如过去热闹了,对春节的期盼有些淡漠,不少人对春节的新鲜感变得麻木,只是在毫无目的地搜寻着“年味”。七彩缤纷不再新鲜,剩下唯一不变的就是与家人团聚的那份感觉,这或许是人们心中永恒的“年结”吧。

信息高科技的发展,给人们春节的交往方式带来很大变化,体现了社会的进步,而节日气氛也受到一定影响。如今,春节传统上门拜年的人减少,只在电话里给亲人和朋友们道一声新年的问候,表达一下自己新年的祝福。依靠发短信拜年更是一种时尚,千篇一律的内容游走在不同的手机号码之中,领导、同事、亲朋好友,只要一机在手,瞬间搞定。虽然这些时尚的拜年方式看不到面部风景,省了笑容,也省了面对面的真诚,冲淡了人们成群结队上门拜年的那种热闹的节日气氛,然而,这些作为新兴的交流方式,也发挥了传统方式不能替代的作用。

生活水平的提高,降低了人们对节日改善生活的期待。想当年,杨白劳仅仅给女儿买一根红头绳,都透露出浓浓的“年味”。可以说,现在人们的日子比当年大财主的生活都好得多,不再像从前那样,只有等到过年才会好吃、好穿、好玩了,可谓天天都在过年。没有了补丁摞补丁的衣服,新衣服也不喜欢了。没有了吃糠咽菜过不下去的日子,丰盛的节日饭菜也没胃口了。没有了文化盲点,看“春晚”也没意思了……正是因为这样,人们对过年的心理需求发生了变化,过年的形式也不拘一格,传统的节日气氛受到一定影响。比如,不少家庭春节到饭馆去吃“省事”饭,没有办法体会一家老小围坐一起在家吃年夜饭的那种惬意。孩子们对穿新衣、吃饺子、吃猪肉、吃白馒头、吃糖果、给压岁钱、放鞭炮等,已经不是过年的最大梦想。但是,人们盼望春节回家过年的意识从未改变。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仍然忙忙碌碌准备年货,市场一片繁荣景象,从春节文化的整体来看,和过去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一些人觉得“过年没意思”并不意味不想过春节,人们不再追求美味佳肴,而是追求更好地过春节,春节依然是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如今的春节依然很有诱惑力,这个节日正在渐渐嬗变为一种牵动整个民族的精神追求与体味。“年味”是要用心灵来体味的。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加之生活条件的改善,对春节休息、家人团聚的愿望增强,而对春节某些传统习俗兴趣减弱。以前过年多是讲究吃喝、祈福、团圆,而如今是以在家休息、以不同形式的交往,以及陪伴家人为主要内容。很多的上班族在节日期间还要值班、加班、走访等,有的比平时还要累。还有的人长期在外工作,过年回家上门给长辈拜年、全家团聚成为了奢望。亲戚朋友聚会,也不像以前那样人头齐全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对于春节的概念应该与时俱进,不能用旧的模式框定今天应该如何过春节。虽然春节的合家团圆、祭祀、拜祖、打年糕、闹花灯等一些标志性的习俗可能有了一些变化,然而,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春节文化”。

春节,从各种形式的开始到结束,堪称“世界上最长的节日”,这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能拨动中国人情感之弦的一个节日。从吃“腊八粥”,到“正月十五闹元宵”,38天之久的时间似乎都纳入了这个重大节日的范畴,现在很多农村还基本保持着春节的传统习俗。有着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熏陶,每一个中国人对春节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不管“年味”或浓或淡,人们依然年年盼望过春节,这个节日不仅属于物质层面,更属于精神层面。春节期间,人们在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排队购票、等待回家过年的情景,成为中国人“春节情结”最强势的一道风景。

中国的春节文化已经走出国门,在世界上广泛传播,古老的春节文化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我们要克服传统“年味”与我们渐行渐远的迷惘,有责任珍惜它,呵护它,经营它,既传承,也发展,使春节不仅有形式上的传统文化,也要有丰富的现代文化内涵。让我们在品味传统“年味”的香醇的同时,还要在潺潺的文化溪流旁栽下新鲜的花草,收获芳香,让新时代的春节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作 者 简 介

张韵萍,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2011年出版自传体散文集《女兵的天空》(大众文艺出版社),获得第八届河北散文名作优秀作品奖;2015年出版散文集《流年溢彩》(团结出版社),获得第10届河北散文名作二等奖。报纸杂志以及征文发表诗文数十篇。





重要通知:根据广大作者的要求,【“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延长一个月,至农历的正月二十(即2018年3月7日)截稿;统计期为10天,至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3月18日)出奖!

评选办法征文将根据“文章点击率”、“打赏率”、“评委意见”进行评选;获项作品领取证书和奖品后,新媒体《行参菩提》即获得版权,结集出版时不再向作者支付稿酬。

投稿方式:要求投送Word或WPS电子版稿件,不收纸质稿件;投稿信箱为“289341034@qq.com”,邮件主题请注明“春节的味道”有奖征文。

行参菩提·“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