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年忆/李端芹

 读在现场 2020-11-17

小年过罢,转眼狗年春节就在眼前。老婆说,眼见年底了,你还真能沉住气,该计划一下今年咋过啦。是啊,咋过呢?今年不比以往,儿子、媳妇还有大孙子,真得好好谋划一下。

父母在世时,每年春节都是携妻带子回家过年。一家五口虽不热闹,也算过个团圆年。那时,母亲还能劳作,早早的,母亲就把年货置备停当。母亲准备的年夜饭,更是让我垂涎。我的家境一直不富裕,平时只能给父母一些零花钱,就这样,母亲也舍不得花,把我平时给的零花钱积攒起来,专给儿子发红包。母亲的手艺堪称一流,简单的食材在她手里也能做出花样。母亲最拿手的就是炸果,她做出的炸果,人人爱吃。年三十的饭桌上,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母亲做的炸果。虽说没有大鱼大肉,但每年的年夜饭都会让我们尽兴而回。

母亲去世后,儿子外地求学工作,家中只剩下我和妻,节前把老父亲从老家接来,年过八旬的父亲,越发苍老,牙齿全无。年夜饭,妻精心准备几样饭菜,我特地买了一瓶红酒,一家三口围桌而坐。妻有病,老父年高,都无法陪我饮酒,只好一人独饮。饭桌上,老父絮叨着以往的陈年老话,妻在一旁忙碌着。一瓶红酒下肚,浑身拔凉。年三十的团圆饭就在冷清的气氛中结束了。

如今,父亲也去世三年余了。儿子也结婚生子,今年春节,儿子特地驱车从杭州赶回来过年,家里陡然增添不少热闹。

先上街看看,大街上车水马龙,拥挤不堪。最惹眼的当属卖春联的,红红的春联带来了浓浓的年味。看着铺满大街的春联,我心痒痒,妻提醒:家中有了,你忘了,前几天你朋友专门为你写的。嗨,也是啊,我怎么把这茬忘了,朋友知道我喜欢字画,专为我写了几幅春联。写字是我的最怕,最怕的东西也是我的最爱。

那年月,乡间识字的少,每年写春联,父亲都要乞求本家大哥,他是高中生,自然,半拉庄子的春联非他莫属。往往到了年三十晚上都写不好,父亲就去集市上随便买几幅。自从我上学识了字,父亲就把写春联的任务交给了我。记得,从十岁时起,我就开始写春联了。寒冬腊月天,哈气成冰,小手冻得通红。父亲买来毛笔,墨汁,几张红纸,姐姐帮我裁好门纸,当门摆一马乌(小方桌),我郑重其事坐在桌旁,一边哈气暖手,一边挥动笔墨,嗨,歪歪扭扭一行字,总算有了春联。父亲贴在门上,嘴角乐开了花。左右邻舍看了,也都称道。从此,每逢春节,练字成了我的一大任务。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各家各户都把红纸送来。其实,我根本没写过毛笔字,写出的字长胳膊拉腿,但在一群缺少文化的农民眼里,它却成了艺术品。每写好一家,父亲都亲自喊主人来取,或者主动送去。写春联的活动直到我高中毕业才宣告结束。无知者无畏,回头想想,就凭我那手臭字,真敢展示于众?

继续前行,儿子说想吃红枣馒头,让他妈买几斤红枣,我也有此意。小时候,跟随父母过年,最大的享受就是能吃上带红枣的馒头。那年月,过年能吃上白面馒头已经很奢侈了,别说红枣馒头了。小时我身体虚弱,母亲听说红枣能大补,就想方设法买来几颗红枣包在馒头里,给我补充营养。吃着母亲蒸的红枣馒头,我感到格外香甜。至于其他年夜饭,我再也没什么印象。

看天气尚早,我对儿子说,别逛街了,咱们回家看看爷爷奶奶吧。淮北风俗,每个年关都要给去世的长辈烧纸送钱。老辈子人都讲究这个风俗。父亲在世时,离年关还早,就催我去给祖先送钱了。在父亲眼里,给祖先烧纸就是积德。父亲生前信耶稣,不烧纸不上坟,所以,年关烧纸送钱的活就由我代劳了。

领着儿子,冒着严寒,走上山梁。此刻,阴风呼啸,凄寒刺骨。绕过一座座坟茔,来到父母坟前。父母的坟头已布满蒿草,母亲在地下已长眠12个年头,父亲也陪伴母亲三个春秋。我和儿子跪下身来,给父母深深三鞠躬。放鞭炮,摆贡品,烧纸钱。股股青烟升腾,耳旁仿佛响起母亲那亲切的话语:儿啊,我在这边挺好的,你千万保重自己啊!灰灰白白的纸片随风飘荡,也把我的思绪带到遥远的过去:母亲辛苦一生,到头来落得疾病缠身。老人临终前,拉着我们姊妹三人的手,有气无力地说:孩啊,以后别……别忘了给……给娘送点……钱啊。我明白母亲的心愿,她老人家吃苦一辈子,晚年疾病缠身,没享过一天福,她想来世能过上几天好日子。我抓着母亲孱弱的手,含泪点点头。母亲幸福的闭上了眼睛。

晚上,一家人吃着水饺,看着电视,妻向我使了个眼色。我立马明白了妻的意思:趁儿子一家都在,给孙子发压岁钱。其实,孙子的压岁钱我早就准备好了,我和妻一人一千,早就用红包包好放着呢。孙子子骞刚满六个月,甚是可爱,虽说区区千元不足挂齿,但足以证明我们的爱。当我们拿出大红包放到宝贝怀里时,小子骞竟然开心地笑了。看着小小子骞天使般的笑脸,我倍感幸福。

想想小时候,我所得到的压岁钱寥寥无几。那时,我家的亲戚不多,只有一年一次去外爷家。据母亲说,我还有一个舅舅在内蒙,常年不回家一次。我的外祖母早年过世,家里仅剩我外祖父一人孤单度日。我六七岁时,就一个人拎着礼物去外爷家。记忆里,外爷的小屋矮小发暗,那时我外爷已七十多岁高龄,他的经济来源全靠我舅舅每月给他寄得二三十元生活费。每次去瞧外爷,外爷总会从腰里掏出一个小纸包,揭开层层的纸包,就会露出一叠小小的纸钞,零零碎碎,一毛,二毛,到五毛都有。外爷从中找出几张角票,递到我的小手里,告诉我,孩子,拿好,回家告诉你娘,给你买糖吃。我高兴地接过钱,如获珍宝,揣在口袋里,吃罢饭一溜烟的回家了。

童年的记忆是苦涩的,也是甜美的。外爷那些花花绿绿的角票一直飘荡在我的脑海中。

作 者 简 介

李端芹,男,淮北市濉溪县人,一九六五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现供职于淮北市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业余从事文学创作,网络发表散文、小说、杂文数百篇,有多篇稿件被市县报刊采用,出版文集《山风吹来》。系淮北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




重要通知:根据广大作者的要求,【“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延长一个月,至农历的正月二十(即2018年3月7日)截稿;统计期为10天,至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3月18日)出奖!

评选办法征文将根据“文章点击率”、“打赏率”、“评委意见”进行评选;获项作品领取证书和奖品后,新媒体《行参菩提》即获得版权,结集出版时不再向作者支付稿酬。

投稿方式:要求投送Word或WPS电子版稿件,不收纸质稿件;投稿信箱为“289341034@qq.com”,邮件主题请注明“春节的味道”有奖征文。

行参菩提·“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