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回老家过年/冯永华

 读在现场 2020-11-17

按照鲁西老家的风俗,儿女在外地工作,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只要能回家过年,就一定要排除万难,回到父母的身边。因为,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与父母团聚才叫过年。

我虽然工作的地方距离老家不远,不足三十公里的距离,但每年快过年的时候,父母总是打电话来叮咛,只要单位上不是太忙,能回家过年一定要尽量回来……

我经常在想,父母还是那老观念,过年一定要回家,其实,现在什么年不年的,日子好过了,不缺吃不愁穿,天天犹如过年一般,何必计较过年这几天。

除夕的前一天,单位上排值班表,我被安排到初四值班。于是,我就有了回家过年的机会。除夕上午,在回家的路上,我一面开车,一面在想,父母都已年近七十,岁月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们还能陪我们多少年呢?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比起那些在外地工作的朋友,我至少不用为订不到机票、火车票而纠结,不用为长途劳顿、一路劳苦而犯难。与这些匆匆往家赶的朋友,我是否在不经意间多了一些幸福呢?

回到老家,父亲早就收拾好我一家的住处,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母亲已经把“笨猪肉”炖成“一锅香”,还有提前炸好的一盆香喷喷的“绿豆丸子”、“炸藕盒”,还有孩子们爱吃的“红枣豆沙包”,老家大棚里自己生产的反季节蔬菜已经择洗干净……

快乐从此开始,幸福的气氛迅速蔓延,快乐的笑声从这个鲁西农村院落飘向四方。

快乐的时光总是感觉很短。晚餐后,一家人围坐在茶几前,品着茶、磕着瓜子、剥着炒花生,聊着家常,品味着央视正在播放的别样 “春晚”。一家人,在这浓浓的亲情里,享乐着生活的美好、和谐的力量。

翌日清晨,在阵阵隆隆的爆竹声中,我们终于迎来了农历狗年。早上6时许,天色微亮,我和妻子匆匆起床,这时,母亲正在精心地呵护着锅里的水饺,父亲正在兴高采烈地准备燃放鞭炮。一家人,围坐在茶几旁,细细地品味着农历狗年的第一顿绝美早餐,我吃出了家的味道,咬一口流着油的水饺,香气弥漫,我想起从儿时一路走来的路上,父母舍不得吃的粗茶淡饭伴我长大,我才有了幸福的今天……

老家的风俗一点儿没改,早餐后首先要给父母等长辈“磕头”拜年,以示孝顺。我打开自己走了半生的堂屋门,立正站好,以最恭敬的姿势、最虔诚的表情、最规范的动作,重重地给父母一一叩头。就在我叩下头的那一瞬间,眼泪像是决了堤的洪水,一泄而出。好在妻子、儿子和弟弟、弟妹以及侄子们都在我的身后。以前,我太年轻,尚未体会到父母渐渐老去的辛酸,今天我第一次感到父母渐渐老去带来的压力和无耐。给父母磕头的机会还有多少?四十年?三十年?二十年?我不敢想……我的泪水怎么如此不听使唤?

我在老家辈份有些小,需要去磕头拜年的长辈家比较多,从早上天色微亮,一直磕到巳时时分,直到两个膝盖给我闹起了意见。最后,我随着拜年的队伍来到冯氏祠堂门前,恭恭敬敬地四叩首,把最重的礼节献给冯氏先祖,先祖的功绩还要延续,诸如我的前世后代都要如此虔诚。

每年春节,大年初一上午,必定是同族爷们兄弟聚会的日子。我从18岁参军离开家乡,在部队服役8载,转业地方工作又已18个春秋。无论我走过的每一步路程,从未忘记父母的叮咛、从未忘记鲁西人的豪气。一路走来,幸好为人处事不算太差,大年初一上午应邀参加了四个酒场,不胜酒力的自己,早已忘记了喝了多少。好在没有在酒场上丢人现眼。现在想起来,庆幸而又后悔。庆幸的是,没有在家里惹个什么乱子、丢了半辈子的面子。后悔的是,有没有多说话扰了别人的兴致、乱了家里的规矩。

不过,从酒场上,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总书记能力强、得民心、顺民意,现在的政策好了,经济社会发展让人振奋,幸福感、安全感收获满满。看看中国最底层的农村发展现状和普通老百姓的呼声,让我这个听党指挥多年的老党员倍感力量,深受鼓舞。

看着老家的亲人们一个个生活的越来越好,家庭轿车成为年轻人的必备,宽敞的楼房成为主流,生活标准步步提高,每个家庭的存款基本达到六七位数。作为祖辈长在黄土地里的一员,我的心里幸福地乐开了花。

在老家生活的三天,我的心中充满了快乐、满足、希望……无论在城市生活多少年,我还是离不开生我养我、伴我长大的家园,不仅仅因为这里有父母叔伯、兄弟姐妹,更因为我的根就在这里。

正月初二傍晚,我返回县城自己小家的路上 ,穿过了一个个似曾熟悉的乡村,越过一座座埋藏着我儿时幸福的小河,从农村到城市,一路驰骋,一路向前……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无论前面的路还有多长,家,永远是我们幸福的港湾。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无论春风得意、衣锦还乡,还是暂遇挫折、逆旅归途,抑或路途遥远、抑或有钱没钱,一定记得回家过年。

作 者 简 介

冯永华,男,1993年初开始发表作品,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中国文化报》《人民公安报》《农民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2000余篇,其中30多篇(首)获奖。创作《小城大爱》《太阳花开》《无袍法官》三部电影、微电影,6次获国家、省、市级奖项。创作《夜路》《妈妈的生日》《尊重生命,平安出行》两部小品、一部微视,5次获省、市级奖项。系山东公安文联会员,被评为首届中国警务微视频优秀人才奖、山东省第十七届十佳业余记者、山东省公安厅宣传文化工作先进个人、聊城市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




重要通知:根据广大作者的要求,【“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延长一个月,至农历的正月二十(即2018年3月7日)截稿;统计期为10天,至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3月18日)出奖!

评选办法征文将根据“文章点击率”、“打赏率”、“评委意见”进行评选;获项作品领取证书和奖品后,新媒体《行参菩提》即获得版权,结集出版时不再向作者支付稿酬。

投稿方式:要求投送Word或WPS电子版稿件,不收纸质稿件;投稿信箱为“289341034@qq.com”,邮件主题请注明“春节的味道”有奖征文。

行参菩提·“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