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子栋丨萍水相逢

 读在现场 2020-11-17

周六晌午,开车带上五岁的儿子回老家。

到了半路,孩子开始哼哼唧唧,一会儿说恶心想吐,一会儿说肚子饿了,一会儿说要撒尿。

正好,前边不远的地方有个设施农业气象试验站。院子里有一幢城垛式的小楼,楼中间有一座高塔,红色螺旋式围梯通到塔顶观光台。在四野空旷的乡下,这座建筑挺显眼。虽然经常路过这里,但还从没进去过。心想,顺便带孩子进去参观参观吧,玩会儿再走。

院子里静悄悄的,停了两辆私家车,没人,可能是值班人员在午休吧。城垛的门已上了锁,进不去。心中有些失望,正要转身往回走,突然从北边一间平房里隐约传来碟碗相碰的声响。

轻轻推开半掩的屋门,淡淡的菜香弥漫而来,里面正是食堂。一位约五十岁、身材匀称、面目和善的农村大姐正张着水龙头洗碗。房间虽小,但摆放有序,干净利落。

大姐笑着打招呼:“来啦啊!”

“呵呵,大姐您好,这是食堂吗?”

大姐点头笑道,“嗯嗯,是。”

“我回老家路过这里,顺便带孩子进来玩玩。”我笑了笑,接着问,“还有饭菜吗?”

“有,有。”大姐回答得挺干脆。

“噢,孩子有点饿了,想给他买点饭菜吃,您卖不?”

“你看看这菜,不知道孩子喜不喜欢吃。”大姐指着菜盆里的西红柿炒鸡蛋,接着说,“这西红柿啊,是咱院子后面的农场栽种的,没打药,自然熟,沙瓤,汁多,汤酸。你尝尝,跟菜市场上卖的西红柿味道不一样。”说着就找了个方便袋,把盆底的菜都给盛上了,两大勺。然后又给装了四个馒头。

我赶紧掏钱付款,大姐却一个劲地摆手,说啥也不要,还说,“要不,你说说孩子喜欢吃啥菜,我给炒!”

我更觉得过意不去,连连摆手,“大姐,不用不用,已经非常好啦!实在是不好意思。”

通过简短的交谈了解到,大姐家就住在附近的村子,在这儿已经干了好几年啦,活也不算累,单位一个月给她两三千块钱的工资,晚上能回家住,能照应一下家里。看得出,大姐挺知足。

说话的工夫,大姐从屋门口的尼龙袋里拣了一捧黄瓜,边洗边说,“这些黄瓜是工作人员从农场里摘来的,让我给大家腌咸菜吃。带上几根路上尝尝吧。别看这些黄瓜纽子长得瘦啦咔嚓的,但是很好吃。”她指着黄瓜梢说,“你看看,梢上的花都是黄的,蜜蜂授过粉。咱们平时在菜市场上买的那些黄瓜啊,有一些带红花,那是用药水浸泡过的。以后你买黄瓜,记住要买带黄花的啊。”

听了大姐这番话,顿时觉得长知识了。

再三道谢之后,跟大姐挥手告别。

在车上,孩子狼吞虎咽,我问,“味道咋样?”孩子美滋滋的,夸张地点着头说,“爸爸,太——好吃啦!”

我也馋了,忍不住尝了尝。

西红柿酸酸软软,汤汁流香;小黄瓜皮薄清脆,爽口醒神。嗯,是记忆中小时候的那种味道。

诚心感谢那位素不相识的大姐。不是因省了钱而曲意奉承她,而是感动于这萍水相逢的关心。她的热诚、给予、叮咛充满了浓浓的善意。这善意,是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一种气质,淳朴,本真,没有丝毫造作。这善意,与工作、学历无关,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基因。在看似细微、平凡的举动里,展现出温暖、质朴、高尚、非凡的心灵之美。

写到这儿,我蓦然想起去年在威海遇到的另一件事。

暑假,带四个孩子去威海旅游,中午在海边的一家小饭馆吃饭。活蹦乱跳的儿子不小心把餐桌旁的暖瓶碰倒了,暖瓶内胆“嘭”的一声爆得粉碎。儿子右脚被开水烫得通红通红,疼得咧着嘴直哭。正在我手足无措的时候,老板娘急匆匆地从冰柜里取出碎冰,用毛巾包起来给孩子冷敷,然后又抹上一层豆瓣酱。邻桌的七八位当地老乡也都凑过来关心孩子,有人说,治疗烫伤最好的土法是抹獾油,如果有獾油就好了。其中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大哥凑过来对我说,“兄弟,我家就有獾油。走,你开车送我回家去拿吧。我家离这儿不远,往南三四里地。”

听了那位大哥的话,我很纠结,既惊喜又担心。第一次来威海,人地两生,遇到这么多热心人,格外感动。一个人带孩子们出远门,安全是头等大事。现在社会上的骗子太多,骗人的花样也多,不敢掉以轻心。

听他的跟他走?万一他的同伙把孩子们给拐跑了咋办呢?不听他的?又担心儿子的烫伤会受到感染。这儿地僻人稀,连个小诊所都不好找啊。思量了一下,我就用微信给爱人发了个位置,并一再嘱咐女儿千万别乱走,一定要原地等我回来。

一路提心吊胆,终于到了那位大哥家。

他进屋装了一小药瓶獾油。

瞬间,所有的疑虑都释然了。

那瓶獾油,如雪中之炭,礼轻意重。

赶紧掏出一百块钱塞给大哥,他却坚辞不受,爽朗地笑着说,“这点小事真不值得一提。我如果打算跟你要钱的话,就不会让你来送我啦。”

朴实的语言,善意的情怀。

回到饭馆时,孩子们都还在原地等我……

那次旅游,最大的收获就是遇见了萍水相逢的关心。

那次旅游,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威海的美不仅仅美在大海的蔚蓝辽阔,还美在海滩的洁净细腻,更美在村民的善良热情。

在似水如流的日子里,回望、凝视那些一闪而过的美丽点滴,总感觉历久弥新,愈加透彻、清新、亲切、感动。

作 者 简 介

冯子栋,山东蒙阴人,现在临沂市农商银行工作。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系列行走散文入选《2017年中国行走散文作家二十二强》。通过阅读来濯磨自身灵魂,通过文字来记录草根生活,通过经历来格物平凡人生。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