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端芹丨千载悠悠古铚城

 读在现场 2020-11-17

濉溪县临涣古城是临涣标志性建筑,也是临涣悠久历史的象征。临涣古称铚,当年陈胜吴广起义攻取的第一座城池就是铚。临涣古城是我国延续时代较长、跨越朝代较多、没有发生较大变迁的古城垣。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传,临涣城墙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此城较为高大宽广,入六朝、唐、宋,临涣为郡为县。几经沿革,元朝正年间,始裁临涣县,并入宿州。城变迁,仅余土墙。临涣古城墙作为古时的一项大型军事防御工事,除高大坚固的墙体等建筑外,城墙之上还有各种配套的军事设施和建筑。完好时期的临涣古城,环临涣集一周,呈东西若长的正方形。城内径东西长1490米,南北宽1394米,周长5818米,上宽5—8米,高7—15米不等,城基部宽30—50米,内坡长22至26米,外坡度22至26.5米,总面积2.7平方公里。东南西北各有一个城门,四角有角楼。西城有六座烽火台,东城有三座烽火台,南北城垣皆无。台距100米,台长25—50米,台宽15—30米,高出城墙约5米。其作用是便于观察敌情,作战时能三面杀敌。北面和东面有护城河,南面有浍河,西面有壕沟。另外,四面各留一座城门,城墙上还有垛口,作瞭望、射击之用。  

相传土城系两次筑成,第一次系夯土,土质为黄土、杂土,夯层规整,每层厚15厘米不等,夯窝深2—3厘米。主城墙呈梯形,采用平夯法夯筑,两腰经铲削修整,并用圆木棒横向拍打,表面十分平整、光滑、坚硬。第二次覆土无夯土痕迹,输送的沙土杂以砂礓和汉代遗物。城四隅有角楼,四隅上发现有筒瓦、板瓦,纹饰为绳纹、方格纹和古丁纹。发现于城基部、较厚的红褐色古丁纹板瓦,具有战国晚期特征。

春秋战国,临涣是宋国的铚邑。战国晚期,由于各国争战兼并,铚邑成为宋国的边陲,是通往楚国的门户。宋国为了防范楚国,才修筑了土城。临涣古城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正在拟定开发建设之中,逐步建成以古城墙为主线,辅以环城绿化,护城河环绕,风格古朴、粗犷,有野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环城公园。以城墙为主体,包括城门、护城河吊桥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古代防御体系,为游客直观再现古代城市场景。

临涣古城寂静地长卧在荒树野草间,饱经风霜,裸露着残缺不全的身子,埋藏着临涣人民一部沾满血与泪的苦难史和战争史。日月轮换,只有苍老的树木见证了它的成长。屯兵、防御的建筑在茂密的荒草树林里若影若现,大多破败不堪了,如今城墙里面的居民,鸡犬相闻,炊烟对望。过去的刀光剑影已然散去,如今四处洋溢着此起彼伏、嘹亮悠扬的歌声。慈眉善目的老人会向客人送上清香绵甜的棒棒茶,以最淳朴的方式表达着临涣人对待客的诚挚与坦荡。

其实,城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城市的历史与记忆,带有时代的烙印。临涣古城原东、西、南、北各有一座城门,由于屡遭战争,东、西、北三个城门连遭毁坏,现在都荡然无存了。据传,古城的原有城门形制较小,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式建制。城门均作拱券形,由砖石错缝砌成。东门因面朝东方,更得阳光沐浴,所以叫先觉门,门额外题“先觉”二字,后因字音传讹,又叫宗耀门。西门原名通津门,门额外题“通津”二字,后因“美少妇智杀色县令”的故事,改叫彤心门。南阁的东侧是慈云庵,庵内殿中有十八罗汉的塑像,还有大量文人墨客的书画和诗词。北门名叫镇宁门,门额外题“拱辰涵月”,喻有四方归心之意;内题“裨道泽仁”,喻有弘扬仁义道德之意。城门座面宽约12米、深4米、高5.6米。台座两侧设有砖阶,通往城墙上的马道。

古铚之兴,赖有浍水之便。虽兵灾与旱涝频繁,而浍水一直畅通,可以说古铚的经济十分繁荣,古铚人民安居乐业。临涣在秦时置县,但相城在秦及两汉均为郡治、国都,古铚的繁荣还不及相城。自东汉以后,相城渐衰,而铚城则为县、为郡。元朝虽并入宿州,经济尚相当繁荣。当时商旅云集,南达浙闽,北及豫晋。一些地区在临涣设有会馆。自远古以来,临涣与口子、相城的经济往来就十分频繁。临涣从南北朝至明清时期,经济一直繁荣。但由于津浦、陇海铁路相继建成,临涣的交通相形见绌,经济便一落千丈。

南阁是临涣古城墙的南门,叫正阳门,因面朝泡河和浍河,也有人把它叫做泡浍门,南阁位于城墙南段中间,是东、南、西、北四个城门中最具特色的一个,到1975年尚保存较好。作为正门的南门是这个城墙里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城门。南阁与城墙同一时期建造,秦、汉、唐、宋、元、明、清各代,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修葺。

南阁是两层建筑,高15米,长12米,南北宽9米。阁的底层是一拱形城门,用长条石砌成,可供人马车辆通行。东侧两层上有大门,门下有石阶,游人拾级而上,倚楼远眺,古城绿水交相辉映。阁的中层正面自东向西并列着一排齐整的雕花栏杆,栏杆五光十色,远远望去奇光异彩。栏杆后,是12扇彩门,门的上方有千余个方形、圆形对称的窗口,门的下方木板上画着各种构思奇特的油漆画。栏杆上层有10多个对称的窗口,用油漆木板连接起来,涂以各色彩绘。阁顶为琉璃小瓦,分五脊六兽,阁顶两端雕刻着各种不同形态的飞禽走兽,鳞次栉比,惟妙惟肖。阁内正殿中央供奉着一尊雕塑的玉皇大帝,所以南阁又有玉皇阁之称。南阁飞檐翘角,高耸平原,云霭缭绕,金碧辉煌,宛如蓬莱仙宫。

更为奇妙的是,在玉皇阁琉璃瓦的屋脊中间,建造了一座袖珍型的庙上庙—姜太公庙,高1.5米,长宽各1米,真是形态别致,匠心独具。庙内有姜太公的独特造型,游人在领略上神威严的同时,说不定被上神看好,暗下助你飞黄腾达。南阁的南墙有碑刻“光增浍泡”,北墙有碑刻“永固山河”,此字是建阁时所造,字体皆苍劲有力。更引人注目的是阁上镌刻着许多珍贵的石雕,诸如栩栩如生的《狮子衔鲤图》、《禹王锁蛟龙》等图案。

南阁,数千年来,吸引了无数游人。他们登楼远眺,俯瞰浍河,城光水色、碧野村落,尽收眼底。尤其在盛夏酷暑,阁下拱洞凉风习习,是临涣人避暑的好去处。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日为南阁香火会,远近香客云集,整个阁寺烟雾缭绕,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南阁在1975年秋被毁掉,成了一桩憾事。

临涣城墙的外围,有一条长约8华里,宽约10米,深约4米的人工河,它是临涣外围很早开挖的护城河,护城河在临涣东部的码头村东边流入浍河。临涣东面与北面的人工河,南与浍河相通,西与铚沟、仓沟相连,组成一个既有利于防旱灌溉和防洪排灾,又有利于防护御敌和交通运输的综合性水系工程。从前护城河是临涣的一道美丽风景。河水清流透亮,倒映着河边的树木和房屋,一切显得无比宁静安详。

现在的护城河已河干水枯,面目全非,让人引以为憾!


作 者 简 介

李端芹,男,淮北市濉溪县人,一九六五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现供职于淮北市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业余从事文学创作,网络发表散文、小说、杂文数百篇,有多篇稿件被市县报刊采用,出版文集《山风吹来》。系淮北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