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良启丨玉堂春和杜十娘,不同的结局,相同的生命豪赌

 读在现场 2020-11-17

高中语文课本先后收录了明朝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中的两篇小说,文中男女主人公身份地位都很相似,但结局却迥然不同,让人掩卷之后感慨不已,对人物的命运结局产生思索。两篇小说分别是《玉堂春落难逢夫》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其内容即使不是妇孺皆知,但也是传播广泛,影响深远。

同是作为女主的玉堂春和杜十娘都是因为命运弄人,不幸沦落为身份地位卑微低下的青楼女子。都是貌美如花惊艳绝伦,玉堂春是“肌凝瑞雪,脸衬朝霞,雅淡梳妆偏有韵,不施脂粉自多姿。”“有十二分颜色。”杜十娘则是“浑身雅妍,遍体娇稥,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美貌超群本来是生为女人的幸运,这里却成了公子王孙、达官贵人觊觎欺凌的根源。只要是正常的女人,都不会甘心过这种卖身赔笑的屈辱生活。因为短暂的青春过后,一旦人老珠黄,等待她们就是悲惨的下场。怎么办?一是平时不能挥霍,积攒钱财留作后路;二是瞅准某个心地善良,真心爱她们,且有实力能为她们赎身的合适男人从良嫁人。但是这里面变数太多,稍有不慎,识人不淑,上当受骗,财破人亡皆有可能。有命运的因素,更是对这些女子洞察人性及把控命运能力的极大考验。

玉堂春属于幸运儿,识人准确,正确认清形势采取对策,虽然没有赢得满堂彩,但硬是把一手烂牌打出了中上等的成绩。首先她在最好的年华遇到了值得自己以身付出的合适人选,贵家公子王景隆在收账完毕后无意中来到了玉堂春所在的妓院,一见玉姐便被深深吸引。此后经历了有钱,便受到老鸨百般热情奉承,无钱,便被老鸨百般嫌弃赶出的老套路。这种人的做法是大家都能预料到的,但玉堂春如何对待无钱落魄的王公子却是一种考验。玉姐的头脑很清醒,立场极其坚定,先是把老鸨的话“只当耳边之风”,后来躲不过了,便于老鸨论理,结果被“打得髻偏发乱,血泪交流”。王景隆看到后,“心如刀割,问其缘故”,玉姐不仅不诉苦,反而心里只是为王景隆着想。人心都是肉长的,如果说开始王景隆是贪图玉姐美貌的话,现在心里一定被玉姐的行为所感动,玩弄猎艳的心理已经转变为深爱。

此后王景隆受老鸨之骗,沦为乞丐一般,处处受歧视之时,玉姐挺身而出,与老鸨斗智斗勇,不仅在钱财上全力以赴帮助落难公子脱难,而且在前途上为其指明出路:“今番作急回家,再休惹闲花野草。见了二亲,用意攻书。倘或成名,也争得这一口气。”玉堂春绝非目光短浅之人,她清醒地知道,王公子只是一时落难而已,他毕竟是书香子弟,聪颖过人,又很善良,背后又有官宦家庭做支撑,只要想走正路,发达只是早晚的事,一定有回报自己的一天。现在自己只要坚守对王景隆的一份爱情就行,结局一定比沦陷妓院要好。我不想说玉堂春是心机女,至少在金钱和爱情方面,玉堂春能洞察人性,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老鸨毒打无改其节,沈洪钱诱不变其贞。她抓住了这个能使她改变命运的机会,虽然暂时还有些遥远。这时的两人已经成为实际上的患难夫妻,玉堂春的好,王公子都懂,所以珍视。两个人相爱,彼此珍惜才能爱得长久,而珍惜的前提,是互相懂得。你的美,你的才华,你的笑,你的味道,他要接受得到,才会视若珍宝。

果然,王景隆回家之后,牢记玉姐嘱托,专心闭门读书,顺利科举中第为官,又因“官声大著”,升任山西巡按,前程似锦,在娶妻之事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历过人生磨难的王景隆“一心只想着玉堂春,全不以聘娶为喜”。和玉堂春在一起,王景隆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一个人,抵达过最冷的地方,才更容易明白温暖的可贵,珍惜与自己共度余生的人。虽然王景隆迫于家庭压力娶了送上门的官宦之女刘小姐,但他的心却一直留在玉堂春身上。而玉堂春也被包括刘小姐在内的王家人完全接受,“子孙繁盛,夫贵妻荣”。玉堂春已经实现了咸鱼翻身,赌赢了人生!

我们再来看看杜十娘吧,杜十娘的人生故事情节比玉堂春要简单得多。从十三岁卖笑卖身,“七年之内,不知经历了多少公子王孙。”这说明杜十娘缺少远见,不能在一开始凭美貌才华来抓住一个可靠男子的心。结识李甲之后,对李甲的现状和未来又没做深入的考虑。李甲虽然也是官宦子弟,但天资平平,“自幼读书在庠,未得登科”,靠纳粟入监,成为监生。却不思进取,流连于烟花之地。另外,李甲作为男人来说,有个致命的缺点:缺少担当精神。杜十娘早想从良,“有心向他,奈李公子惧怕老爷,不敢应承。”也就是说,李甲和杜十娘交往只是苟且,并没有娶其为妻的打算。但同等处境的王景隆却是不顾一切的向玉堂春发誓说:“我若南京再娶家小,五黄六月害病死了我。”中举后第一件事便是到处苦苦寻找玉堂春,他愿意也有能力践行前誓。

如果说王景隆和玉堂春两人的交往是掏心掏肺,互相给予对方安全感和信任。那么杜十娘和李甲两人正好相反,杜十娘一直在隐瞒财富,她的打算是:到李家后,若受到歧视或驱赶,便可亮出钱财,与李甲一起好好过日子,到时李甲无路可退,一定会感激她,依赖她。但不能提前把底牌露出,让李甲知情。杜十娘要把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但她洞察人性能力欠佳,忽略了致命的一点,即李甲的软弱性和内心一直存在担忧使他完全丧失了男人的担当。当初还在北京城时,杜十娘曾问李甲对未来的打算,李甲满腹的心事是:“老父盛怒之下,若知娶妓而归,必然加以不堪,反致相累。辗转寻思,尚未有完全之策。”对美人的投怀送抱,不仅没有兴奋,反而忧心忡忡,实际上是两人婚姻的不祥之兆,但是杜十娘出于以上考虑,并没有提出让李甲内心踏实的解决办法。只是明知无望地让李甲“求亲友于尊大人面前劝解和顺”,却不知道李甲内心的茫然和不安全感。

果不其然,在瓜州泊船之时,被觊觎杜十娘美色的盐商子弟孙富针对其内心之忧一番花言巧语,人性的趋利避害使本来就有性格缺陷的李甲顿时缴械。古人云:“夺妻之恨,不共戴天。”李甲却仅仅因为区区千金便像商品一样把杜十娘拱手相送,且“欣欣然似有喜色”。可见他对杜十娘缺少那种忠贞如一的爱,根本就没打算与杜十娘共度人生难关。他也不懂杜十娘对他的爱,更谈不上什么珍惜。在某种意义上讲,李甲和杜十娘都不够成熟,成熟是学会爱自己,先爱自己而后才能爱别人,杜十娘就没有好好爱自己。李甲的不成熟体现在把婚姻当成了买卖,抛弃杜十娘是他反复盘算人生得与失后的选择。杜十娘的不成熟还表现在识人不淑,爱错了人,爱情靠不住,男人靠不住,一时间对人生的失望到了绝望的地步。她若此时及时止损,就是不愿意委曲求全,但及时转身也是可以的。刚烈的杜十娘选择了痛骂一场李甲和孙富,然后这才亮出自己巨额财富,当众弃之江中,自己最后纵身一跃,“可惜一个如花似玉的名姬,一旦葬于江鱼之腹!”杜十娘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输掉了整个人生。

读罢两篇小说以后,掩卷长思,我们除了为玉堂春庆幸和为杜十娘惋惜的同时,应该还有对生活、婚姻、爱情及金钱的思索。生活不会一帆风顺,要看你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婚姻这件事,里边一定要有爱,没有爱是不行的;对于爱情而言,一定要找一个懂得自己,能够珍惜你的人;至于金钱,它科学地衡量了大部分具体事物和无形人情的价值,给有思想的人带来快乐,它是一种催化剂,能使堕落的人更堕落,高尚的人更高尚,它还意味着自由、独立和权利。如果对这些东西考虑清楚,你就可以在人生中放手赌一把了。

玉堂春弄清楚了,赢;杜十娘没有弄清楚,输。

作者简介:

朱良启,男,现年48岁,毕业于安师大中文本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烈山区淮北七中。淮北市作协会员,烈山区作协常务理事。《行参菩提》新媒体十大金牌作家。2014年开始散文随笔写作,先后有二十多篇作品在省市区获奖。在省市报刊、网络媒体发表文章一百九十余篇,近五十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