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兰亭说兰/程春深

 读在现场 2020-11-17

说到有关兰花的标志性名胜古迹,恐怕非山阴兰亭莫属了吧?古今书法爱好者对此地无不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愫。那一年去绍兴考察一个投资项目,忙里偷闲乘公交车拜诣了兰亭。

据说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经于此地种兰,汉时设为驿亭,故名兰亭。古时水乡地形地貌易变,莫说沧海桑田,王羲之笔下那个坐落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的古兰亭,早在晋朝当时就曾数次迁移,早已隐匿于兰渚深处,如《兰亭集序》的真迹一般,成为无法探寻的迷踪。但“天下第一行书”的盛名总要有个地方安放,留给后世的文人骚客们感慨兴怀。

地址几经变迁,期间几度兴废,现存的兰亭是明朝嘉靖年间兴建的,主体仍保存着明清园林风格。既然为明清建筑,自然少不了几乎无处不在的乾隆爷御笔题诗等碑碣,此外还设有曲水流觞、右军祠、俯仰亭、鹅池等有关纪念书圣的景点。用心之处,在园区西南角专门开辟了一处兰花园,说来也是,名曰兰亭怎好没有兰花呢?

盆栽的兰花摆放在半人高的展台上,数排展台外面是兰花苗圃,虽没有屈原所称的“滋兰九畹”,也是不小的一片。或许是已到下午时分,游客们无暇前来,相较于游人如织的其他景点,兰花园内只有疏疏落落的三五个人。这些厕身于书圣门庭的兰花如一群素颜浅妆的神秘女子,从幽谷款款而来,衣袂间携着习习山风,飘散出缕缕幽香。她们或数枚兰叶仰俯自如,一枝花箭恰到好处地旁逸而出,袅娜摇曳,让人不由心生莫名的怜惜;或三五一丛如高人异士相对无言,释放出隐隐禅意,难以猜度又似乎心有灵犀;或依偎于奇石之侧,石之磊磊,兰之猗猗,此中清幽只有用画笔才能摹写出一二,再美的语言也无从形容了。围着展台转了一圈,可谓名品荟萃,给我这个仰慕兰花已久的北方客带来了视角、嗅觉与精神的多重享受,而我能识得说得出品名的却寥寥无几,又无人可去讨教,不禁自叹浅陋。

这时瞥见一个展台下面的空地上堆着不少零碎的兰花根叶,其时正好是梅雨时节,这如果是按时令正常翻盆,修剪下来的倒属正常,或者有引种的外来品种不适宜当地的环境,产生腐根坏叶也未可知,如果是因为管理不善导致根叶病害这就不好交待了。不过在宜居的环境之中,还会出现如此状况,足见兰花的难以种植,令我这个屡种屡败的爱好者内心得到不少解脱。

出园时,四周已了无人迹。步行不远逢着一个小小的邮亭,里面售卖邮票、纪念封之类,可以盖邮戳收藏,也可以由此寄到各地,这是当时旅游景区几乎是常备的一个设施。古人有“驿寄梅花”的典故,在驿站匆忙相见,没有准备纸笔,折一枝梅花报上平安,带去问候,捎去思念,留下心香。此处没有梅花,却有着一样的花香,为游客提供不时之需,聊解离人的思念之苦,这小小的邮亭也许是对兰亭这个古亭驿最好的纪念了。

千百年后的今天,王羲之的信札依然被无数书法爱好者所追捧,每日里临池不辍,但还有多少人书写邮寄信件呢?如今天各一方的亲友,打开虚拟的网络,就可以即时视频与畅谈,这是古人无法想像与享受的现代科技。当放下通信设备,细思量方才网络中相见的那一方,却是在现实中多年不曾谋面了,不知这算是亲密还是更加疏离?不禁有些恍惚。

留意到现在每到清明时节,在兰亭景区还会模拟古人举行“曲水流觞”的活动,这其实是古代“上巳节”的一个游乐内容。蛰伏了一个冬季的人们,齐到林下水滨游山玩水,诗酒助兴,久而久之成为习俗。上巳节起于上古,兴于魏晋,宋代以后就已佚失了,世事兴衰由此可见。虽列于书圣门庭之内,那兰亭外的小小邮亭是否还在?也不知那片兰园是否安好,每逢花季幽香是否依然?那时我没有购买纪念封,也没有给任何人发出信件,可如今我的思绪却会无端地寄意于此。

归程天色向晚,公交车上只有我一个人。车本已启动却减下速来,原来不远处四位头发花白的阿婆赶了过来,应该是经常坐车,司机对她们已经熟悉了。她们五六十岁的样子,身材不高,拎着竹篮。此时江浙一带的经济颇为富庶,不然我也不会千里迢迢来此考察投资项目。她们却衣着朴素甚至破旧,想是附近的农民,换上旧衣服便于劳作。此时车已慢慢开动,她们如履平地快步走向座位,刚一落座,车内就飘起了她们的吴侬软语。

看到她们的竹篮里居然装着不少兰花,很是好奇,猜测她们可能是兰亭内的种花人,于是试着与她们攀谈起来。她们解释并相互补充,我半听半猜了解到兰花是她们从山间采来的,用来入药煎茶,自信的表情告诉我,她们采的兰要比景区里种的要好。

第一次听说兰花可以入药,以为是民间偏方。我边询问边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掌中比划着写字,以便确认信息,她们哄笑起来,摆手称都不识字。其中一位阿婆竖起拇指,我看懂了,她是在赞赏兰花的功效非同一般。她们如数家珍般地念叨起来,应该是在介绍如何炮制,怎样入药,何以对症,方言加上专业术语,虽莺歌燕语,却让我这个外来客坠入会稽山的云雾之中,唯有点头诺诺若听懂得样子。

回来翻阅了一下医书,颇感意外,兰花果然全草均可入药。性平,味辛、甘,无毒。有养阴润肺,利水渗湿,清热解毒等功效。根可治肺结核、肺脓肿及扭伤,也可接骨;花梗可治恶癣。虽翰墨千秋,作为名胜古迹的兰亭原址久不可考,而兰花因活人无数的功效,却在不识字的山民农妇间口耳相传,树立了一座不着文字的功德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玩味的文化现象。

作 者 简 介

程春深,原名程春刚,山东滕州人,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枣庄市作协散文委委员,文学及书法作品多次入展获奖。出版《水天之际》《程春刚书法作品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