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生死契阔 曼殊故事/王宏

 读在现场 2020-11-17

梵音袅袅升起,月光如银倾泻。一袭袈裟的苏曼殊于万竿竹林之中驻足回眸,谜一样微笑,特写定格……

这是湛然法师主演的电影《苏曼殊中最后一个镜头。

听说这部电影将于五一前后上映,后又因苏曼殊被定义为爱国高僧,档期安排在十一了,便想向担任电影主演的湛然法师了解一些电影的拍摄过程。

一个晴朗的午后,来到宁静的观音寺。这里最先呈现的就是一如既往的宁静祥和。钟鼓二楼,风铃轻摇,警世唤迷。欢喜佛,笑容满面,憨态可掬。露天观音,慈眉善目,妙相庄严。

清雅的前院小客堂里,刚刚从外地开会赶回来的湛然法师风尘仆仆,满面春风,笑意盈盈。当我问到拍电影的感受时,湛然师欣欣然说起那段难忘的电影拍摄时光。

湛然师说,电影是一段真正的传奇,在繁杂忙乱的工作现场拍出来的镜头,竟然可以在后期剪辑中变成精致的银屏影像,不能不说是个传奇。拍摄那一年,湛然师36岁,容貌端庄、喜欢艺术的他,与苏曼殊有诸多契合之处,于是从众多人选之中脱颖而出,担任主演,切身领受了苏曼殊的命运多舛、价值观念和艺术追求。在半年恍如隔世一般的拍摄时光里,法师自言领略了另一番的人生境遇。湛然师回忆说,有幸与田壮壮、胡晴云、黄璐、蒋中伟、顾铮、王洪伟、小河、霍尊等知名导演、演员、文学顾问、音乐制作人、歌手结缘,因为团队强大,所以受益颇多。

法师有着如水一般的性格,平和温良,剧组都说湛然师脾气好,有大师气度。拍摄中,也有小插曲令法师至今想来依然含笑回味。一是他的东北口音,总是被大家善意笑闹模仿,二是在拍一段戏时,因听到搭档演员的天津口音不时笑场,直到半天过后才算hold住。法师佩服演员的高超演技,他们在片场上可以哭笑转换自如,刚刚还在嗑瓜子谈笑风生,然后却是镜头前的泪眼婆娑。

电影的拍摄,让湛然师对苏曼殊这一历史人物有了新的认知。苏曼殊,近代作家、诗人、画家、翻译家。以僧名风闻那个时代,才情、胆识过人,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语言,时人难出其右,却是袈裟披肩,风雨一生。在日本读早稻田大学预科时参加过中国留学生的爱国组织、革命团体等。归国后,于1904年遁入空门,后与陈独秀、柳亚子等人交游成了著名的南社成员。苏曼殊还翻译了《悲惨世界》。34岁病逝,可谓天妒英才。苏曼殊曾发出“世上飘零谁似我”的感叹,他称自己“身无所寄,心无所依”,逝世前还在说着“一切有情,都无挂碍”。“生死契阔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这是苏曼殊对自己人生的真实写照。

湛然师认为,阅读曼殊需要一种心态、姿态、境界。应该在一个暖暖的午后,燃一炷清香,泡一杯禅茶,静静赏读苏曼殊的诗文,于字里行间感叹其绝世的才华,漂泊的身世。

湛然法师之所以有机缘扮演苏曼殊,缘其有着与苏曼殊诸多相似之处:小时候的湛然,就开始描红描绿,出家后,跟随的妙江大师、一诚长老爱好书法,又有书法大师常出其右,时间长了,潜移默化,深受影响。湛然的书法,师承汉简,以篆隶为基础,率真朴实。他也曾接触到日本良宽上人的书法,良宽不喜欢厨师做的菜、作家写的诗、书家写的字,因充满技巧的东西,难寻心灵真味。“不忘初心,方圆默契”“烟霞清静尘无迹,水月空虚性自明”“松风入座千华秀,明月来延万象融”等湛然法师的书法作品,文字精妙,造诣极深。湛然师曾有缘请教过赵朴初先生同江西师范大学康庄老人,得极高赞誉。赵朴初认为湛然法师书法有文人气息,禅意颇浓,书风类同日本良宽上人书格,书道不同凡响。一诚长老去泰国交流佛法时,曾将湛然师的一幅书法作品作为国礼献给国王贺寿。书画同源。湛然的画作或寒梅或雅兰或墨竹或清菊,无不一枝一叶总关情,底蕴清雅。

湛然虽飘离尘寰,却不坏性情,总有行令俚语,可直抒胸臆,笔下的诗意人生依然是欢喜的。湛然师见识过规模恢弘的道场,却仍可以用平和的语气说诙谐风趣的语句,将自己的佛学思想写进朴实无华的文字,劝人为善,中道圆融。语句虽是随性而为,却与佛教偈颂相近,拙中见真,启迪众生。湛然师先后出版了《行令不句集》《应缘杂志》《湛然法师慧语》等书,以平实浅显的语句道出了佛教的深邃与奥妙,具包山涵海之量,充满智慧:学佛之人,必以圆满的智慧、充足的慈悲,使人人和谐,使人人感到安乐与愉悦,正如佛言,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学佛之人,由于自身改变,而改变了家庭氛围和身边环境,自然而然就完善了佛化家庭或佛化社区的可喜融和。信佛,是一件欣慰的事情。佛学,既玄奥又质朴。佛教,让人与人之间做亲密无间的朋友,也教化人做慈善,对家庭对社会散光散热。读湛然法师之书,会有荡胸生层云之感。

在观音寺,你尽可以随处感受着信众对湛然师的敬仰与爱戴,在禅茶素食中感受着生活的美好。他与他们话家常,询问每一个人的家庭近况,照顾到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祝福每一位都要保重身体健康,并给予他们最大的祝福。事实上,佛教的信仰,也是一种文化,它对人的教化,从小家到大国,同样可以达到和谐圆满。

2019.6.27定稿

作 者 简 介

王宏,1966年出生于没有海的辽宁省海城市,传说中这里是唐王李世民东征时的退海之地。先后做过教师、编辑、记者。酷爱写作、旅游、书法。新闻作品多次获全国、省、市各种奖项,个人获得鞍山、海城优秀新闻工作者、先进工作者、十佳记者。

1996年,《飘向太阳的风》个人作品集出版,获鞍山文联著作奖。1994年9月书法作品入选建国45周年辽宁省书法展。1995年9月书法作品入选九五全国妇女书法篆刻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