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子栋丨留住欢喜(散文)

 读在现场 2020-11-17

我这人平时没其他爱好,就是喜欢书。这不,昨天下午在鸿儒图书市场发现了一套好书——《儿童文学光荣榜》,书中名家荟萃,选编的都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儿童文学的精品佳作。毋庸置疑,这是孩子们的“文学盛宴”“精神套餐”。我异常兴奋,挑选了其中的三十三本扫码支付,打包捆扎。市场离我家约五六公里,没有直达公交,且车拥路堵,一高兴,就干脆提着这包足足有二十斤重的书徒步回家。

路过沂龙湾大桥,放下书,歇一歇。初冬的夕阳像母亲一样饱含深情地看着大地。桥上车流如注,过客匆匆。桥下筑坝成湖的祊河,静水深流,宽阔平展,如一幅巨大的江南画卷展现在面前。清凉微寒的气息从画中弥漫而来,有芦苇依柳的小岛,有拨桨晚归的渔舟,有低飞盘旋的白鸟,有星星点点的野鸭,有雾纱里隐约可见的高楼……

我正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身后突然传来“嘀——嘀——嘀”的喇叭声,回头一看,是一辆红色篷式三轮车,车上的两位老人——好像是老两口——正笑容满面地跟我打招呼。不像是搞出租的。噢,明白了,一定是他们觉得我挺累,想顺路捎我一段吧。多么善良热情的老人啊!生活中每每遇到这萍水相逢的善意,就感觉彼此间心与心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特别亲切和温暖。前几天也是在这座桥上,有一位骑电动车的大姐见我急匆匆步行赶路,热情地招呼我,要捎我一段,我虽然当时已婉言谢绝,但那份谢意却留在了心中。我想,这就是善意的力量,历久弥新,难以忘怀。现在又幸运地遇见这两位热心老人,真是我的福分啊。我一边对老人摆手,一边笑着说:“谢谢大叔大婶,我不用坐车,你们先走吧。”可老人家已打开车门,亲切地催我:“来来来,快上车吧!”真的是盛情难却!这时路上已有些堵车,后面有人开始很不耐烦地摁喇叭,我也来不及再多说啥了,就赶紧上了车。

“大叔大婶,你们心眼儿真好。”

“呵呵,看你提了这么一大包东西,挺沉的——要去哪儿呢?”

“我过桥右转,去新方嘉园——你们去哪儿呢?”

“我们直行往北。”

“噢,我到桥头下车就好了。”

“没事,拐个弯儿把你送过去就是。”

我更过意不去: “不用不用,真的不用再麻烦你们了,我到桥头下车就好啦。”

“……”

我想,咱跟老人家素昧平生,人家这么热心,多不好意思啊,咱多少也得掏两毛钱表示表示吧。二百来米的路,坐出租三轮车的话,得两块钱。我身上没带零钱。在这个手机支付的时代,现金已悄悄退出口袋。

“大叔,您有微信吗?说心里话,我坐出租车也得花钱,您就说个价吧,别不好意思,我扫码支付给您。”

大叔很爽快:“呵呵,有微信啊,你看着给点儿吧。”

大婶接过话:“是啊,你看着给点儿吧,要不——要不就给五块吧!”

五块?我不由得吃了一惊,没想到大婶要的价竟然比出租车要的还高。瞬间感觉自己被泼了一盆冷水。不过,转念一想:老人家或许是真心实意的帮咱,价虽然要得有点高,但其内心或许并无恶意;五块钱毕竟只是零钱,没必要去争那个理儿,一争就会伤了和气,弄得老人家挺没面子,与咱尊敬老人的初心也相背离。唉,还是糊涂一点好,就算咱孝敬老人了吧。想到这里,心情宽畅了许多,便乐呵呵地扫码支付。

在我下车回身关门的那一刻,看到大叔大婶的笑容里带着淡淡的歉意……

现在回想起这事儿,庆幸自己当时没有跟两位老人较真。正因这小小的“软弱”,令我买书时的欢喜、徒步行走时的欢喜、站在桥上观看风景时的欢喜、遇见老人时的欢喜都完好地保留在心中,也令此时的我更坦然、欢喜。

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态,说到底,是欢喜之心。一个处在幸福之中的人,也一定是一个满心欢喜的人。他善意满怀,大度宽容,如老子所言的那样“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遇到事儿,看透不说透,躬身入局,甘愿吃亏犯傻,把善意传给别人,把欢喜留给自己。

留住欢喜,就留住了幸福。

作者简介:


冯子栋,山东蒙阴人,在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临沂审计中心工作。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系列行走散文入选《2017年中国行走散文作家二十二强》。通过阅读来濯磨灵魂,通过文字来记录生活,通过经历来格物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