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烟雨大明寺/陈绿山

 读在现场 2020-11-17

诗曰:烟花三月下扬州。我去扬州时,时值农历腊月中,不是阳春三月,因此不能说是烟花三月;又因我居住在闽南,去扬州乃是北上,所以说是寒冬腊月上扬州。

我上扬州,是为了帮台湾的客人送一批佛具到大明寺,客人从厦门坐飞机到南京,然后转车到扬州。我和负责安装的温师傅一起开车从厦门出发,经泉州、福州、温州、杭州一路北上。大明寺乃千年古刹,难得一游,来了自是要好好游览一番。扬州在我的想像中是秀美的,应该像一个婉约的女子,身姿婀娜,神韵妩媚。不然唐朝大诗人杜牧怎会一梦十年呢?黎明时分,我们进入扬州,天空中飘洒着细雨,烟雨迷蒙,给扬州的秀美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而我冒着细雨走进迷蒙,亲近我心中久仰的扬州。

我驱车直至大明寺的后门,到鉴真佛学院里找到联系人蒋女士,说明来意,她热情地接待了我和温师傅。并带我们到膳堂吃素食。我们趁台湾客人尚未到的空闲时间游览了大明寺。大明寺里最为显眼的当是栖灵塔,它兀立在蜀冈寺中,九层,直入云端。塔内供养佛像,庄严静穆。塔起源于隋,屡遭破坏,于1993年重建,仿照旧观,再现古境。至塔顶放眼观量,奈何细雨霏霏,脚底下的大明寺清晰可见,瘦西湖静静地躺在蜀冈山下,如诗所云: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瘦长的湖水迂回淡远,若隐若现,消失在细雨轻烟的山水画卷中。而瘦西湖那一泓清水像少女的明眸,清澈地仰望着空濛的天空。我总觉得,烟雨像一层揭不开的纱帐,瘦西湖宛如一位典雅的少女,睡在纱帐里,美,又深藏着一种来自时光深处的神秘。凭栏远眺,扬州古城和瘦西湖渐远,渐入迷雾,绰约迷离,恍然如处梦境。我用数码相机拍摄几张景观,因光线阴暗,效果差强人意。因时间有限,我没能走进瘦西湖,近距离亲近一回,我只是站在栖灵塔上远远地观望,从雨雾的苍茫中投出深情的注视,心中留存一份殷殷的期待,期待某一天我走进瘦西湖,在波漾山光里邂逅一位古雅的女子。

栖灵塔的右前方有一弘佛亭。弘佛亭有一个缘起,日本友人捐赠了一尊观音菩萨的玉石佛相给大明寺,据说那尊佛像来自西晋时代,后流失海外,为纪念佛首回归而立弘佛亭。亭内立一巨石,一面雕刻着无量寿,一面镂刻着一个大大的佛字,字体遒劲,着上金色,让人看了觉得醒目十分,如同铭刻在心。我上前去作拥抱姿势,让友人为我拍照留念。其实亦我心所求,拥抱佛,明心见性,得无上觉。走出亭台,抬头见鉴真书画院的匾牌,乃前佛教协会会长朴初老人题写,其书法刚柔之间蕴藏千般觉,如春风扑面,生意盎然。

我先后瞻仰了供奉鉴真和尚的佛堂和欧阳修的祠堂。鉴真,在那个千年之前的时空里,六次东渡,不畏生死,弘法海外,成为历史的绝响。园里有樱花,尚未开放,也许他的精神已化作了花魂,一年又一年地远播芬芳,向人们讲叙弘法的艰险与大义。欧阳祠里,正堂中悬一幅醉翁的画像。黑白的对立统一在一张人物的画像里,赋予了他不朽的灵气和神韵。他的文章流传至今还是那么耐读,极具诗意和质感。他的形体虚无,但他的生命已化在他的文章里,后人所以供奉他,不是因为他的官位有多大,而是因为他的文章被世代传承。祠堂门头上有写着“六一宗风”四个大字的烫金匾额,我以祠堂的正门为背景拍摄一张相片,和一位宋朝的古人合影,是穿越还是神合?或许他站在千年时光的那头,我站在这头,我们可以用文字来交谈,亦可在冥冥之中神会吧!

步出欧公祠,我撑着一把雨伞,顺石阶而下,小径迂回,忽闻阵阵清香。穿过竹林的不远处,有数棵树,枝头黄花点点。我近前细观,看这点点朵朵的小花儿却不知其名,便向禅林里的居士请教,一位女居士告诉我,这是腊梅。哦,这就是腊梅呀!

大明寺的这几株腊梅花呈杏黄色,被雨水淋得湿湿的,即使没有艳阳的光照,依旧显得分外的水灵。在大明寺里,在瘦西湖畔,在隆冬的国度里,腊梅一枝独秀,及是醒目,给人以振奋的力量。看到了争相斗艳的腊梅,想到了春天,虽说不是阳春三月,扬州的春天似乎常驻,雨雾轻笼,仿佛春天就在梅花丛中,舞着身姿向人们招展。

我们来到西园,西园亦称御苑。过天下第五泉,山石峥嵘,亭榭静立,湖光映古木,山色润冬雨。任何风景的美可以养眼,让人内心受到感动的却是景观后面的故事。游大明寺让我深为感动的是鹤塚。

我立于鹤塚前依着青竹照了一张相,特地把镌刻着鹤塚二字的石碑作为背景。鹤塚靠围墙,翠竹掩映,除了三三两两的游人走过,给人一种空寂的境地。我之所以要特地与鹤塚留影,是因为它有着一个让人感动至今的传说。清光绪年间,有个叫徐星槎的人,放养双鹤于平山堂前鹤池内。大明寺住持星悟和尚非常喜欢,呵护有加。后来有一只鹤因足疾死了,另一只鹤则围绕伴侣哀鸣不止,绝食以殉情。星悟和尚感动不已,将双鹤埋葬于此。并立碑曰“无意羽毛之族,尚有如此情义,而世间有不如羽禽之道义,乃可悲可愧乎?”

我倚在竹子之间思量:问世间情为何物,那双鹤为世人作了最唯美的诠释。从地狱到天堂,它们经过了人间,却为人间留下浪漫的诗句。它们牵手经过人间时不知有何感想,或许地狱过于阴寂,天堂又过于遥远。所以他们选择了真爱,彼此形影不离,牢牢地把握住今生今世。也许,它们对于情的追求已经超脱了世俗,色即是空,肉体只是一种虚无的承载。鹤,通人性灵,而世间有人不如鹤者。如若有轮回,我深信那对情侣鹤还会投胎转世为鹤,并不希望转世为人。我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爱人听,分享这一份感动,唯愿世间有情人像双鹤一样,执子之手,相伴终老。

寒冬里的大明寺,浸润着阳春的烟雨色。我径直前行,出得寺门,穿过牌楼,回身转向观望,院墙上一行描红大字“淮东第一观”静默地写照寺院的庄严,大明寺巍巍然屹立在风雨中,积淀了千百年来岁月的光华。我收起雨伞,天地之间顿时通透光明,我仿佛在一缕沉香中看见了自己,我肩披蓑衣头戴箬笠,竹杖芒鞋飘过一窗烛光灯影,孤独地行走在大明寺的蒙蒙细雨之中。

作 者 简 介

陈绿山,笔名山上雨。安徽太湖人。常住闽南。现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义工泉州分会会员,福建省智善慈航文学院秘书长,泉州市丰泽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