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这也是一种人生/玉荷

 读在现场 2020-11-17

夜已深了。

雨中的1921年的无锡苏州火车站上,汪着些不甚明亮的灯光。三三两两的青年,撑着油纸伞,匆匆地登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他们不是去做工,也不是去会友,而是专门去买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沉沦》。这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它以大胆的自我暴露,重锤击石般“咣啷啷”一声,震荡了当时中国的文坛,唤醒了无数青年的心,并以此奠定了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然而,作者郁达夫的一生却是悲苦的。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他3岁丧父,出生不到12个月,就因营养不良而患肠胃病。一年多的时间里,由衰弱而发热,由发热而痉挛,饱受折磨。上学时,守寡的母亲为他千方百计凑够学费了,却怎么也为他买不起一双鞋子,就带着他去一家家的鞋店赊。但店主听到是赊后,一个个的都板起了面孔。无奈,母亲只好红着脸,回家包了些能当的东西。当母亲抱着那些东西出门时,郁达夫一下跪下了,拦在母亲的面前,抱着她的腿说:“娘,我不要鞋子,不要鞋子了。”二人齐声痛哭。自此,对有钱人的仇视,像种子牢牢地种在了郁达夫的内心。他发愤一定好好读书。

1913年9月,郁达夫随长兄赴日本留学。先习医科、法科,后转入东京帝国大学,改学政治经济学。刚到日本时,他穿着前面开了口,后面磨出了洞的鞋子。冬天了,仍然穿着一身学生夹装。幸亏一位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的同乡送给他一件陆军制服,才使他勉强熬过了在日本的寒冷的严冬。但自此他却种下了肺结核的病根。这是在青霉素发明之前的一种不治之症。由于他身上带了这咳嗽和咯血的伤口,所以他的变得忧郁的性格,便伴随了他的一生。

《沉沦》在上海出版后,破天荒地一下子销售了两万多册。它的惊世骇俗,赢得了万千读者,然而也使那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与狂怒。于是铺天盖地的“不道德的文学”“诲淫”“故意在自己身上造些血浓糜烂的创伤来吸引过路人的同情”等等的讥评和咒骂,几近使郁达夫精神崩溃。

1923年,郁达夫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先到北大任教。但几年里,始终是一位讲师。此时,他穷得兜里从来没有一次超过五块钱。天津的二哥给他寄来了五块钱,他怕一次花光,所以老是藏着。一次次地摸出来看看,又一次次地放了回去。由于生活艰辛,他开始掉牙。而此时他才刚刚28岁。腰间的皮带,也因他的不断的消瘦而不得不一次次地用钻子往后面钻孔。他终于过不下去了,到了武大。又因不欢迎别人的政治倾向而受牵连,失业街头。1926年,郁达夫受广州大学文学院郭沫若的邀约,前往任教。然而,刚到几个月,他的5岁的龙儿又在北京死去了。他在广州得到龙儿的病报后,匆促北上,到位于北京的什刹海北岸租住的一座小小住宅时,已是夜里。叩了几下门,没有响应后,才发现了门上专门告示邮差的白纸条子,原来夫人到了他在北京的哥哥家中。此时,他的龙儿已在北京妙光阁的广谊园地下埋着了。龙儿死前,一遍遍喊着“爸爸,爸爸。”而就在郁达夫去广州前,他和龙儿在街上走,龙儿想坐汽车,但郁达夫没钱,龙儿却又执意要坐,结果遭到爸爸的一顿好打。郁达夫欲哭无泪。

郁达夫一生遭遇了三次婚姻。母亲在日本入侵富阳后绝食而死,胞兄被上海的伪组织暗杀。1938年,他带着简单的行囊,流着擦不干的泪水孤孤南下。7年后,在印尼被日本宪兵杀害,至今没有人知道他的遗骨究竟是在何处。

曾经一度和鲁迅齐名的文学大师,就这样走了,捧着他的《沉沦》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去独自继续饱尝他的悲苦与感伤,他永远也不会再到他的家乡富阳了,那流淌着的富春江水,再也不会看到夕辉中他那倒影在江心中的惆怅了。那么漂泊在海水中,抑或暂寓在孤岛上的他的那孤孤的魂灵,是否也在无奈地回望他那曾经的富阳,而且披着那一身人们曾经对他的赞誉与中伤?

我曾经一次次地面对苍穹,让阅读郁达夫作品后沉闷的透不过气来的泪水,映着一枚一枚清冷的星光,一呆就是半天,终于领悟到,人和人是不同的,活法千万种,有一种就是不管身后的目光如何讶异、惊叹与不解,独自背着沉重的苦难艰难地一步步前行,而当你想送给他温暖或对他进行安慰的时候,已永远也找不到他的身影,最终让你在不断地悔恨与叹息中校正自己的情感朝向和对人生世事的感悟尺码。

这也是一种人生!

作 者 简 介

玉荷,本名路玉河,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曾在《人民文学》《清明》《时代文学》《山东文学》《安徽文学》《湖南文学》《北方文学》《天津文学》《飞天》《青海湖》《朔方》《星火》等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作品曾上花城出版社爱花城网繁花榜,有的被《小说选刊》等转载,《给哥打家具》等入选多种年度小说选本。著有长篇小说《似水柔情》、长篇纪实文学《旧物回声:记忆中的乡愁》、小说集《乡下》、随笔集《自己的夜晚》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