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墨路书香花正开/李健

 读在现场 2020-11-17

人的一生或多或少总有自己敬重的老师,无论小学启蒙,无论大学初中,无论学文习武,还是仕途躬耕,如遇良师,终身受益或决定方向前程。

我和先生相识,源于义马市的一次书法展览,品读先生临摹初唐楷书大家欧阳询著名代表作书《九成宫醴泉铭》,仰望墨宝点画劲挺,笔力凝聚。通篇作品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既“险峻瘦劲”又“戈戟蛞锐”,是“学楷临欧”的传世之作。

相遇是偶然,但相知是必然,这也注定了遇先生的缘分,成就了今生的师生之情。有人说,人过三十不学艺。可在知天命之年,因缘拜郭宝生先生为师,学书习字。

先生,字“藏珍”,斋号“文宝斋”,生于20世纪40年代。自幼受其祖父熏陶,入塾学书酷爱书法,幼成家训,临池不辍。又师承当地书家李瑞山先生教诲,遍临诸家名帖,深得传统书法之精髓,楷、行、隶、篆皆能,特以欧楷、魏碑见长。

毛笔生涯,砚台春秋。老师郭宝生,一生痴迷欧楷创作,杖朝之年,毅然十年如一日,在墨池奋飞追梦,创作严谨,谦和之态给人一种清心寡欲和与世无争的谦谦君子之风。

初学练字,每周要到先生工作室去临摹学习,老师事先已经备好了笔墨纸砚,欧字古帖,手把手体悟点画技法,传授章法布局。有时为一个字的提按使转百示不厌,严谨治学、品道兼优,凝聚着老师的执着追求,深沉的爱;诠释着“红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后来,因不能按时前去学习,老师却每周骑电动车上门授课,并带去被装订、批改后的作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说,日日临池把墨研,十年如日草隶然。练习书法不仅要排除各种杂念,凝神静气,还要克服困难日临不辍,才能学有所成。为鼓励进步,他为我创作了一幅励志作品“撇捺人生”:“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屈指算来,老师已临帖学书70多年,他用楷、行、隶诸体创作抄录了《千字文》、《弟子规》、《孙子兵法》、《道德经》、《三字经》、《增广贤文》、《养生之道》、毛泽东诗词、十八大报告和三十余部书法作品近千件,并以传承传统书法为己任,热心公益,走遍全国20多个风景名胜区书写书法作品,曾为香港“共产党时报”、“招商日报”等题写报头;特别是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老师寄去了弘扬军人的书法作品,还慷慨解囊,从自己有限的退休工资里捐献出500元,以表大爱情怀,其忧国忧民之心难能可贵。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师除了书法创作,还通过手机微信开办了“书法学习交流群”,他线上教学,视频拍摄、软件剪辑比年轻人还在行,凡向他求字,不仅分文不取,还免费寄送,已赠送书法作品达几百件之多。

老有所乐,老有所为。2020年,谁也没想到,老师为方便大家学习、交流创作,他背着儿女靠自己的努力,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八十平方米创作室。

蓦然回首,那些与老师相处的真情岁月,永远不会被岁月的风霜雨雪所冲去。假如我是诗人,将满腔热情写下万千诗篇,假如我是歌者,豪情万种为你歌唱,感恩有你,伴我一生。

字如其人,每每拜访老师,总感觉老师诚如禅者所言的人生三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老师就是在这种境界的变换转移中,呈现着他为人师表,锲而不舍追求着更高的艺术人生。

作 者 简 介

李健,男,汉族、现年57岁,洛阳市新安县人,大专文化,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作家会员、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散文和文学随笔等作品散见报刊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