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李杰作品 | 陕西游记

 梅雨墨香 2020-11-18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喜欢旅游的我,想去陕西走一走、看一看的愿望日趋强烈。心动不如行动,2020年金秋时节,我报名参团,从珠城蚌埠登上了前往三秦大地的列车。

10月20日晚9点多钟,开往西安的火车载着我们一路向北奔驰在京沪线上,我在卧铺上安然入睡。一觉醒来,天已大亮。看到车窗外一闪而过的“三门峡”站牌,才知道火车早已经转路西行,疾行在有“新亚欧大陆桥”之称的陇海线上。接下来,火车过“灵宝”、“潼关”、“华山”、“渭南”,到站“西安”。我们下车出站,旅行社安排车接我们入住酒店休息和自由活动。

22日早上8点钟,我们乘坐旅游大巴,穿过西安市区,一路向北。经过2个多小时,我们来到“黄帝陵”景区游览。“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中记载的唯一帝陵,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五A级风景区,号称“天下第一陵”。它位于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保存着汉代至今的各类文物。

我们走进轩辕庙院内,首先看到一棵粗壮高大的、有着5000年历史的“黄帝手植柏”,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祖”、“世界柏树之冠”。还有一棵“汉武挂甲柏”。它们是柏林中的佼佼者,是游客们争相留念的打卡处。我们前行不远,看到一块平卧地面、约一平米见方的大青石,上面刻有一个巨大的脚印,称为“黄帝脚印石”。当地民间向来有朝脚印石投币测运气的习俗。我们还看到院内一侧竖立着历代皇帝祭祀的碑刻共有124块。古往今来,不同的祭奠形式,充分体现了民族认同、国家统一、和谐振兴的中华精神,令人感慨!

我们迈上高高的石阶,进入巍峨的轩辕庙大殿,正中竖立着巨大的黄帝像石碑。殿顶中部有巨大的圆孔可直观碧霄,充分体现古人“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大殿门前空旷的场地上摆放着供人烧香祭拜的铜槽。大殿门额上悬挂着长长的红布幅,“庚子年清明节公祭轩辕黄帝大典”的金色大字显得格外醒目。这种一年一度的海内外华人公祭仪式,我在电视新闻里看过,现在已经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午饭后,我们乘车赴宜川,观赏神往已久的黄河壶口瀑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壶口瀑布是镶嵌在九曲黄河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北方最富特色的大瀑布奇观,名列全国第二,是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它位于宜川县东48公里处,滚滚黄河水流经此处时从几百米宽的水面泻入几十米宽的河谷,冲进几十米的深槽,形如巨壶倾倒,惊涛怒吼,声震十里,水雾腾空,气吞山河,彰显“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的宏伟气势!“水底冒烟”、“霓虹戏水”、“晴空洒雨”、“旱天鸣雷”、“山飞海立”等,是人们对此处景观特点的形象概括。诗人光未然、音乐家冼星海就是在此奇景的启发下,以黄河之吼表达人民对侵略者之怒,激励全中国人民团结抗日,保卫祖国,夺取胜利。

犹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黄河漂流探险队员王来安正是在壶口瀑布处完成了“黄河第一漂”。后来,天津勇士张志强在黄河大桥上跳悬索,完成了“中华第一跳”。九十年代中、后期,河南冯九山横跨壶口走钢缆,创下高空走钢缆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世界第一走”,还有“亚洲飞人”柯受良驾车飞越壶口的“世界第一飞”等,更是成就了壶口瀑布的知名度,每天都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景。在这里观景,我愧无更好的语言表达,只能用“壮观”和“震撼”来概括,用频频拍照来留下纪念。

恰巧,在我们观景之时,依山而建的悬崖舞台上,身着当地服饰的演员们正在倾情演绎着“黄河大合唱”,把我们一下子带入当年中华儿女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携手并肩、抗敌卫国的情境之中。表演结束之后,演员们又融入观景的游客中,打起腰鼓、扭起秧歌,给人以荡气回肠的精神洗礼!时近黄昏,回首再看一眼势如黄龙狂舞的壶口瀑布,我不禁想起脍炙人口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想起明朝陈维藩的“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咆哮吧,黄河,任何艰难险阻也不能阻挡你前进的脚步!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统一华夏,走向复兴,是我们炎黄子孙千年不变的共同心声!

大巴车载着我们在晚霞映照下的黄土高原上向延安行驶,那些梁、峁、沟、塬地貌由清晰到模糊,直到完全被夜色吞没。我们被导游安排住进延安宝塔区的一户农家仿窑洞式旅馆里,吃了颇具当地特色的晚饭。

二十三日早上七点钟,我们继续乘车前往延安市区,途经著名的“南泥湾”时,导游让我们下车看看当年“三五九旅”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换来的“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景象。我在巨大的党徽雕塑前留影。我还看到一位陕北壮汉身着当年红军衣帽,模仿毛主席的声音高声朗诵着“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到了,快看,那是宝塔山”,同车的游客中有人激动地叫起来。大巴车在延河大桥上缓慢驶过,导游让我们透过车窗远观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这是我在中学时,从课本里读到的贺敬之“回延安”中的诗句。而现在,宝塔山就矗立于我的眼前,桥下就是流淌不息的延河啊!此时,我的心情除了激动还是激动!

车到延安城西北两公里处的“杨家岭”停下来。我们首先进入“中共七大会议礼堂”参观。就是在这次大会上,700多位代表,代表当时120多万党员选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主席。这是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抚摸代表们坐过的长条木椅,我的心情五味杂陈!会址后面的小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窑洞,这里就是当年毛主席、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人的住所。我们还看到了窑洞前毛主席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小石桌。毛主席的著名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就是在这里提出的。毛主席在杨家岭期间,写下了“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纪念白求恩”、“整顿党的作风”、“改造我们的学习”、“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等系列著作,成为我党发展壮大的指路明灯。

走出杨家岭,我们去有着“抗战时期中南海”之称的“枣园”旧址参观。它位于延安城西北八公里处。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后改名“延园”,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1945年8月,毛主席就是从这里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五大书记”就是在这里领导抗日战争,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等重大革命活动的,直到1947年3月撤离。1996年,第五届全国大运会的“世纪之火”火种采集仪式就是在这里举行。现在,枣园已成为全国红色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枣园旧址内,景色秀丽,环境清幽,游客如织。“五大书记”的铜像雕塑居中耸立,气宇轩昂,令人肃然起敬。旧址内,有书记处小礼堂,五大书记住过的窑洞等。走进毛主席、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人的窑洞旧居,抚摸他们睡过的土炕、木床,凝视他们读过的书籍、写下的文章、使用过的农具等,不禁感慨万千!我看到一队队幼儿园小朋友在老师带领下前来接受红色教育,又顿感欣慰:红色教育从娃娃抓起,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在我们准备乘车离开延安之时,一位头扎白羊肚毛巾的陕北老汉为我们唱起了高亢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等脍炙人口的老民歌,赢得一车人的热烈掌声和激动泪花。

二十四日早餐后,我们开始了十三朝古都西安的行程。我们首先乘车一小时抵达集古代皇家温泉园林和近代西安事变旧址于一体的“华清宫”游览。华清宫亦名华清池,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西距西安30公里。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是以温泉汤池著称的中国古代离宫。周、秦、汉、隋、唐等历代统治者都视此地为风水宝地,大建游宴享乐的行宫别苑、温泉汤池。白居易、杜牧等诗人都在其诗中有所提及。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证明,华清池已有6000年的温泉利用史和3000年的皇家园林建筑史。景区内的仿唐建筑大气恢弘,园林风光别具一格。主要有唐代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唐代梨园遗址博物馆、西安事变旧址、九龙湖、芙蓉湖、飞霜殿、昭阳殿、长生殿、禹王殿、环园等标志性建筑群。还有体验皇家温泉的“以澜汤殿”、“御汤苑”、“星辰苑”、“尚食苑”、“长汤苑”、“少阳苑”、“香凝阁”和“御膳阁”等。

自古以来,华清池皆为游览胜地,共有四处泉源。我们看到一个石券洞内的圆形水池,半径约一米,池水清澈见底,蒸汽徐升,脚下暗道透出潺潺水流之声。据说,此温泉出水量可达每小时113吨,水温常年稳定在43度左右。水中含有石灰、碳酸钠、二氧化硅、氧化铝、硫磺、硫酸钠等多种矿物质,不仅适于洗浴、美肤,还可对关节炎、皮肤病等有一定疗效。骊山温泉,千古涌流,不盈不竭,令人称奇。

众所周知,唐玄宗和杨贵妃视华清宫为第二帝宫。飞檐翘角、红墙绿瓦的“飞霜殿”就是他们的爱巢。据说,唐玄宗每年11月至年底,都会偕杨贵妃沐浴华清池,并住在这飞霜殿中。由于地下温泉的缘故,漫天飞雪在此殿顿化为霜,真是神奇!

御汤遗址发现于1982年4月,历时三年的发掘,清理出玄宗与贵妃沐浴的“莲花汤”、“海棠汤”以及太宗沐浴的“星辰汤”,还有“太子汤”、“尚食汤”等五处,出土“三彩脊兽”、“莲花纹砖”等文物3000多件。


中国知名的温泉有2700多处,独华清池温泉以芳香凝脂的动人故事名冠古今,获“天下第一御泉”之美称,并且成为与古罗马卡瑞卡拉浴场、英国巴思温泉齐名的“东方神泉”。看着那尊体态丰腴、面容娇俏的杨玉环雕塑像,不禁使人想起白居易的诗句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中饭后,我们前往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第八大奇迹_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博物馆参观。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坐落在距西安37公里处的临潼城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它是当地人民在1974年打井抗旱时意外发现的。经过发掘和建馆保护,现有一、二、三号坑成品字形布局,还有一个车马展览馆。三个坑内置放着与真人一般大小的陶俑、马约7400件。其中一号坑最大,坑深5米,面积14260平米。坑内有6000多武俑陶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阵。坑的东端有三列横排的武士俑,手执弓弩兵器,似为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名铠甲俑组成的大部队,个个手执矛、戈、戟等兵器,与35乘驷马战车在11个过洞里排列成38路纵队,以及南北两翼的后卫部队。

二号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积约6000平米,大致分为弩兵俑方阵、战车方阵、骑兵俑方阵、步兵俑方阵,共有陶俑马1000多件,战车80多辆,以及部分金属兵器。

三号坑平面呈凹字形,面积500多平米,似为统帅三军的指挥部,约有60多个陶俑。还有四匹马一辆车。而车马陈列馆主要展示出土修复后的车马及军官俑等,个个都价值连城呢。

秦始皇兵马俑的发掘和开放曾经轰动世界。1978年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之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从此以后,秦俑这第八大奇迹轰动世界。

在参观秦俑之前,我们首先看了二十分钟的3D巨幕电影“秦始皇和他的地下王国”,给了我们极为震撼的初步印象。走出影院,我们分别走进每一个展厅仔细观看,听讲解员仔细地介绍。那些俑坑的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坑深5米,隔3米有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等距离布列于两墙之间的坑道中。那些武士俑身高多在1.7米左右,最高的约有1.9米。陶马高约1.5米,长约2米。战车与实用车大小差不多。青铜兵器虽然埋在地下2000多年,仍然光亮锋利如新。仔细看那些武士俑的年龄、脸型、胖瘦、表情、眉毛、眼睛等各不相同。有的嘴唇努起,胡角反卷,内心似有怒气。有的立眉瞪眼,眉宇间拧成了疙瘩,似有超凡的大勇。有的浓眉大眼,阔口厚唇,性格憨厚。有的俊眉秀眼,头微低垂,性格文雅。有的头挽发髻,身着战袍,足蹬短靴,手持弓弩,肩背铜镞,似为机警善射的弓箭手。有的头戴软帽,穿袍着甲双手扶剑,似为气度非凡的将军。再看那一匹匹战马,两耳竖立、双目圆睁、张鼻嘶鸣、跃跃欲试。那一个个骑士俑,一手牵马、一手提弓,机警地立于马前,一旦有令,就会驰骋冲杀。那一个个御手俑,双臂前伸、紧握缰绳、目视前方,待命而发。再看那些铜车、马的装饰,铜车有蓬,可坐可卧,宽敞舒适。铜马有鞍轡,镶金嵌银,其工艺之精巧,别说在2000多年前的秦代,就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也绝非易事啊!

这天晚上,我们返回西安市区,漫游名闻遐迩的高品位文化步行街、“西安年最中国主会场”所在的“大唐不夜城”,一个耗资50亿打造的现代唐人街。我们欣赏在璀璨绚烂景观灯映射下的一栋栋仿唐建筑,感到大气,觉得惊喜。而且,每隔50米就有一场不同风格的驻场演出。沉浸其中,宛如时光穿越,梦回盛唐!

二十五日上午,我们首先游览西安地标之一的明城墙。它位于市区中心,高12米,顶宽12_14米,底宽15_18米,周长13.74千米,整体呈封闭状的长方形。城墙內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公里,著名的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中心地带。

明城墙是迄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它的城门主要有四座,分别为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和安远门(北门)。民国以后,为方便人们出入古城区,又先后辟了多座城门,现已有城门18座。明太祖洪武采纳隐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议下令修筑的西安城墙历时8年竣工,之后经过多次维修增建,至今保存完好。

明城墙的主城门采用券拱式门洞,大门从上至下横箍9道宽15厘米的铁条,有1800个蘑菇钉,增强了门的坚固性,箭矢不入。城门建筑由闸楼、箭楼和正楼组成。闸楼在最外部,作用是升降吊桥和打更、报警。箭楼居中,其正面和两侧设有方形窗口,供瞭望和射箭用。正楼在最里,高30多米,长40多米,为歇山顶式,四角翘起,三层重檐,底层有回廊环绕,古色古香,巍峨壮观,疑为古代守城将领的指挥部。在箭楼和正楼之间有瓮城,面积9000多平米,若是敌人攻进此处,便成了瓮中之鳖,有灭顶之灾。

西安城墙的厚度明显大于高度,墙的顶部可以跑车和操练兵马。城墙上部外侧共有垛墙5984个。两个垛墙之间为垛口,可以射箭和瞭望。城墙上部内侧为女墙,无垛口,用以防止兵士往来行走时跌落。城墙每隔120米修敌台一个,突出于城墙之外,顶与城墙上部平,是专为射杀爬城敌人用的,共有敌台98个,上面建有驻兵的敌楼。城墙的四角各有角楼一座,既可瞭望,也能驻兵。

西安明城墙可谓固若金汤,却终未能挽救明朝灭亡的命运。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从长乐门攻进古城,占领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这真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我真心佩服卓有远见的西安市政府能留下并保护好这一雄伟的古迹!

从城墙上下来,我们前往西安市的另一个标志性建筑_大雁塔参观。它坐落在雁塔路南端的唐代大慈恩寺旧址内。它是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是我国楼阁式砖塔的优秀典型,是唐玄奘西天取经归来奏请唐高宗建造,用于译经、藏经之所。据说,塔的名称是因玄奘仿照印度的雁塔而建,故沿袭其名,加个“大”字,代表大乘佛教之意。

大雁塔呈方形锥体状,高64米,共七层。内有楼梯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拱券式门洞。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有门,其中南门两边立有碑石。左边碑石上刻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文、大书法家褚遂良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右边碑石上刻的是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碑石皆由玄奘亲手所立。

大雁塔南广场中央矗立着唐僧玄奘西天取经的高大铜像。他身披袈裟、手执锡杖,气宇轩昂,似乎正奔波于西行取经的路上。导游告诉我们,大慈恩寺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至今有1300多年历史。它是高宗李治为报答生母慈恩,奏请太宗敕建的佛寺,是中国大乘佛教的圣地。自唐代以来,文人墨客金榜题名、加官进爵后,多到这里礼佛。后来,逐渐形成“雁塔题名、祈福开运”的风俗。我们在寺院大门处看到了东侧的钟楼、西侧的鼓楼。我们来到寺院中间的“大雄宝殿”前,看到殿里供奉着释迦牟尼三身佛及其弟子和十八罗汉。殿内西侧墙壁嵌着“雁塔题名记”。宝殿的北面有“法堂”和“藏经楼”等建筑。

这天中午饭是由我们逛“回民街”自行解决的。回民街是西安市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区,由“北济街”、“西羊市”、“大皮院”、“化觉巷”、“洒金桥”等数条街巷组成。街区内青石铺路、绿树成荫。街巷两旁一色的仿明清建筑,或餐饮、或器物,皆由回民经营,有着浓郁的清真特色。街区之中散落着多座年代不一、大小各异的清真寺。最著名的是化觉巷内的那座清真寺。漫步街区,随处可见融合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穆斯林建筑风格的商铺。民族服饰、工艺品、回民小吃店等,令人眼花缭乱。老西安人把这一带称作“坊上”,可以体验到最平民化、最真实的当地百姓生活。往来游客摩肩接踵。卖风筝的小贩居然能把数十米长的风筝放到街对面的楼顶上。手工制作小麻花的师傅手脚配合、进退有序,仿如体育舞蹈,引得游客驻足欣赏。“牛羊肉泡馍”、“凉皮”、“锅盔”、“油泼面”、“柿子饼”等近百种特色小吃,让八方游客大开眼界、大饱口福。

鼠年金秋的陕西之旅结束了,唯一的遗憾是没能登华山。也好,留下了再来一游的念想。值得欣慰的是:我经受了红色教育的洗礼,得到了寻根探源的收获,看见了轰动世界的奇迹,领略了三秦大地的壮美!


作者简介:李杰,网名高山流水,中学退休高级教师,固镇县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近两年来,在全国各种主题征文大赛中,荣获一、二等奖十几次。在全国多个网络平台及“淮河晨刊”等发表诗歌、散文二百多篇。著有诗歌散文集“浍水流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