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个人信息泄露为何“防不胜防”?可能是“内鬼”在作怪

 我爱你文摘 2020-11-18

央视网消息(记者 徐也晴)近日,有媒体报道“圆通多位‘内鬼’有偿租借员工账号,40万条个人信息被泄露”一事,称被泄露的信息中包括发件人地址、姓名、电话以及收件人电话、姓名、地址,被泄露的信息数量实际超过40万条。

11月17日,针对圆通“内鬼”致40万条个人信息被泄露一事,圆通速递有限公司官方微博回应称,已报案,相关嫌疑人于9月落网,坚决配合打击非法售卖和使用快递用户信息的行为。

个人信息泄露为何“防不胜防”?可能是“内鬼”在作怪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支付的盛行,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通过移动终端办理各项业务。但是个人信息往往会在操作过程中或主动或被动地被泄露出去,这其中所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促使黑灰产业的滋生,大量信息被盗取的情况也由此发生。

个人信息泄露为何“防不胜防”?可能是“内鬼”在作怪

个人信息是如何被“偷”的?

网上缴费、生活购物、出行买票……种种存储个人信息的渠道和平台让不法分子嗅到了新的“商机”。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部的公开信息,2014年起开始逐渐滋生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典型犯罪案例,其中窃取并出售公民个人信息从几万条到几百万条不等,也存在着“里应外合”、买卖双方相互勾结的现象。北大科技园创新研究院产业研究分析师李朕认为,这其中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黑色产业链,通过对个人信息的售卖、利用,以达到广告推广、电信诈骗等目的。

这种黑灰产业链被分为三部分。

据了解,上游负责收集、窃取、整理个人信息。一些部门和行业从业人员将在履职过程中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非法提供给他人;在各地挖出的“内鬼”中,有正式的员工也有临时聘用的员工。公民在求职、社交平台、二手交易平台等地方留下的个人信息很有可能成为隐患。

此外,中游负责个人信息买卖。信息经上游输出后会通过黑灰产论坛、暗网等渠道进行流转,最终成为诈骗团伙手中的物料。

下游则进行精准犯罪获利或实现其他灰色收益,利用这些信息实施冒充公检法、领导、客服退款等“精准诈骗”,骗取用户的资金。

被“偷”的个人信息都用来做什么了?

被窃取的个人信息所造成的危害也有轻重之分。

李朕表示,最轻的危害是个人信息暴露于公众之中,可能流转到更多的广告推销方手中,用户会不定时收到各种无用的推广信息轰炸。

以骚扰电话为例,《2019中国骚扰电话市场状况与用户感知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69.7%的网民曾遭受过骚扰电话,而2018年中国骚扰电话拨打数量就已超过500亿次。

个人信息泄露为何“防不胜防”?可能是“内鬼”在作怪

目前骚扰电话的处罚成本较低,导致数量滋长,严重影响到人们正常生活与工作的同时,也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用来实施“精准诈骗”。

其次,受害人账户可能会被仿制,进行不法活动,从而本身受到牵连。

最严重的情况可能是由于个人信息的暴露会产生不明债务、受到网络威胁和网络诈骗、个人账号被封锁等,造成个人财产的损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