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共五大类。与商业保险不同,参与并缴纳社保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定义务,不能免除或放弃。所以,劳动者入职之后,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保。 1、及时办理登记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劳动者办理社保登记,并开始为劳动者缴纳社保。 即便处于试用期,用人单位仍需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劳动者办理社保登记,并开始缴纳社保。所谓试用期无需缴纳社保,于法无据,属于违法行为。
所以,一般而言,劳动者入职之后,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劳动者办理社保登记,并开始缴纳社保。劳动者也应及时关注自身的社保缴纳情况,以避免权益受到侵害。 2、按时足额缴纳 用人单位应按月向社保经办机构申报应缴纳的社保数额,经社保经办机构核定后,应按时足额缴纳社保。 社保缴纳主体,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整体而言,用人单位承担大部分社保费用,劳动者仅需承担其中一小部分。对于劳动者需要承担的部分,由用人单位在其本人的工资里代扣代缴。 并且,用人单位还应按月将缴纳社保费用的明细情况告知劳动者本人。
所以,社保由用人单位缴纳,劳动者承担的部分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用人单位需按月告知劳动者社保的缴纳情况。 3、未按规定缴纳社保 未按规定缴纳社保,包括不缴、少缴、欠缴等情况。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纳社保,劳动者要求缴纳或补缴社保费用的,可以向社保征收机构进行投诉、举报,由社保征收机构责令用人单位限期缴纳或补足。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纳社保,且无法补办,致使劳动者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保的,劳动者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缴纳社保,看似增加用人单位用工成本和减少劳动者工资收入,但未按规定缴纳社保,带来的责任风险只多不少。一方面,用人单位仍需缴纳或补足,造成损失的还需进行赔偿;另一方面,社保能够保障劳动者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获得物质帮助,关乎劳动者切身利益。所以,依法缴纳社保意义重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均应予以遵守和重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