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冬菊花遇到诗

 淮阴语文 2020-11-18

初冬菊花遇到诗

                            □郭文华

 

      晚秋初冬时节,是赏菊吟诗的最佳季节。萧瑟的寒风中,大朵大朵的菊花开得轰轰烈烈,白露塔、春江月夜、白莲、灯黄牡丹……叫得出名字的和叫不出名字的各式菊花,扬蕊吐艳,展露芳菲。白的纯洁、红的娇艳、黄的妩媚……阿娜多姿,艳而不俗,媚而不妖,每一朵菊蕊里都充满了诗情画意。那傲立枝头上的芳菲,仿佛一位诗人,手捧诗书,迎风而立,衣袂翩翩,抑扬顿挫的吟咏着优美抒情的菊花诗。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绝句,是陶老先生一生爱菊的佐证。而唐代元稹的《菊花》诗,让人觉得其不仅爱菊,且花园之菊花并不比陶翁少。其菊花诗的水平也不比陶翁逊色。其用笔之巧妙,别具一格,不落俗套,增添了诗文的艺术感染力。

       秋是最美的季节,而菊开在深秋初冬,那初冬算冬还算秋呢?这可是一场季节的官司,只能任由秋和冬各自去扯皮了。而大自然却不管不顾,竟自做它的画家,将山川大地勾勒成一幅多彩的画卷。初冬末秋时节,是秋最后一抹亮色,诗人将这最后的一抹色调,最后的一缕香,画在了画里,写进了诗词里。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代郑思肖的《寒菊 / 画菊

       南宋诗人郑思肖在《寒菊》一诗中,借咏菊来表达自己如菊的情怀。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不随俗流,不落俗套,是百花之王,高雅之士。菊花残谢之时,并不凋落枯萎,傲骨凌霜,孤傲脱俗,坚守节操,不随波逐流。这是诗人宁死也不向元朝投降的坚贞决心。朱淑贞在《黄花》诗中大赞菊花“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展示了一个大胆反抗封建礼教、热烈追求个性自由甚至不惜以死抗争的女主人公形象

       中国古代咏菊花的诗人骚客很多,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家都留有大量的作品,对菊花高贵的品质大加赞赏。鸿篇巨著《红楼梦》是中华文学瑰宝中的旷世杰作,其中也不乏咏菊的杰出诗作。第38回中贾母领着众女眷赏花饮酒,宝玉和姐妹们做了十二首菊花诗,林黛玉作了三首,其一《咏菊》为:

                   无赖诗魔昏晓侵,

                   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

                   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

                   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

                   千古高风说到今。

       黛玉以咏菊为主题,站在篱笆边,靠在山石上,信手挥毫,对月吟诵,人美、花美、景美、情美、诗美。《咏菊》构思新颖,巧妙,写出了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自怨自艾的个性,道出了自己不被他人所理解的苦闷。诗中搬出了与菊花渊源最深的陶渊明,歌颂菊花的高风亮节,同时也暗示自己菊花般的气节。

       宝玉和众姐妹都推这首诗为冠,而我却更喜欢林黛玉的另一首《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

    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

    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

    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

    解语何方话片时。

       我以为林黛玉的三首菊花诗中,这一首写的新颖别致,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表面是在问菊花为什么一样的开花,却比百花迟到,其实是愤懑的控诉,四句问句,问的巧,问的妙,史湘云也说:真把菊花问的无言以对。

       菊花千姿百态,争奇斗艳,给深秋初冬时节增添了无限生机,菊花不与百花争艳,在万物凋零的时候,无声无息的装点着大地,抗争着冬天的到来。我们咏菊,爱菊的同时,更应该做一个具有菊花品质的人。

***************************************************************

郭文华,供职于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江阴市衡山路一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