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菜园小记

 淮阴语文 2020-11-18

       

菜园小记

                             □李军

《三国演义》中刘备在后园种菜,韬光养晦,张飞认为是“行小人事”。

《水浒》中鲁智深看管菜园子,没有讲到种菜本身,讲他和偷菜泼皮的斗争,展现他的本事,他就是在菜园边倒拔垂杨柳。

教学吴伯萧的散文《菜园小记》,文章写的是大生产运动时期的延安种菜,种菜与革命关联起来了。我还认真地写了一篇教学心得《“种菜之乐”与“吃菜之乐”》, 喜欢作者的文字,喜爱作者对菜地的描写,对作者的乐趣有深刻体会,印象深刻。

 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大潮,我们也进了城,淹没在城市的人群中。

 网上“偷菜”游戏在年轻人中风靡,尤其城市人。有的非常痴迷,据说有半夜起来偷一阵的,乐此不疲。一上班一到岗,首先是收菜。辣椒茄子黄瓜西红柿什么都有,有籽种有农药,鸡鸭鹅都有,池塘有鱼,看菜地的狗也有,施肥、浇水、喷药各样格式也有,那些开发游戏的,真是有生活啊。

 古代对菜地有“放偷”之俗,规定时间随便偷。现实中,据说有开大奔奔去偷瓜的,偷的不是瓜,是少年的时光。

菜园是家园的一部分,菜园也是乐园。

小时候家家门前有菜园。来人过往,一般也没有上街买菜的事情。来亲戚了,大人就要在菜地里多逗留,青椒大蒜,豆角青菜,组合成几个菜。能杀一只鸡,一定是来贵客了。

丝瓜,总是缠绕在菜园的篱笆上。学大人抽烟,谁没有抽过丝瓜藤?有没有偷过黄瓜扭?有没有吃过青涩的西红柿?抬水浇菜,挑水泼菜,帮栽菜。可能没有哪天不到自家的菜地转上一圈的,有的黄瓜就是被盯着长的。每到菜地转,也常遭到大人的警告。有时也到别人家菜地转,踩点,晚上下手。

农村土地分到户,菜地逐渐转移到大田地里,因为门前做麦场的多,开阔一些。菜地面积大了,肥料多了,菜也就越来越丰富。

在学校读书,看到校园里的菜地总有一种亲切感,看到菜地也就有欲望。初二时,晚自习,我和几个人跑到校外好几里地外偷菜,挖出菜心,一同学从学校大厨房偷油盐,摁在饭盒里面蒸,吃倒不好吃,有恶作剧的愉悦。

工作在乡镇,校园广大,一块一块的土地,种上菜,就是对校园的绿化,于是学校专门把愿意种地的住在校园的职工召集起来分地,算作福利。在宿舍门口,我分得一分多地,十分兴奋。

妻子刚来时,看到有的斯文的男女教师在星期天刨地抬粪水侍弄菜地,很不习惯。尤其是抬粪水,使得校园有一阵阵自然的原始的气息,觉得太不像话了。

我有在地里干活的经验,一人单干,老家带来铁锹,翻土,施基肥,再翻土,平整,一畦一垅,用学校集体养猪的猪粪做肥,不使人十分讨厌。街上逢集,买来秧苗。

我们栽辣椒、茄子,也种大白菜,栽葱,秧蒜。两回雨过后,菜地的绿意起来了,一片活泼的样子,站在菜地边上,看着挺拔的菜苗生长,十分惬意。工作间隙,拔拔草,间间苗,提水浇地,那种劳动,不是辛苦,真正是一种享受了。

门前还栽种两棵丝瓜,用塑料绳将其引伸到房子上攀附。有棵树,树旁种一棵扁豆,就是长藤蔓的那种,沿着树缠绕。夏末秋初,青色的丝瓜高悬,紫色的豆角满目,真是一幅图画了。

收获的季节,吃着自己种的菜,滋味是不一样的。天冷了,辣椒上盖上塑料布,一直结到初冬下霜。

环境改变人。下一年,妻子也就融入这个环境了,周末,和我一起抬粪水了,也不怕脏累了。

我们居住的小区就是现实中的“开心农场”。种地的有四类人。第一类人不少就是本地被拆迁的农户,他们刚刚失去了土地,对农田有自然的亲切与失落,看到自己门前有空地,很自然地开辟起来,甚至有一点理直气壮。第二类人是被子女带进城的老人,对土地的熟悉与情感使他们技痒,带来老家的农具,熟练地平整着土地。第三类人就是有点田园情结的“小资”,在水泥森林的城市妄想有一点自己的梦想载体,譬如开垦一小块土地,至少在葱蒜上能自给自足。第四类人就是看人家种地而跟进的,似乎人家种了而我没有种,有一点上当似的,于是也挖一块。

绿化带需要不断补缺,那需要大量资金。本来是小区原有的绿化面积荒芜了,在上面种点青菜,栽点葱,有点打补丁的意思,可以原谅,也还可爱。接着就有毁坏绿化,拔除花草而栽葱栽蒜的了,让人觉得可恨了。物业公司无所作为,就像中国许多事情一样,没有人认真追究,也就不了了之。

于是,小块小块的菜地就逐渐蔓延开来。大多是老人们,在小区绿化带内自私地勤奋地播种,甚至有因为争地吵骂起来的,使小区更有了田园的味道。

我也不能免俗,相中楼下一块无绿化花木的地,先是借工具开垦,接着是冒雨买来挖地工具,利用业余时间整理,去除野草,平整泥土,到籽种店买来籽种肥料,很有大干一场的意思。妻子下班回来,看到我的作为,掩口葫芦而笑,看你能不能把工具钱弄回来。

种菜不久,菜长出来了,不少业主到物业投诉,于是一阵运动,物业公司派人专门铲除菜地,还绿化带一个清白。

地并没有补上绿化,于是地再被复种上菜,我的园地被栽上蒜。过了月余,物业公司又被投诉到电视台,我们也在电视上看到采访。有菜地的业主预言:菜地又要铲了。果然,几天后,我的蒜苗又覆灭了。妻子与女儿大笑不止,“幸灾乐祸”。我买回的农具也被楼上一老人借走了。妻子再预言:工具也不会拿回来了,久占为业,是人家的了。

我的城市菜园命运结束。

前年在乡下买了一处小产权房布置我的微电影工作室,屋前屋后,终于有了自己菜地。我们夫妻每周末去一次,侍弄菜园,翻地整地,施鸡粪,拔杂草,种菜栽蒜摘辣椒,自给自足。

中国人的田园牧歌情怀,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的田园。

作者简介:李军,1969年生,男,高级教师。宿迁唐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致力于微电影微视频创作。微电影《卖鸡》获得中国平遥首届“清风正气”微电影展奖。多部微视频作品发布“学习强国”平台。有文集《变迁》(2013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