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俗语:“‘过山’不起坟,‘独山’不住人”,是啥意思?

 胡侃社会百态 2020-11-18

前两天上网,看到了这么一句农村俗语:“‘过山’不起坟,‘独山’不住人”。虽然我对这句俗语思索了良久,但还是没有弄懂这句俗语的意思,于是,便向一位老农请教。老农告诉我说,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这样的:

农村俗语:“‘过山’不起坟,‘独山’不住人”,是啥意思?

一、“过山”不起坟

所谓的“过山”是指两座山脉之间的峡谷,也就是说“过山”就是两座山脉之间的通道。

对先祖的尊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流传着许多孝敬父母的故事。

比如,《二十四孝》中的丁兰,自幼父母双亡,但他却没有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竟然用木头刻成父母双亲的雕像供奉起来。无论自己遇到什么事情,均要和父母双亲的雕像商议,而且,每日三餐前先供奉父母双亲的雕像,然后才自己食用。每天出门之前,丁兰一定会向父母双亲的雕像禀告,回家后也一定会向父母双亲的雕像回禀。有一次丁兰外出回家后见父母双亲的雕像眼中垂泪,便怀疑是自己的妻子对父母的雕像做了“不敬之事”,于是,宁愿单身,也要把妻子休掉。

再比如,《二十四孝》中的黄香,曾经编著过《九宫赋》、《天子冠颂》等作品。黄香为人厚道,极为尊敬父母。在他九岁丧母后,便把父亲当成自己的一切。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被誉为“大孝之人”。

再比如,《二十四孝》中的王裒,在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后,他隐居乡野以教书为生,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由于其母亲在世时害怕电闪雷鸣,因此,每当下雨天有电闪雷鸣时,他便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并安慰母亲说:“裒儿陪在您的身边,请母亲不要害怕。”在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一文时,就会勾起对父母的思念,常常掩面而泣。

其实,历史上的孝子有很多,况且,在现实社会当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孝子。

上面我们已经说了,“过山”是指两座山脉之间的峡谷,同时,“过山”也是两座山脉之间的通道。这样的地方是不适合为自己的先祖起坟的。因为下雨时山脉上的水会流入峡谷,从而使自己先祖的坟墓浸泡在水中,或者会经常有人踩踏自己先祖的坟墓,从而导致自己先祖的坟墓毁损。而作为充满孝心的子孙后代来说,是不会愿意看到这种现象存在的,所以,才有了“过山”不起坟的说法。

农村俗语:“‘过山’不起坟,‘独山’不住人”,是啥意思?

二、“独山”不住人

所谓的“独山”,并不是指的独山县,而是指孤零零的一座山。

我们都知道山的海拔高度一般会高于当地平地的海拔高度。而高海拔山上的风力是要大于平地的,这也就是许多风力发电机要安装在山头上的原因。

如果居住在孤零零的一座山上,就会常年被风侵袭,而风对人的健康是有危害的。所谓的“风湿”,应该就与风有关。试想:在孤零零的山头上居住岂不是自找罪受吗?因此,便有了“独山”不住人的说法。

以上所言就是这句俗语的大概意思。

农村俗语:“‘过山’不起坟,‘独山’不住人”,是啥意思?

听了老农的解释后,我才算是对这句俗语有了大概的了解。同时,我也觉得这句俗语也是蛮有意义的。因此,特意分享出来,供大家领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