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不努力,孩子徒伤悲

 麦子mhla1693br 2020-11-18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中说,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昨夜,在家中跟小友小酌,酒后微醺,彻夜长谈。

小友小我一轮,传统家庭教育长大,14岁便离开家乡,独自进京求学。期间,努力过,辉煌过,被人打击过,被人陷构过,得过抑郁症,痛苦万状;颅内血块,差点开颅......这些事情,有些父母知道,有些父母不知道,她都一个人默默背负。

十六年来,她数次经历生死,历经磨难,如今看透人情,了然世故,对生活豁达随性,对婚恋通透智慧,自有自己的人生哲学。之前,父母曾忧虑其嫁不出去,数度催婚。

今年过年,她回家陪父母,将自己多年的经历和盘托出。父母见她凡事思虑周详,一颗久悬的心也便慢慢放下。

酒后,想起当年父母对她的付出,她感慨不已。因父母远在他乡,她无法尽孝,开始计划今年在京买房的种种事宜。她说,端茶倒水是一种孝,洗衣做饭是一种孝,但能独立在这世界上迎风接雨而不倒,备受打击而欢笑,活得欢喜,活得自在,做父母内心强大的孩子,何尝不是更大的孝顺?!

麦子深以为然,醺醺然睡下。

一大早,看到昨日文章《守好边界,莫侵入孩子的个人领地》有人评论,说不赞成“边界概念”。他认为这种理念属个人的小众观念,不宜推介。否则对时下孩童,只会起到推波助澜的反作用,可能会助长他们为所欲为的行为,有失监护人的责任。

我哑然失笑,我不知道他家孩子多大,他跟孩子之间又有什么样的挣扎体验。我想要解释的是,昨日一文中所注“孩子”,主要是指的是满18岁的孩子,而非3岁孩童,而主要的读者受众应该是拥有成年子女的父母,文中强调的是在孩子小时,家长必须进行因材施教和顺势引导,而非听之任之。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家庭教育?是因为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所有的事务都在飞速前进,如果不对家庭教育进行改革,跟上孩子成长的速度,势必会落后会挨“家庭教育失当”打。

小时父母不努力,大时孩子徒伤悲。孩子正是打各种基础的时候,比如为人处世,比如原则底线,三岁该教育什么,五岁该学会什么,七岁该明白什么,十岁该知道什么……这些功课必须做足。18岁以后,“边界”初现。如果父母打好了18岁之前的基础,那么他以后的路,根本不会再用费心劳力。

等孩子到了18岁,凡事还都想插手管理的父母,一定是从小教育不到位的父母,这样的家庭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要么逆反反叛,要么胆小懦弱没有主见;孩子18岁了,还需要您耳提面命训示指导,一定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有些问题,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有些问题,发现再想挽救,已是千难万难。

教育孩子,就好比建一座高楼大厦。未来,高楼大厦能盖成多高,取决于这地基挖的有多深。打地基的时候,您没有好好打地基,地基漏水,地基太浅,或偷工减料,等到大厦盖到一半,您再觉不妥,挑三拣四,恨铁不成钢,对不起,晚了!

从小孩子教育时,您推托工作忙没时间;该给孩子做榜样时,您不注意言行举止;该鼓励孩子时,您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一再打压;该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时,您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该让孩子吃苦受挫时,您使劲儿惯着纵容……自己种下的恶果,含着泪您也要把它吞下。

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孩子,大多都是未成年时父母做了大量的努力,等他们18岁后,已经积攒了足够的自信和能力来合理决定个人事务,不再假手于父母。

我一个朋友,性格外向,为人豪爽,开了家房地产中介公司,整日忙得像个陀螺。女儿今年大四,知书达理,温婉安静,自有自己的人生理念和生活态度。年前,她女儿作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出色代表,被推荐到美国白宫议会实习。很多人闻讯羡慕不已,“人家孩子怎么那么优秀”。表面看是天上掉了馅饼,谁又知道,在女儿小时,她在家庭教育等方面付出的多少努力和引导。

我们在艳羡别人取得的成就时,谁会注意他背后的辛苦和心血?永远记住,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孩子也不会无缘无故的优秀。“因上尽心,果上随缘”,等你学会有尺度恩威并重地爱孩子,等你能身体力行地履行孝道,等你能尽心尽力去生活工作,等你学会对生活永远绽开笑容,那么,孩子自然会长成你期许的样子。

检验家庭教育的成果,是在十八岁以后甚至以后更长远的岁月。谁也别着急,总有一天,所有做父母的都将被渐次推到家庭教育的判决台上等待判决。它的标准不是考上名校,不是年薪百万,而是看他是否有幸福的能力,是否能独自建立自己的王国,看家庭是否父母孩子各有边界,父母有父母的安乐,孩子有孩子的逍遥。

麦子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