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冬遐思(随笔)

 情感悟道 2020-11-18

作者:高永军

白杨树

正是初冬季节,汽车行驶在城外宽阔的公路上,两旁笔直高大的白杨树飞速闪过,像是排列整齐接受检阅的士兵。

在寒风的吹拂下,白杨树早已经没有了叶子,光秃秃的,落下的叶子,被疾驶而过的汽车带到公路的两旁,形成两条黄色的叶带。而此时,城里的大街上,各种树木花草,因受了高楼的庇护,依然有绿叶和花朵在顽强的生长着开放着,向世人展示着最后的的容颜。

城外的树木,就像是流浪的孩子,最先感受到寒风的温度,遵循规律,顺应自然;城里的花草树木,就像是爱美的女子,在凛冽的寒风到来之前,还要逆势而上,穿上裙子秀一把苗条的身姿。

两种环境,两种境遇,环境不同,结局不同。

其实,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 有的人,一生平平淡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星辰变幻,品花开花落,终了一生;而有的人,则志存高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人生大放异彩,史册留名,世代传颂。

起跑线

人们常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人孩子还没出生就开始了胎教,孩子出生后就聘请了专门护理和早教,选择幼儿园也是顶尖的,每月几千至上万元的费用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担负的起的。但一个人的成长绝不是靠金钱就能买来的,智商的遗传,努力的程度,都是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有人家缠万贯却培养不出一个有经济头脑的孩子,有人位居高官却不能培养自己的孩子成才。环境能改变人,但不是决定因素。贫富能决定孩子是否吃穿无忧,但不能决定是否成才。

贫贱不能移

古人云:贫贱不能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人的救济粮,说的一种气节,一种精神,在贫穷的环境下不能丧失信念,更不能丧失斗志。在贫穷面前,父母的言传身教和表率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要树立自信。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里受到的教育是勤俭、礼貌和孝道,而到家中看到的是父母的浪费、口出脏言和对老人的嫌弃,那孩子在学校筑起的人生信条就会瞬间倒塌。

没有金钱的贫穷可以改变,没有理想和信念的贫穷才是真正的贫穷,更可怕。

室温

初冬,小城早已供暖,屋里的温度是23度,可在屋里却没有温暖的感觉,没有去年那种一进屋就必须脱去外衣的温度。思之再三,原来是室外的温度和室内温度太接近。等到寒冬到来,人们从外面归来,就会感到家里温暖如春。人生就是这样,不吃苦就不会感到甜,一直在优越的条件下长大的孩子,应该让他吃一点苦,才能受到锻炼,更快的成长起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