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己(历代本草汇言)

 昼三夜二205 2020-11-18

防己

防己(解离、石解)

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或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的根。前者药材称汉防己,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北、江西等地;后者称木防己,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坡、旷野和灌木丛中。喜温暖湿润气候,忌旱、忌涝,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砂质土壤最宜生长。味苦、辛,性寒。归膀胱、肾、脾经。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临床用名防己。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防己,味辛平。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痈,除邪,利大小便。一名解离(《御览》作石解引云:通凑理,利九窍,《大观本》,六字黑)。生川谷。

《吴普》曰:木防己,一名解离,一名解燕,神农辛,黄帝岐伯桐君苦无毒,李氏大寒,如艿,茎蔓延,如艽,白根外黄似桔梗,内黑又如车辐解,二月八月十月,采根。(《御览》)

《名医》曰,生汉中,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案《范子计然》云:防已出汉中旬阳。

《名医别录》:味苦,温,无毒。主治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止泄,散痈肿,恶结,诸蜗疥癣,虫疮,通腠理,利九窍。

《药性论》:汉防己,君,味苦,有小毒。能治湿风,口面喎斜,手足疼,散留痰,主肺气嗽喘。木防己,使,畏女菀,卤咸,味苦,辛。能治男子肢节中风,毒风不语,主散结气拥肿,温疟风水肿,治膀胱。

《本草拾遗》:汉主水气,木主风气,宣通。作藤著木生,吹气通一头如通草。

《开宝本草》:味辛、苦,平、温,无毒。疗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止泄,散痈肿,恶结,诸蜗疥癣,虫疮,通腠理,利九窍。

《药类法象》:汉防己,气寒,味大苦。疗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盛、脚气。补膀胱,去留热,通行十二经。

《汤液本草》:气寒,味大苦、辛。苦,阴也,平。无毒。通行十二经。

《象》云∶治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盛香港脚,补膀胱,去留热,通行十二经。去皮用。

《本草》云∶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疗水肿、风肿;去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止泄;散痈肿恶结,诸蜗疥癣虫疮;通腠理,利九窍。

《药性论》云∶汉防己,君。又云∶木防己,使。畏女菀、卤咸。去血中湿热。

《本草发挥》:洁古云:气寒味苦。疗腰已下至足湿热肿盛脚气。补膀胱,去留热,通行十二经。《主治秘诀》云:辛苦阴也。泄湿气,去皮净用。又云:去下焦湿肿与痛,并膀胱火邪,必用汉防己、龙胆、黄柏、知母也。

《本草衍义补遗》:气寒,苦辛,阳中之阴。治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盛,补膀胱,去留热,通行十二经及治中 风,手脚挛急。《本草》云:汉防己,君;木防己,使。汉主水气,木主风气。又云:木防己不入药,古方亦通用之,治肺痿咯血多痰。汉防己、葶苈等分为末,糯米饮调一钱,甚效。

《本草蒙筌》:兴化军防己,黔州防己

味辛、苦,气平、寒。阴也。无毒。多生汉中府,(属陕西。)通行十二经。畏萆薢杀雄黄毒,恶细辛宜使殷。状与木通近似,气吹亦贯两头。卖家因难得真,多采似者假代。殊不知气味大异,无益有伤。

凡觅拯,甚宜细审。种因根苗各治,名分汉木两呼,汉防己是根,破之纹作车辐解,黄实馨香;木防己是苗,皮皱上有丁足子,青白虚软。宗此辩认,庶不差讹。并刮净粗皮,才咀成薄片。汉者主水气,名载君行;(音杭。)木香理风邪,职佥使列。故云∶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痛脚痛,及利大小二便,退膀胱积热,消痈散肿,非用汉者不能成功。若疗肺气喘嗽、膈间支满,并除中风挛急、风寒湿疟热邪,此又全仗木者以取效也。

(谟)按∶东垣云∶防己性苦,寒,纯阴。能泻血中湿热,通血中滞塞。补阴泄阳,助秋冬、泻春夏之药也。譬诸于人,则险而健者类之。夫险健者,每每幸灾乐祸,遇有风尘之警,必竟借为乱阶。然而见善亦喜,见恶亦怒。如善用之,可使御敌凶暴之人,冲突险固之地,亦不为无益者也。故凡瞑眩之药,圣人安得因之而便废耶!亦必存之以待善用。今夫防己闻其臭则可恶,下咽则令身心烦乱,饮食减少,药之瞑眩,诚为拇拙。至于通行十二经,以去湿热壅塞肿疼,反治下注香港脚,除膀胱积热而庇其基,则非此不可,诚为行经之仙药也。然在人善用而不错尔。复有不可用者数端,今悉举陈使知警省。如饮食劳倦、阴虚内热、元气、谷气已亏之病,而以防己泻去大便,则重亡其血,此不可用一也;如大渴引饮,是热在下焦气分,宜渗泻之,其防己乃下焦血药,此不可用二也;如外感风寒,邪传肺经,气分湿热而小便黄赤,甚至不通,此上焦气病,禁用血药,此不可用三也;若人久病,津液不行,上焦虚渴,宜补以人参、葛根之甘温,倘用苦寒之剂,则促危亡,此不可用四也。仍不止如此,但上焦湿热者皆不可用。若系下焦湿热流入十二经,以至二阴不通,必须审用可也。学人宜并览之。

《药鉴》:气寒,味苦,阴之阴也。疗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盛脚气,通行十二经。

又曰:去下焦湿肿痛,并膀胱火邪,必用防己、龙胆草、黄柏、知母,固矣。若遇饮食劳倦,元气已亏,阴虚内热,而以防己泄大便,则重亡其血,此不可用一也。如大渴引饮,此热在上焦肺经气分,宜渗泄之,若防己,乃下焦血药,如之何用之?此不可用二也。如外伤风寒,邪传肺经,气分湿热,而小便黄赤,乃至不通,此不可用三也。如人久病,津液不行,上焦虚渴,用此苦寒之剂,则速危,此不可用四也。观此,凡上焦有湿热者,皆不可用,必下焦真有湿热,流入十二经,以致二阴不通者,可审用之。

《本草经疏》:防己得土中阳气,而兼感乎秋之燥气以生,故味辛苦平,温无毒。洁古谓其大苦辛寒为得之。然性燥而不淳,善走下行,长于除湿,以辛能走散,兼之气悍,故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气。除湿下行,故利大小便。此《本经》所载也。《别录》疗水肿风肿,去膀胱热,通腠理,利九窍,止泄者,皆除湿之功也。其曰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则寒非燥药可除,不宜轻试。又曰散痈肿恶结,诸呙疥癣虫疮,非在下部者,亦不宜用。治湿风口眼喎斜,手足拘痛,真由中风湿而病者,方可用之。留痰非由脾胃中湿热而得者,亦不宜服。肺气喘嗽,不因风寒湿所郁腠理壅滞者勿用。惟治下焦湿热,肿、泄、脚气,行十二经湿为可任耳。

简误:防己固为去下焦血分湿热之要药,然其性悍,其气猛,能走窜决防,大苦大寒,能伤胃气。凡胃虚、阴虚、自汗、盗汗、口苦、舌干,肾虚小水不利,及胎前产后血虚,虽有下焦湿热,慎毋用之。犯之为害非细。

《雷公炮制药性解》:防己,味辛苦,性平温,无毒,入十二经。尤善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盛。疗中风手脚挛急,口眼喎斜,疥癣虫疮,止嗽消痰,利大小便,去留热。垣衣为使,恶细辛、萆薢,杀雄黄毒。

按:防己为阳中之阴,于经络无所不入。又主降,故下部多功。象之于人,则险而健者也。用之当,则可展其能;一不当,而反阶之祸。惟十二经真有湿热壅塞及膀胱积热、下疰脚气,此诚要药,无可代者。然臭味拂人,妄服之令人减食。其不可用有四:若饮食劳倦、元气既亏,而以防己泄大便,则重亡其血一也;发渴引饮,热在肺经气分,而防己乃下焦血药二也;外伤风寒,邪传肺部,以至小便黄赤不通,此上焦气分禁忌血药三也;久病之后,津液不行,此上焦虚渴,宜补以甘温,若用苦寒之剂,则速其危四也。分木、汉二种,即根苗为名,汉主水气,木主风气,为少异耳。

雷公云:凡使,勿使木条,以其木条已黄腥皮皱,上有丁足子,不堪用,夫使防己要心花文、黄色者然。细挫,又挫车前草根,相对同蒸半日后出晒,去车前草跟,细锉用。

《本草乘雅半偈》:(本经中品)

辐不离车,全辐凑合,乃能致远。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

【核】曰∶出黔中、宜都、建平,不及汉中者良。故方书多称汉防己也。其茎如葛蔓延,茎梗甚嫩,苗叶小类牵牛。折其茎一头吹之,气从中贯,如木通。根外白内黄,中心有黄黑纹,作车辐解。若黑点木强者,不堪入药。别有一种,根作腥气而皮皱,上有丁足子者,木防己,性稍峻烈。修事,细锉。用车前草根相对蒸半日,晒干取用。殷孽为之使。杀雄黄毒。恶细辛。畏萆 、女菀、卤咸。伏硝石。

先人云∶防,防御;己,己土。此得水用,不令土有少犯,然性流离解散,当善驭之,则为通剂之巨擘。

【 】曰∶防者障也,己者我也。我立则畛畦分矣。故绩平水土为独着,一曰解离,一曰石解,谓根文作车辐解,当以离丽解散为己任,七方之急方,十剂之通剂也。然其气平,故风寒湿热,四气咸宜,若温疟诸痫,乃阴阳舛错,严御其防,阴阳仍两间矣。

《本草易读》:去皮,酒洗用。恶细辛,畏萆薢、女菀、卤碱,伏消石。治风宜木防己,治水宜汉防己。

辛,苦而寒,无毒。足太阴、太阳经药。通行十二经。解脏腑之水气,泄经络之湿邪。除脚气之肿痛,退下焦之湿热。手足挛急之疾,关节肿痛之 。乃驱风逐水之要剂,为除湿解热之灵丹。

出汉中川谷及黔中。二八月采根。其茎如葛蔓延,其根外白内黄,如桔梗内有黑纹。但汉中出者,破之文作车辐解,黄实而香,茎梗甚嫩,苗叶小类牵牛。折其茎一头吹之,气从中贯如木通。他处者青白虚软,又有腥气,皮皱,上有丁足子,名木防己。或以木防己不任用,而张仲景、孙思邈皆用之,是木防己亦可甚弃也。

肺痿喘嗽,汉防己末,水煎细呷。(验方第一。)

肺痿咯血,汉防己。葶苈为末,糯米汤下。(第二。)

霍乱吐利,防己、白芷末,新水下。(第三。)

目睛猝痛,酒浸为末,酒下。(第四。)

解雄黄毒,水煎服。(第五。)

小便淋涩,木防己、防风、葵子,水煎服。(第六。)

木防己汤 防己 石膏 人参 桂枝

治膈间支饮,喘满心下痞,面赤黎黑,脉沉紧者。(诸方第一。)

防己茯苓汤 防己 黄 桂枝 茯苓 甘草

水煎服。治皮水 肿,按之没指。(第二。)

防己黄芪汤 防己 黄芪 白术 炙草 姜 枣

治风水皮肿,汗出脉浮。又治风湿相搏,关节沉痛,微肿恶风。(第三。)

《药性解》:味辛苦,性平温,无毒,入十二经。尤善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盛。疗中风手脚挛急,口眼斜,疥癣虫疮,止嗽消痰,利大小便,去留热。恶细辛、萆薢,杀雄黄毒。

按:防己为阳中之阴,于经络无所不入。又主降,故下部多功。象之于人,则险而健者也。用之当,则可展其能;一不当,而反阶之祸。惟十二经真有湿热壅寒及膀胱积热、下疰脚气,此诚要药,无可代者。然臭味拂人,妄服之令人减食。其不可用有四:若饮食劳倦、元气既亏,而以防己泄大便,则重亡其血一也;发渴引饮,热在肺经气分,而防己乃下焦血药二也;外伤风寒,邪传肺部,以至小便黄赤不通,此上焦气分禁忌血药三也;久病之后,津液不行,此上焦虚渴,宜补以甘温,若用苦寒之剂,则速其危四也。分木、汉二种,即根苗为名,汉主水气,木主风气,为少异耳。

《景岳全书》:味苦,性寒,阴也,降也。去湿热水肿,利大小便,解诸经热壅肿痛,湿热脚气,通九窍热闭,逐膀胱肝肾湿热,及热毒诸疮、湿热生虫等证。

《本草崇原》:气味辛平,无毒。主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

(防己《本经》名解离,以生汉中者为佳,故名汉防己。江南诸处皆有,总属一种,因地土不同,致形有大小,而内之花纹皆如车辐。所谓木防己者,谓其茎梗如木,无论汉中他处皆名木防己,即通草,名木通之义非。出汉中者,名汉防己,他处者,名木防己也。上古诸方,皆云木防己汤,是木防己,乃其本名,生汉中佳,故后人又有汉防己之称,其茎蔓延如葛,折其茎一头吹之,气从中贯,俨如木通,其根外白内黄,破之黑纹四布,故名解离。)

防己气味辛平,色白纹黑,禀金水相生之气化。其茎如木,木能防土,己者土也,故有防己之名。主治风寒温疟热气者,风寒之邪,藏于肾脏,发为先热后寒之温疟。温疟者,热气有余之疟也。《经》云∶温疟者,先热后寒,得之冬中于风寒,此病藏于肾。防己启在下之水精而输转于外,故治风寒温疟热气也。诸痫除邪者,心包受邪,发为牛马猪羊鸡诸痫之证。防己中空藤蔓,能通在内之经脉,而外达于络脉,故治诸痫除邪也。利大小便者,土得木而达,木防其土,土气疏通,则二便自利矣。

愚按∶防己气味辛平,茎空藤蔓,根纹如车辐,能启在下之水精而上升,通在内之经脉而外达,故《金匮要略》云∶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者,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又云∶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千金方》治遗尿小便涩,三物木防己汤主之。而李东垣有云∶防己乃下焦血分之药,病在上焦气分者,禁用。试观《金匮》诸方所治之证,果在气分乎?血分乎?抑在上焦乎?下焦乎?盖防己乃行气通上之药,其性功与乌药、木通相类,而后人乃以防己为下部药,不知何据。东垣又云∶防己大苦寒,能泻血中湿热,比之于人,则险而健者也,幸灾乐祸,能为乱阶,然善用之,亦可敌凶突险,此瞑眩之药也。故圣人存而不废噫。神农以中品之药为臣,主通调血气,祛邪治病,无毒有毒,斟酌其宜,随病而用。如防己既列中品,且属无毒,以之治病,有行气清热之功。险健为乱之说,竟不知从何处得来,使后人遵之如格言,畏之若毒药,非先圣之罪人乎。东垣立言,多属臆说,盖其人富而贪名,又无格物实学。李时珍乃谓千古而下,唯东垣一人,误矣。嗟嗟,安得伊芳耆再治世,更将经旨复重宣。

《本草新编》:防己,味辛、苦,气寒,阴也,无毒。能入肾以逐湿,腰以下至足湿热、足痛脚气皆除,利大小二便,退膀胱积热,消痈散肿,除中风挛急,风寒湿疟热邪。似乎防己乃祛湿热行经之圣药也,然其性只能下行,不能上达。凡湿热在上焦者,断不可用,用之则真气大耗,必至危亡。说者谓防己乃下焦血分之药,可行于血分,而不可行于气分也。不知即是下焦湿热之病,只可一用,而亦不可再用。防己之气味尤悍,一服而湿热之在肾经者,立时解散。肾有补而无泻,多服则泻肾矣,如之何可再用乎。

或问《本草》俱言通十二经,而吾子只言入肾,子不能无疑也。防己果通十二经,则上焦头目之病、胸膈咽喉之间,宜无不治之矣,何以只见其治腰以下之病而能愈耶?夫腰至于足,正肾之所属,而谓非入肾者明验乎。然则言入十二经者,乃前人流传之误。而余说入肾者,实有据之谈也。

或问防己治肾中之湿,与豨莶治肾内之风,二者合之,不识可治肾乎?此其言似善,而其祸实大也。夫肾有补而无泻,用一缓泻,尚为不得已之治法。二者同施,肾将立惫矣。原因吾子之问,以诫天下之人也。

或问防己利湿,不止在肾,而吾子独谓入肾,以为只能治腰足之湿也。然而,腰足之下,不尽属之肾,与腰相对者脐也;与足相附者,筋也。脐属脾而筋属肝,安在尽属于肾,而必谓防己之治肾,而不治肝脾,人谁信之。故肾病,而脐与筋无不病矣。防己治肾中之湿,而脐与筋中之湿尽消,非入肾而又入脾肝之谓也。防己入肾,不入肝脾,何必固疑乎。

《本草备要》: 通,行水,泻下焦血分湿热

大苦,辛、寒(《本经》)平,《别录》温)。太阳(膀胱)经药。能行十二经,通腠理,利九窍,泻下焦血分湿热,为疗风水之要药。治肺气喘嗽(水湿),热气诸痫(降气下痰),湿疟脚气(足伤寒湿为脚气。寒湿郁而为热,湿则肿,热则痛。防己为主药。湿加苡仁、苍术、木瓜、木通,热加芩、柏,风加羌活、萆薢,痰加竹沥、南星,痛加香附、木香,活血加四物,大便秘加桃仁、红花,小便秘加牛膝、泽泻,痛连臂加桂枝、威灵仙,痛连胁加胆草。又有足跟痛者,属肾虚。不与脚气同论),水肿风肿,痈肿恶疮。或湿热流入十二经,致二阴不通者,非此不可。然性险而健,阴虚及湿热在上焦气分者禁用(《十剂》曰∶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通草即木通,是徐之才亦以行水者,为通与燥剂无以别矣。木通甘淡,泻气分湿热;防己苦寒,泻血分湿热。本集以行水为通剂,改热药为燥剂)。

出汉中。根大而虚通,心有花纹,色黄,名汉防己;黑点、黄腥、木强者,名木防己,不佳(陈藏器曰∶治风用木防己,治水用汉防己)。酒洗用。恶细辛。畏萆薢。

《本经逢原》:防己辛寒纯阴,主下焦血分之病,性劣不纯,善走不行,长于除湿。以辛能走散,兼之气悍,故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病,除邪,利大小便,此《本经》主治也。《别录》疗水肿膀胱热,通腠理,利九窍,皆除湿之功也。弘景曰:防己是疗风要药。汉防己是根,入膀胱,去身半以下湿热;木防己是苗,走阳跷,治中风挛急,风痹湿热。《金匮》防己黄芪汤、防己地黄汤、木防己汤、五物防己汤,皆治痰饮湿热之要药,而《千金》治遗尿小便涩,有三物木防己汤,水肿亦有三物木防己汤,总取其通行经脉之力也。能泻血中湿热,通经络中滞塞,险健之类,用之不得其宜,下咽令人心烦,饮食减少。至于去湿热肿痛,下注脚气,膀胱积热,诚通行十二经之仙药也。如饮食劳倦,阴虚内热,以防己泄大便,则重亡其血,其不可用一也;大渴引饮,及久病津液不行,上焦湿热等证,防己乃下焦血药,其不可用二也;外感邪传肺经,气分湿热,而小便黄赤,此上焦气病,其不可用三也。大抵上焦湿热,皆不可用,即下焦湿热,又当审其二便不通利者,方可用之。

《本草经解》:防己气平,秉天秋降之金气;味辛无毒,得地西方燥金之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风寒温疟者,感风寒而患但热不寒之症也;热气诸痫者,心有热而患一切风痫者,温热皆为阳邪,痫疟皆属风木,防己气平,可以清阳邪,味辛可以平风木而消风痰也。

除邪者,辛平之品,可除温热之邪也。

小便出于膀胱,膀胱津液,肺气化乃出,防己气平,可以化气,故利小便;大便出于大肠,肺与大肠为表里,味辛可以润肠,故利大利也。

但臭恶伤胃,宜慎用之。

《本草从新》:通、行水、泻下焦血分湿热。

大辛苦寒。太阳经药。(膀胱。)能行十二经。通腠理。利九窍。泻下焦血分湿热。为疗风水之要药。(十剂曰∶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古之通草、即今之木通是、徐之才亦以行水者为通、与燥剂无以别矣、木通甘淡、泻气分湿热、防己苦寒、泻血分湿热。)主治膀胱火邪。热气诸痫。(降气下痰。)湿疟香港脚。(足伤寒湿为香港脚、寒湿郁而为热、湿则肿、热则痛、防己为主药、湿加苡仁苍术木瓜木通、热加知己、风加羌活萆 、痰加竹沥南星、四物、大便闭加桃仁红花、小便闭加牛膝泽泻、痛连臂加桂枝威灵仙、痛连胁加龙胆草、又有足跟痛者、属肾虚、不与香港脚同论。)水肿风肿。痈肿恶疮。性险而健。阴虚及湿热在上焦气分者禁用。(东垣云∶防己大苦大寒、泻血中湿热、亦瞑眩之药也、服之使人身心烦乱、饮食减少、唯湿热壅遏、及香港脚病、凡下焦湿热、致二阴不通者、非此不效、若虚人用防己、其害有三、谷食己亏、复泄大便、重亡其血、一也;渴在上焦气分、而防己泻下焦血分、二也;伤寒邪传肺经气分、湿热而小便黄赤、禁用血药、三也。) 出汉中。根大而虚。通心有花纹。色黄。名汉防己。黑点黄腥木强者。名木防己。不佳。(藏器曰∶治风用木防己、治水用汉防己。)酒洗。恶细辛。畏萆 、女菀、咸卤。(防己煎汁服、能解雄黄毒。)

《得配本草》:    殷孽为之使。畏萆薢、女菀、卤咸。恶细辛。杀雄黄、消石毒。

苦、辛、寒。足太阳本药。行十二经络,泻下焦血分湿热。祛风水,除温疟,退痈肿,疗虫疮。得葵子,通小便淋涩。配知、柏,去下焦湿肿。配桃仁,治大便秘。佐胆草,治胁痛。使胆星,治热痰。合威灵,治肩臂痛。心与花大黄色者真。去风,用木防己。治水,用汉防己。酒洗,同车前根蒸熟用。热在上焦勿用。(防己下焦药。)气分风热,小便不通,元气虚弱,阴虚内热,病后虚渴,皆禁用。

《本草求真》:[批]泻下焦膀胱实热实湿。

防己专入膀胱。辛苦大寒,性险而健,善走下行,长于除湿通窍利道,能泻下焦血分湿热及疗风水要药。

杲曰:本草十剂云: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夫防己大苦寒,能泻血中湿热,通其滞塞,亦能泻大便,补阴泻阳,此之于人,则险而健者也,幸灾乐祸,能首为乱阶,然善用之,亦可敌凶穴险。故凡水湿喘嗽,热气诸痫,温疟脚气,水肿风肿,痈肿恶疮,及湿热流入十二经,以致二阴不通者,皆可用此调治。若属脚气肿痛,湿则肿,热则痛。如湿则如苍术、薏苡、木瓜;热加黄芩、黄柏;风加羌活、萆薢;痰加竹沥、南星;痛加香附、木香;血虚加四物;大便秘加桃仁、红花;小便秘加牛膝、泽泻;痛连臂加桂枝、威灵仙;痛连胁加胆草,随症通活,斯为善矣。但此气味苦寒,药力猛迅,若非下焦血分实热实湿,木通甘淡,泻气分湿热;防己苦寒,泻血分湿热。及非二便果不通利,妄用此药投治,其失匪轻,不可不知。此虽有类黄柏、地肤子,但黄柏之泻膀胱湿热,则并入肾泻火,味苦而不辛,此则辛苦兼见,性险而健,故于风水脚气等症兼理;地肤子之泻膀胱湿热,味苦而甘,力稍逊于黄柏;此则健险异常,有辛无甘,而为乱阶之首也。共一泻热与湿,而气味治功,各别如此。己有二种,曰汉曰木,[批]木防己。治风须用木防己,治水须用汉防己。

《神农本草经读》:气味辛、平,无毒。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

述:防己气平,禀金之气,味辛无毒,得金之味,入手太阴肺经。风寒温疟者,感风寒而患但热不寒之疟也,热气诸痫者,心有热而患牛、马、猪、羊、鸡、诸痫也,温热皆为阳邪,痫疟皆属风木,防己可以统治之,除邪者,又申言可除以上之邪气也。肺为水之上源,又与大肠相为表里,防己之辛平调肺气,则二便利矣。

张隐庵曰:经云:“水道不行则形消气索”。是水有随气而运行于肤表者,有水火上下之相济者,如气滞而水不行则为水病、痰病矣。防己生于汉中者,破之纹如车辐,茎藤空通,主通气行水,以防己土之制,故有防己之名。《金匮》方治水病有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治痰病有木防己汤、防己加茯苓芒硝汤,《千金》治遗尿、小便涩,有三物木防己汤。盖气运于上,而水能就下也。而李东垣有云:防己乃下焦血分之药,病在上焦气分者禁用,又云:如险健之人,幸灾乐祸,首为乱阶,若善用之亦可敌凶突险,此瞑眩之药,故圣人存而不废,噫!如此议论,不知从何处参出?夫气化而后水行,防己乃行气利水之品,反云上焦气分不可用,何不通之甚乎?防己能运行去病,是运中有补。《本经》列于中品之前,奚为存而不废?缘其富而贪名,无格物实学,每为臆说,使后人遵之如格言,畏之若毒药,非古人之罪乎?李时珍乃谓千古而下惟东垣一人,误矣。嗟嗟!安得伊芳歧重出世,更将经旨复重宣也

《本经疏证》:主风寒温疟热气,犹言但治此病之热气,以明倘有他气,当更兼他物之治之也;诸痫除邪, 犹言但能为此病除邪,以明若有他故,亦当更兼他物以治之也宁;利大小便,犹言此热此邪,用此物治,不从汗泄,不从吐越,必从大小便而出也。所以然者,防己味辛主通,气平主降,根白象肺,肉黄象脾,纹黑象肾,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肾主水液,其纹象车辐之解,内自中出外不及皮,其义为病自肾出外抵肌肉者,凡所胪证,悉能治之也。然则温疟与痫,皆肾病乎?夫疟论曰: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藏于骨髓之间,因遇大暑,邪气与汗皆出,此病藏于肾,其气从内出于外,则所谓自肾及肌肉者非耶?千金曰:病先身热,掣疭惊啼叫唤而后发痫,脉浮者为阳痫,病在六腑,外在肌肤,犹易治也;病先身冷,不惊掣,不啼呼,病发时脉沉者为阴痫,病在五脏,内在骨髓,极难治也。又曰:痫有三种,有风痫,有惊痫,有食痫。风痫者,缘衣暖汗出,风因入也,初得之时,先屈指如数物者,风痫也;惊痫者,起于惊怖,大啼乃发作也;食痫者,其先不欲乳,哺而吐,先寒后热,乃发痫也。盖非肾气上凌,不至卒倒无知,非肾气挟带痰涎,上蒙乎心,外贯血脉,不至手足搐搦,筋脉掣疭;且阳痫外抵肌肤,阴痫内钟骨髓,犹可谓非内自肾外及肌肉之病乎?至别录所谓伤寒寒热,邪气通腠理,则犹之主寒热温疟之热温疟之热气也;中风手脚挛急,则犹之为诸痫除邪也;去膀胱热,利九窍,止泄,即所谓利大小便也。痈肿恶结诸疥癣虫疮,皆湿壅于肌肉而成,风肿水肿,亦风水郁于肌肉之疴,均本经主治之余波矣。

防己之为物,有黑纹贯于黄肉中,其用为治水侵于脾,无惑矣。然仲景治风水皮水,所谓身重,汗出恶风,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肿,聂聂动者,均与此合。以身重固系脾病,四肢为脾之合故也。独木防己汤之膈间支饮,己椒苈黄丸之肠间水气,一在上,一在下,似不关乎脾者,亦皆用之,何也?盖此上下尽病,治其中也。夫支饮不关乎下,何以用芒硝;肠间有水气不关乎上,何以用葶苈?故脉沉紧,面色黧黑,即病根于下之徵,口舌干燥,乃病及于上之验。支饮之心下痞坚,肠间水气之腹满,虽于脾有略上略下之差,然究竟不得不为脾病。且病在上,吐之则愈,在下,下之则愈,吐下之不愈,病不在中而何在哉?此可见水饮等病,在经脉肌肉者多虚,在胸膈肠胃者多实,在胸膈者犹实中之虚,惟在肠胃乃为实中之实耳。然虚者反挟热,实者反挟寒,此其间则亦有故。盖惟其虚与热,斯飘于外,举于上,惟其实与寒,斯著于内,沉于下。此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所以用芪用术;木防己汤,所以用参;己椒苈黄丸,所以用椒目也。

防己地黄汤,地黄最重,防风桂枝次之,防己甘草最少,偏以防己名汤,且冠于地黄之上何欤?夫固因证之主为之名耳。灵枢颠狂篇曰:狂言惊乱,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取手阳明太阳太阴;素问举痛论曰: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今曰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不与精却而上焦闭者合乎?用地黄是治精之却也;用防己是治上焦之闭下焦之胀也。曰无寒热,恐其误以为外感也;曰其脉浮,恐其直以为内伤也。夫气之乍动上下拂逆颠倒,命曰伤,而实未有所去,命曰无所伤,则方之奉我生者,且倒戈反与我为难矣。然与我为难之气,终不能复奉我以生,如火之既烟焰,则不能复反于薪,而既烟焰之薪中,非不有未燃者在也。故治之之道,以补为行,以行为补。以补为行,是地黄之润下,使得大便而已下焦之胀,即藉以益精髓而安其居使不却也;以行为补,是防己逐肾气之贯于肌肉血脉者,使润其道而通且降,防风使气之可复反者还于卫,以布一身,则血脉肌肉中得其常,不反攻以凌于心也。如此又何能不以二物名汤,又安得不以防己冠地黄耶?伤寒论曰: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彼因汗多心虚,胸中饮气凌心,此则血脉中水气凌心,然胸中之饮,乃实有是物,血脉中水,则但有其气,并无其质,故一则实煎与之,一则以酒浸取汁,亦仅取其气也。

防己之茎如木,故名木防己,后世以其出汉中,故又名汉防己,非二物也。故仲景但以防己名汤,则曰木防己汤,连他物以为名,则除木字,以便称谓耳。后人以茎为木,以根为汉,及治风治水之说,均可弗论。

《本草便读》:防己

辛可散。苦可行。气寒之品。热可蠲。湿可导。性下之功。汉入下焦。行膀胱之血分。木宣经络。疏风水于皮中。(防己出汉中。木防己即是其苗。味皆辛苦而寒。其根为之汉防己。入下焦泻膀胱血分湿热。木防己偏于治上治风。故凡属水支饮等证。皆用之。大抵防己为瞑眩之药。闻其气则颇恶。下咽则使人身心烦乱。饮食减少。若善用之。能拨乱反正。可防己而御敌。故取此名也。虚人禁之。)

《本草撮要》:味苦辛寒。性燥而不淳。入足太阳经。功专下行。汉防己得黄柏知母。去下焦湿肿。木防己得防风、葵子通小便淋涩。足伤寒湿为香港脚。寒湿郁而为热。湿则肿。热则痛。防己为主。温加苡仁、苍术、木瓜、木通。热加芩、柏。风加羌活、萆薢。痰加竹沥、南星。痛加香附、木香。活血加四物。大便秘加桃仁、红花。小便秘加牛膝泽泻。痛连肩臂加桂枝、威灵仙。痛连胁加胆草。若因肾虚足跟痛者。不可同论。即湿热在上焦气分。亦所禁忌。治风宜用木防己。治水宜用汉防己。酒洗用。恶细辛。畏萆薢 。

《本草害利》:  

〔害〕下焦血分湿热之要药。然其性悍气猛,走窜决防,苦伤胃。凡胃虚阴虚,自汗盗汗,口苦舌干,肾虚小水不利,及胎前产后血虚,虽有下焦湿热,慎勿用之。

东垣云:防己大苦大寒,泻血中湿热,亦瞑眩之药也,服之使人心身烦乱,饮食减少。若虚人用防己,其害有三:谷食已亏,复泄大便,则重亡其血,此不可用,其害一也;如人大渴引饮,是热在上焦肺经气分,而防己乃下焦血分药,此不可用之者,其害二也;外伤风寒邪传肺经气分而小便黄赤,乃至不通,此上焦气病,禁用血药,此不可用者,其害三也。大抵上焦湿热者,皆不可用也。

〔利〕苦辛寒,入膀胱,亦通行十二经。祛下焦血分之湿热,通二便,木防己用治风症。

〔修治〕二八月采阴干,以车前草根相对蒸半日,晒干用。今惟去皮锉,酒洗晒干用。

《本草分经》:防己,大辛、苦,寒。入膀胱去火邪,能行十二经,通腠理,利九窍,泻下焦血分湿热,疗风行水,降气下痰,性险而健,惟湿热壅遏及脚气病。凡下焦湿热致二阴不通者用此治之。有二种,汉防己治水用;木防己治风用。

汉防己,气寒,味苦,阴之阴也。疗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盛脚气,通行十二经。又曰:去下焦湿肿痛,并膀胱火邪,必用防己、龙胆草、黄柏、知母,固矣。若遇饮食劳倦,元气已亏,阴虚内热,而以防己泄大便,则重亡其血,此不可用一也。如大渴引饮,此热在上焦肺经气分,宜渗泄之,若防己,乃下焦血药,如之何用之?此不可用二也。如外伤风寒,邪传肺经,气分湿热,而小便黄赤,乃至不通,此不可用三也。如人久病,津液不行,上焦虚渴,用此苦寒之剂,则速危,此不可用四也。观此,凡上焦有湿热者,皆不可用,必下焦真有湿热,流入十二经,以致二阴不通者,可审用之。

《本草思辨录》:    防己之根,外白内黄,有黑纹如车辐解,气味辛平,故治由肾以抵脾肺风湿之疴。肺主皮毛,将毋从皮毛而散乎?然车能环转不能外溢,故防己绝不发汗而第直泄于小便。如金匮己椒苈黄丸(义见大黄),千金三物木防己汤可按也。

陶隐居云:防己是疗风水要药。水与饮皆湿类也,故防己黄芪汤治风湿,防己茯苓汤治水,木防己汤治饮,名虽有三,理无少异。惟风水二字,诚有不得而析者,风阳邪而风从外入,令人振寒,风寒初受,即宜汗解,防己非其责也。内伏之风,若内无阴邪,亦未能独存,故水饮湿悉其所因依,水饮湿去,则风与俱去。如此之风,方可治以防己。然苓术不能而防己独能之者,以黑纹如车辐解,正有风水相随之妙致也。

或云: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岂亦有水饮湿也,而顾以防己治耶?曰:此仲圣别出手眼之方,未可与他并论者也。赵氏谓血虚从邪,邪并于阳而然。按本篇固以脉浮为血虚,素问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固可为如狂之据,此注允矣。而不言邪为何邪。徐氏则谓风邪并入于心,心火炽盛,故如狂妄行,独语不休,较赵注为明晰矣。而于是方用药之所以然,则皆未发出。窃细玩之,四物酒渍取汁,自非阳邪表邪不尔。生地黄独多,自非补血凉血不尔。有表邪而用桂枝防风,可知是外入之风邪。以生地黄偶桂枝防风,可知治不以汗解。不以汗解而有酒行药势以搜之,则邪不至或遗。四物取生汁而地黄取蒸汁,则阴阳得以分理,既所以退阳而安阴矣。然而风无出路,则风仍不息。阴不复位,则阴仍羁阳。欲并者而使之分,仲圣所以有取于防己也。夫防己者,走表而亦下行者也。操运转之技,则表间之风自随之得息。具返本之能,则被扰之阴亦因之得静。或谓防己治风湿不治风燥,不知风药中用地黄至数倍,则风亦转燥为润,正与防己相宜,可谓以人巧夺天工矣。

《本草择要纲目》:辛平无毒。乃太阳本经药也。治风用木防己。治水用汉防己。大概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性大苦寒。能泻而中实热。亦能泻大肠补阴泻阳。凡十二经有湿热壅塞不通。及下注香港脚。除膀胱积热而庇其根本。非此不能治。然饮食劳倦阴虚生内热。元气谷食已亏。若以防己泄大便则重亡其血。如人大渴引饮。是热在上焦肺经气分。只宜淡以渗泄。若用防己。则以下焦血分之药。逆疗其上。必为乱阶。又外伤风寒。邪传肺经。气分湿热。而小便黄赤乃至不通。此上焦气病。禁用血药。若以防己为能散结而误用之。必令人身心烦乱。饮食短少。

《饮片新参》:

汉防己

形色:色白微黄,内层有圈,中多淡红线纹。

性味:苦寒平

功能:化下焦血分湿热,治脚肿痹痛。

分量:一钱半至五钱。

用法:生用。

禁忌:中寒泄泻者忌用。

木防己

形色:色淡黄,纹线弯曲。

性味:苦寒。

功能:清血中湿热,通经络滞痹,利小便。

分量:一钱至三钱。

用法:生用,或酒炒用。

禁忌:中寒泄泻者忌用。

《药征》:主治水也。

考 证

木防己汤证曰∶支饮。

防己茯苓汤证曰∶四肢肿。

防己黄 汤证曰∶身重。又曰∶肿及阴。

以上三方,防己皆四两。

己椒苈黄丸证曰∶肠间有水气。

以上一方,防己一两。

上历观此诸方,其治水也明矣,未见施诸他证者也。

互 考

木防己汤,人参为君,故治心下痞坚而有水者。防己茯苓汤,茯苓为君,故治四肢聂聂动而水肿者。防己黄芪汤,黄芪为君,故治身重汗出而水肿者。仲景氏用防己,未见以为君药者也,而其治水也的然明矣。

品 考

防己有汉木二种。余家用所谓汉防己者也。为则按∶木防己,出汉中者,谓之汉防己,譬如汉术辽五味子也。后世岐而二之,其茎谓之木防己,可谓误矣。余试用所谓木防己者,终无寸效。而所谓汉防己者,能治水也,于是断乎用之。陶弘景曰∶大而青白色虚软者好,墨点木强者不佳。李当之曰∶其茎如葛蔓延,其根外白内黄,如桔梗,内有黑纹,如车辐解者良。颂曰∶汉中出者,破之文作车辐解,黄实而香,茎梗甚嫩、苗叶小类牵牛。折其茎,一头吹之,气从中贯,如木通然。它处者青白虚软,又有腥气,皮皱,上有丁足子,名木防己。苏恭曰∶木防己,不任用也。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生汉中川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今出宜都、建平,大而青白色,虚软者好,黯黑冰强者不佳,服食亦须之,是治风水家要药尔。

《中药大辞典》

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木防己及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异叶马兜铃的根。秋季采挖,洗净或刮去栓皮,切成长段,粗根纵剖为2~4瓣,晒干。异叶马兜铃根则在春、秋采挖。

粉防己:生于山野丘陵地、草丛或矮林边缘。分布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广防己:生于荒山的山坡灌丛或疏林中。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木防己:生于山坡、低地、丘陵地及路旁。分布河北、河南、陕西、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贵州、广东及福建等地。

异叶马兜铃:生山坡灌丛中。分布西南及陕西、甘肃、湖南、湖北等地。

【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勿使水条,以其木条,己黄、腥、皮皱,上有丁足子,不堪用。夫使防己,要心花文、黄色者然。

凡修事,细剉,又锉车前草根,相对同蒸,半日后出,晒,去车前草根,细剉用之。

《中药大辞典》

原药用水洗净,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现代药理研究】

1.粉防己碱具有较强的脑缺血保护作用与催眠作用;汗防己甲素具有解热作用。粉防己碱对窦房结的自律 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可对抗钙离子对动物左心房、乳头肌收缩力增强和氧耗量增加的作用,同时还具频律 依赖性或使用依赖性。

2.粉防己碱可使冠脉流量增加;对垂体后叶素性缺血缺氧损害有明显预防作用;对实验性心肌梗死也有一 定的保护作用;还可使钡离子性心律失常迅速转为窦性心律,即抗心律失常作用。

3.粉防己碱有显著降压作用;防己诺林碱亦能引起降压,但作用较粉防己碱弱,且易产生急速耐受性。

4.粉防己甲素对多种因素诱发的动物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

5.粉防己总碱及粉防己碱、乙素、丙素均有镇痛作用,总碱的作用最强。

6.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均有一定的消炎作用,且粉防己碱的作用强于防己诺林碱。粉防己碱还具有一定 的抗过敏作用。

7.粉防己碱对子宫平滑肌有抑制作用,还可降低输卵管腔内压,抑制卵通过输卵管的运行。

8.粉防己碱及其若干同类物有松弛横纹肌的作用。

9.粉防己碱在 1:4000 时于体外可 100%杀死艾氏腹水癌细胞。对 KB、Hela 及 Helas 细胞有明显细胞毒作用。

10.粉防己碱对大鼠实验性矽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1.粉防己煎剂具有抗痢疾杆菌及各种真菌作用。其中粉防己碱在体内外均有抑制或杀灭组织阿米巴的作用。

12.粉防己(10g/kg)灌胃,能明显增加大鼠排尿量。

13.粉防己碱还能使鸽呕吐。防己碱搽剂可促进骨骼肌细胞的修复。均呈现免疫抑制作用。

(整理/陈曦)

(校对/小K)

(媒体/全思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