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韶关日报数字报

 青梅煮茶 2020-11-18

  每年秋一来,便遍布大地、笼罩海洋、弥漫天空,进入每个人心中。我们的心能容纳得了秋吗?法国作家雨果说,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这样说来,我们的心是足以容纳得下秋的。  

  秋,不同于春夏冬,有其固有的物候现象和其自身特色。而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秋和对于秋的感觉和认知又不尽相同。  

  农民心中的秋是五谷丰登,所关注的是颗粒归仓;对于教师来说,秋季是新学年的开始,考虑新学期怎样备课、上课和完成教研、科研等工作,简而言之,如何教书育人是他们最着急要去谋划的事情……各行各业的人们心中之秋也大异其趣,不必细说详述。这些都说明,自然之秋在人们心中反映出无数个不同的秋和对秋的思考和感悟,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得不说,对秋的感觉和认知与人们的职业、阅历不无关系。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不同境况下,心目中的秋天和对秋的憧憬也不相同。  

  记得小时候,秋天在我心目中就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家乡秋高气爽的天气既不热,也不冷。夕阳西下的时候,一群玩伴手执弹弓,蹑手蹑脚地悄悄窜到树下,眯着一只眼,对准树枝上啁啾的鸟群拼命拉开弹弓的橡皮条。然后,猛一松手,刹那间,小石子朝着鸟儿箭一般地飞去。可是,一只也没打着,它们“呼”的一声全跑了。  

  最快乐的事是当晚霞铺满柳河、染红家乡参天的枫树林,碧蓝的天空飞过成群的雁行,我提着鱼篓跟着哥哥在柳河里捕鱼捞虾。那些刚刚从河里捕上来的鲤鱼、鲫鱼、鲶鱼,还有大河虾,在眼皮底下不停地活蹦乱跳,把他们放进篓子时,他们还拼命地蹦着、跳着。一不小心,他们就从我们手中“逃之夭夭”,蹦到地上,如果不及时抓住,他们就重回故渊,摇头摆尾不见影了。  

  当皎洁的月光爬上树梢,我们几个早已约好的“小调皮”就准时溜出家门,飞也似的跑去村头巷尾、晒谷坪、草垛后面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  

  儿时的秋天,回忆起来总觉得是那样的天真好玩,那样的无忧无虑。  

  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走进有章有序的学校,从老师那里领到了新学期的课本。翻开新书本,那散发着扑鼻的墨香让人爱不释手,身心格外舒畅,于是,在缕缕书香中,朦朦胧胧地告诉自己:上学了,该努力读书了……  

  秋天,在年轻人的心中或许有如春天一般的情感。这倒不是说,深秋的晚霞染红了田野,醉红了枫叶,一派“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也不是说,乡间的小道和园圃绽放的黄金甲般的菊花,多么的令人赏心悦目;更不是说,秋夜里在如水月光下、瑟瑟金风中,断断续续的蝉鸣和蛩吟带来的如许清凉。而是说,秋天与春天一样让人奔波忙碌。都说春种秋收,没错,没有春的耕耘播种就没有秋的收获。春的耕耘播种中孕育着秋收的萌芽,秋收中则包涵了春的种子的发展和成熟的终极目标的实现。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想加上一句:“一年之成(收成)见于秋”,至少对于农村、农民、农业来说如此。因那是春华见之于秋实的结果,是一年到头,农民的心血得到实实在在回报的时候,也是农民最关心的大事。  

  秋天之于我的青年期,也曾滋生过忧虑的情绪。当秋雨不断、连日不晴之际,自己便很难快乐起来。虽然一场秋雨一场凉,天气凉爽宜人,但那份担心常常萦绕心头、挥之不去——怕下雨时间过长,稻田里的谷子糜烂;怕晒谷坪上的谷子晒不干,发霉坏了;怕柳河的水漫上岸来……那时候,绵绵细雨之“秋”落在我年轻的“心”上,便成了一个“愁”字。这缕缕愁绪不仅萦绕脑际,而且影响着日常的情绪。然而,秋天之于我,主要还是如同春天一样的奔波忙碌。至今,还记得在家乡务农的岁月里那夜以继日的劳作经历。  

  青年时期心中的秋,就是奔波的秋,忙碌的秋。当然,也是充实的秋。  

  如果把人的一生分成四季,老年阶段可以算是“秋季”。处于这个“季节”中的人们对于秋的看法和态度也各不相同。一个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和生活充实且随心所欲的老人来说,其心中的秋,充溢着满满的成熟和丰收之感;而虚度年华、蹉跎岁月者,其心中之秋,则可能有着隐隐的“歉收”之慨;而对于一个身心健康每况愈下、境况不佳的老人而言,他心中的秋天,便有可能成为焦虑的“多事之秋”……  

  自古文人墨客对秋天大都会产生诸如萧条、冷落、肃杀等感慨,他们把心中的所思所感所悟表现在自己的诗文中,但又大都把秋天写得萧条凄凉、忧愁悲苦。因而,他们的吟秋、诵秋、悲秋和见之于世的诗词歌赋就是他们对秋天的认知和态度,也是他们的心中之秋。在诸多写秋的诗歌中,我特别喜欢刘禹锡的《秋词》(其一),因为他一反历来写秋之旧意,突出秋之天高气爽、生气勃勃的一面,表达了诗人高远奋发之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一起笔就直抒胸臆,接着以情带景歌颂秋天。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写得大气、壮阔而磅礴,明白晓畅;读来朗朗上口,特别是后两句,让人平添信心,勃发豪情。更难能可贵的是,诗是作者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市)期间所写,可见身处逆境中的诗人心目中秋天的辽阔壮美。  

  同样的秋,同样的山水反映在不同人的心目中的形象和意义以及美感是不同的。  

  我爱自然之秋,更爱心中之秋,因为,她让我在尽情欣赏秋色、秋声、秋形、秋意的同时,赐给我美好的回味和憧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