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总要一个人,走过一段路

 茶境 2020-11-18

文字:肉骨茶   声音:三三

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张图,描绘的是不同人生阶段朋友的数量: 

很多人留言“太真实了!”、“原来不是我一个人这样,那我就放心了”.....

有句话说:社交场里,每个人都像在走夜路,周围人声鼎沸,听起来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但放眼望去,个个都面目模糊,最后只剩自己一个人在赶路。

人,总是越长大越孤单。

如果关掉朋友圈,你还有朋友吗?

在成年人的语境里:

朋友≈交换过名片或加过微信,但可能已记不清对方长什么样;

好朋友≈在同一个群里聊过天,一起说过别人坏话;

兄弟≈在同一个饭局吃过饭,彼此分享过荤段子。

听过一句话:“小时候有一圈朋友,长大后就剩一个朋友圈。”

还真是如此。

当你发现,曾经很好的挚友都已经慢慢变成了点赞之交的时候,就连打开聊天页面,问候一句“最近还好吗?”,都觉得尴尬。

大学毕业之后,由于工作忙,和大学要好的同学也渐渐联系得少了,朋友圈基本一年就更新几次。

有一天发了张照片,过了一会儿,大学室友评论:

“你终于出现了,怎么好久没见你更新朋友圈了?”

我有些愕然,点开自己的微信相册,才发现上一条动态已经是好几个月之前的。

仔细想想,以前在朋友圈里很是活跃的面孔,好像也很久不见了。

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之中,渐渐地淡出了朋友圈,也互相淡出了对方的世界。

以前的我们,会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晒出合照;

去了哪里旅游,一定会给对方寄张明信片;

吃到一家好吃的餐厅,还会特意发朋友圈提到对方,提醒对方查看,约着下次一起来。

现在的我们,点开朋友圈,要么只有一条横杠,要么朋友圈仅三天可见。

与往日的热闹相比,我们终究,还是回归到了一个人的状态。

人与人之间,就像是两条不同的轨道,虽有交叉点,而后也会渐行渐远。

我们都学会了不打扰,默默祝好。

孤独是一种常态,也是一种长大

有人说,生命里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

写诗给自己,与自己对话,在一个空间里安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心跳与呼吸。

我相信,这个生命走出去时不会慌张。

相反地,一个在外面如无头苍蝇乱闯的生命,最怕孤独。

小徒弟看到师父一个人在抬头看月亮,跑过去问师父:

“师父,你怎么一个人在看月亮,也不叫我?”

师父说:

“为师就是,想一个人静一静。”

小徒弟又问:

“师父,你说嫦娥一个人在月亮上,也没人陪她玩,不孤独吗?”

师父说:

“所以,她才把整个月亮都点亮了呀。”

小徒弟歪着小脑袋:

“哦?那样有用吗?”

师父若有所思地说:

“聊以慰藉罢了,人总会被孤独包围,即使身处人群之中,也不可幸免。”

小徒弟疑惑了:

“啊?那可怎么躲呀?”

师父笑着说:

“为什么要躲呢?一个人是有点寂寞,但也未必是坏事。”

小徒弟更不懂了。

师父反问他:

“方丈每次闭关,都要一个人呆几十天,你觉得如何?”

小徒弟想了想说:

“方丈每次闭关出来,佛法修为都更加深厚,徒弟佩服。”

师父感叹说:

“是啊,人总要学会享受孤独,才能变得更加强大。”

关于孤独,人们总是有太多的感触。

一个人静默在荒芜的街头自说自话;

一个人在地铁里塞上耳机隔离在世界之外;

一个人吃饭睡觉;

一个人在不被理解的世界里苦苦追寻着存在的意义。

但你有没有想过,人生之中每一个成长的瞬间都伴随着孤独。

所以啊,就像《瓦尔登湖》里说的:犯不着千辛万苦求新,无论衣服还是朋友。

与自己促膝长谈,与孤独握手言欢。

当友情渐行渐远,当朋友渐渐散场,你千万不要见怪,城市是一个几百万人一起孤独生活的地方。

愿你拥有大风和烈酒,也能享受孤独和自由。

人与人之间,与其攀缘,不如随缘

据说,人一生会遇到过8263563人,会打招呼的是39778人,会和3619人熟悉,会和275人亲近,但最终都会失散在人海。

是你的,不会走;不是你的,留不住。

有人退场是必然,有的人在你生活中本来就是阶段性的存在。

在《向往的生活》里,任嘉伦说出了自己关于友情的困惑:

“黄老师,你遇到过那样的朋友没有——你们小时候关系很好,但是因为你事业越来越好,他觉得你们俩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然后他就自己疏远你的那种?”

黄磊接过话:“你觉得那是你心里最好的朋友了,对吧?那你就主动跟人家联系呗。”

任嘉伦回答:“但是人家会觉得有负担,他就觉得——他说他认识我,别人就会觉得他在炫耀。”

“那就是他的事儿了,让他自己消化吧。他得自己找个平衡点,人永远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他常常会失落在这个点,这个就需要时间。”

这时候,何炅说:

“要接受,这个(朋友疏远你)是常态,虽然我有很多朋友,我也很在乎身边的人,但是我从来没有一个奢望,要把任何一个人留在自己身边一辈子,因为这个很难。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有的人他来,他就是陪你一段。”

黄磊接过何炅的话:

“木心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叫 ‘在百转柔肠间,一天天地冷酷起来’,这种冷酷是特别好的,他珍惜珍爱在身边的每一个人,但是他从来不奢求或者从来不去要求对方忠诚于这一段。”

何炅又补充到,“人只能要求的就是自己,人其实对任何别人都不能要求。”

人要是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为情所困了。

是啊,迎来送往,本来就是人生的常态,不必强求、不必在意,更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

《半生素衣》里写到:

与其相见,不如怀念,与其攀缘,不如随缘。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你路过我,我路过你,然后,各自修行,各自向前。

我欣然迎接你的到来,也坦然接受你的离开。

你总要一个人,走过一段路

长大是一件很爽又是很无情的事。

小时候打完架鼻青脸肿的说要绝交,第二天见面的时候分同一个辣条就能和好如初嘻嘻哈哈。

长大以后,明明没有说再见,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就心照不宣的再也没有见过面,甚至最后,我们成了陌路,却连那句为什么都没有问出口。

人和人走散,真的太容易了,一天不联系,一周不联系,一个月不联系,不知不觉,我们就成了过去了。

林徽因曾说:

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

所以,我们不必难过,因为,我们互相拥有过,就不必遗憾。

点亮在看,你要明白,所有的关系到最后,也不过相识一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