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志愿被篡改事件频发:孩子,你要认真地赢,也要大方地输

 青青莲子 2020-11-18

上周,有则新闻上了热搜。

事情是这样的:浙江天台县三名考生的高考志愿被篡改,警方调查后发现,作案者是三人的好友陈某。

令人吃惊的是陈某的作案动机,因为他只考了300多分,看到其他三人成绩出色,他便篡改其他人的志愿。

越是优秀的人,越能看到别人的优秀。

越是平庸的人,越见不得别人的优秀。

在高考志愿填报日期截止前,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的三位考生按照自己的高考成绩,分别填报了各自院校。

几天后,张某想看一下自己的志愿填报情况,登录浙江省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系统后,发现之前填报的院校,却变成了一所自己没填报的大学。

高考志愿填报在6月27日下午就已经结束,要想修改根本不可能。

张某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于是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鲍某、汤某两位要好的同学。

没过多久,鲍某、汤某两人上网查询发现,他们的志愿也被人篡改了。

三人一晚没合眼,商量着决定报案。第二天,他们走进了天台县公安局城南派出所,向民警诉说了志愿被篡改的遭遇。

警方最后发现,作案者是三人的好朋友陈某,他只考了300多分,看到三人成绩出色,担心被取笑就篡改志愿。

目前,陈某已经被行政拘留。而被篡改高考志愿的三人,也恢复了原本的志愿报名。

事实上,陈某这种行为,就是见不得别人好,不承认别人的优秀。

生活中这样的人其实不在少数。

在他们眼里,不管什么事什么东西,只要别人有而自己没有,就酸不拉几说些风凉话。

为了自我感觉良好,永远都在习惯性否定别人的努力。

他们永远看不到别人的优秀,更不愿承认他人的优秀。 

李嘉诚有这样一句话:

当你接触的人越多、层面越高时,就会发现一个事情,越是低劣、缺品行的人,越见不得别人好,喜欢互相踩踏,互相拆台;

而越是品行好、越有教养的人,越能看到别人的优秀,越懂得互相支持。

今年春节档,有三部国产片同日上映,它们是郭帆的《流浪地球》、韩寒的《飞驰人生》和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

同档期上映,本为竞争对手,观众原以为会看到撕逼互踩,却不想这三部电影的导演却搞起了“商业互吹”:

  • 宁浩夸《流浪地球》:“地球看了,牛逼!满工活儿,情感也重……”

  • 郭帆夸《疯狂外星人》:“我刚看完外星人,笑岔气了给我……”

  • 韩寒赞《流浪地球》:“零点场我就买票去看了,宏大浪漫,国产硬科幻的元年,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流浪地球》拍摄过程中,剧组经费紧张,宁浩不仅免费把《疯狂的外星人》的太空服道具借给《流浪地球》剧组,甚至亲自出镜,客串《流浪地球》。

不仅宁浩,《绣春刀》导演路阳和《无名之辈》导演饶晓志,也一齐客串了《流浪地球》。

这不得不让人感慨:作为同一行业的竞争对手,他们却如此惺惺相惜,彼此欣赏,相互支持鼓励,最终齐力向前。

其实放在上一个时代,中国导演同样是这样。

李安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夸王家卫:“在我这辈导演里,真正的天才是王家卫。”

面对比他小一辈的姜文时,他同样坦诚夸赞:“姜文的才气远高于我。”

贾樟柯读大学时就崇拜侯孝贤,后来,他的《山河故人》和侯孝贤的《聂隐娘》同时入围戛纳电影节,同场竞争角逐,侯孝贤获奖后特意鼓励贾樟柯:“加油啊,我都做多久了,你一定做得比我好!”

前辈提携后辈,同行互相欣赏。

所以中国电影那些年能拿那么多奖,其实就是离不开承认同行优秀。

在这些电影人身上,我也看到了一点: 

认知层次越高的人,越深谙合作共赢之道,彼此欣赏学习,互相成就共同发展,他们的人际关系是种共生关系。

反而是那些认知层次越低的人,越把周围的人当成竞争关系,互相拆台,恶性竞争欺压,最终陷入恶性死循环。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本质区别。

你看,同样是面对竞争,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要去篡改别人的高考志愿,为什么郭帆宁浩韩寒这样的人竟然还互相欣赏?

因为我们的孩子太在意输赢,而且输不起。

为什么孩子输不起?

  1. 不想输:

    不想输是人的天性,因为胜者才能享受更多的东西。

    玩游戏赢,能在同伴间树立威望;考试总是第一,就能收获父母的赞扬和同学的崇拜。

  2. 家长的心理暗示:

    有的家长很喜欢把自己孩子跟别人家孩子作对比。

    “人家又考了第一名,而你.....”这无形中给孩子暗示:“只有别人强,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

    还有些家长总把”输赢观“带给孩子,只要孩子表现稍好,就竖起大拇指:“儿子真棒!太聪明了!”

    结果,一味的夸赞让孩子沉浸于“我最棒”的思想中,无法接受失败带来的心里反差。

没有人喜欢失败,这是肯定的。

我们可以不喜欢失败,但要接纳失败带给我们的情绪反应。

这些反应再正常不过,并且它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有了这些情绪的宣泄,我们才能更快更好的回复过来。

这种保护对于孩子来说更加重要。

英国心理治疗师尼克·卢克斯摩尔说:

“无休止地从失败的经历中保护孩子们对他们是有害无益的,当失败再次发生时,孩子们就会觉得很羞耻、难以理解甚至难以接受。

但父母常常在无意中剥夺了孩子对于失败的体验。

比如,因为担心孩子不能承受失败,早早的替孩子铺平道路;

因为心疼孩子面对失败时的挫伤,自以为是的替孩子去解决问题;

或者有的父母干脆认为因失败产生的情绪根本不值一提……

种种这些过度保护、控制的做法,都是在剥夺孩子的失败体验。

一个很少体验失败的人,当然会难以承受失败,或者很容易被失败重伤。

父母该关注的是孩子的情绪,而不是挫折本身。

所以,当孩子沉浸在失败的情绪当中时,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

01

共情和接纳孩子的消极情绪

  • 孩子哭了,我们可以抱紧他;

  • 孩子愤怒,我们可以默默的陪伴他;

  • 孩子沮丧,我们可以做个好的倾听者……

总之,是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告诉他:“一点挫折都经不起,算什么男子汉”或“一点小事就哭鼻子,太娇气”。

不如这样回应孩子的失败情绪:

“我很爱你,我知道你感到有点沮丧/失落/伤心/愤怒……,我也很……。别担心,不管你是成功还是失败了,我都会和你在一起。

02

跟孩子说说自己曾经失败的经历

孩子的各种情绪可能源自对于失败和未知的恐惧。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爸爸妈妈也曾经失败过,当时我有怎样的感受和情绪,我是怎样度过的等等——这些都会成为孩子将来再次面对失败时的经验。

这样做还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失败并是什么难堪的事情,连自己心中的偶像(爸爸妈妈)都曾经失败过,这不算什么。

孩子也会因此和父母的心更加贴近,以后遇到的挫折才更愿意和父母倾诉。

03

多夸夸孩子的行为过程和努力

不要只去关注孩子最后成功与否。

无论孩子做什么事,都争取看到孩子过程中的努力,和具体成功的点。

把一个事情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付出的努力,坚持,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态度,以及所达成的效果等,作为父母的关注和认可对象,并具体地跟孩子描述出来:

  • “你刚才做……的时候,认真的样子真帅!”

  • “虽然中间你有点累,但你还是坚持下来了!”

  • “这个东西虽然没做好,但是刚才你这个地方的想法真棒!”……

如何看待孩子的错误,以及如何看待孩子面对错误、失败的心情,其实也是我们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的“既大又小”的问题。

要做到从容幽默,要做到灵活处理,很多时候也需要我们坚定的信念做支撑:我们对孩子的信任程度,决定了孩子能力天花板的高度。

每个人的每一步成长,都需要试错,包括为人父母,我们也是在不断地试错,不断地改进,最终找到最适合的亲子相处模式。

让孩子有试错的空间,也能找到针对性尝试和探索解决方式的方向,这才是试错力的正确打开方式。

告诉孩子,无论输赢怎样,无论结果如何,爸爸妈妈会和孩子一起承担后果,是对孩子最高级的保护。

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上,是要告诉他们,这个世界,有太多的风景值得看,有太多的经历值得去体验。

输赢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努力过了,无愧于心,便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4岁起,这些孩子每天独自面对死亡:知识改变命运,是他们以命相博的愿望

48岁闫妮“当虎妈”骂女儿不懂事,这次我站林妙妙

我骂学生是贱人,让她快去死,但我是个好老师

高度近视可致盲!暑假带孩子做好这3点,别等开学又后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