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46.​考场作文:对美须有一份虔诚的心意

 一花牧场 2020-11-19

阶段性学力调研,作文二选一,或写喜爱的植物,或写熟悉的老师。五年级三个班级的孩子,一班的孩子写老师居多,我们班的孩子写植物居多(老师的也有少数),三班的孩子两者相差不多。

写植物的要求中,要把对某种植物的喜爱融入到字里行间。简而言之,便是在言语中要感受到你对这植物的喜爱,就如我昨日写的《为一棵树停留》,那份喜爱是从心底里溢出来的。

选择写植物的孩子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赵泳晴写操场的月季,张葚楠写校园的无患子树,童紫馨写窗台的百合花,高宜萱写的荷花,郑安然写家乡的竹,叶晔的泪竹等。

我喜欢他们在恬淡的文字里深情地描述自己对这份植物的喜爱。当然,最深的感情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语言,反倒是朴素的表达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我很高兴,孩子们能够把目光聚焦到一草一木之中,并且在草木的气息里感受到生命的纯真与力量。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大自然是从来不会骗人的。孩子们在自然的世界中感受到的至纯至善的美,是动人心魄,又是四两拨千斤的的。

我摘录几个片段。

片段一:

莲花很常见,西湖里到处都是。人们常用“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内心纯净的人。莲花更是如此,瞧它那碧绿的茎,由白渐变成粉的花瓣,宽之一分则嫌肥,细之一分则嫌瘦,厚之一分则嫌凸,薄之一分则嫌弱。它的色调是那么匀称,仿佛是上帝特地调的色,让它下凡来惊艳人间。(高宜萱)

我拍给小高同学的母亲看,小高母亲说,小高本不知该如何写,一落笔,就流出来了。我太喜欢“流”字了,对一样植物的喜爱,那种感情不就是“流出来”的吗?不刻意,不矫揉造作,不扭捏作态。因为真喜欢,所以“流”得真性情。小高同学的微信名也有“莲”字,这是真爱了。

片段二:

竹不是名贵、娇柔的植物,它的刚强和坚韧令我着迷。

……(省略)

它太香了,但却不似百合、玫瑰、水仙般把香猛地往你身上一扑,搞得人头晕脑胀的,竹就温柔多了,将香气一点一点地释放出来,使得竹的内心也有受到竹香的熏陶。每当我走进竹林,几十棵竹散发的香味就将我包围起来。这味道,似雨般清爽,似鸟的羽毛般温柔。闻得久了,我发现四季的香也有不同:春天的香是似有似无的,那感觉就像你觉得捕捉到了,张开手,却没了,这就是散发着青春的香啊!夏天的香更浓郁、清爽,是伴着雷雨来的,在雷雨天气里,轻轻一闻,竹香伴着雨香就闯进来了,那是个不可言喻的香。秋天的香,显得更成熟了,但也伴有秋日不可少的悲凉,那香有种清冷的感觉。冬日,奶奶总叫我早回屋休息,那时的竹香要靠近才能闻到,那是春夏秋留下的余韵啊!

这是郑安然的作文。她爱竹如痴,多次写竹,且写的都不一样。若将一样植物写得每次都复制黏贴一般,那毫无稀奇,关键就在于,读她写的竹,每一次有每一次的味道。足见她对竹的爱,就如我对无患子的爱。

片段三:

记得有一次,我在楼下玩。它的一片叶子被风吹落在奔跑着的我身上,从头部滑落至肩,我望着它,那片叶子停住了,难道在看着我?我也停住了,在风的摇曳中,我抬头看它的顶端,又一片叶子飘落,只见它在半空中画了一条完美的弧线。我的眼睛顺着它飘落的方向凝视着它,跑过去,捧起它,那金黄的颜色,晕染出了秋天的色彩。我宛如看到了完美同学在它身下活泼地跳动、玩耍,给它写生,送它温暖。

这是张葚楠写的无患子树。她在文章开头,点明自己喜爱这棵树,也许是受了朱老师的影响。这样的描述令这棵树与她之间有了某种富有温度的联结,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到,她对这棵树的关注,甚至超过了朱老师。一片叶子的滑落,让她的目光停留片刻,这一片刻的景致是无比惬意与诗意的。若不爱,又如何能捕捉到这样的细节,让人读得如此有画面感呢?就好像跟着她的目光,靠近了那片叶子一样。

赵永晴写操场的月季堪称精品。操场的月季我也是深爱的,我曾无数次动笔写月季,但总是在两百字左右搁笔,总觉得自己无法写出它的意境。小赵同学细腻地将操场的月季写得生动传神,花色,花枝,花香等写得令我惊叹,语言老练淡雅,清新明媚。我可以想象,小赵爱操场的月季不是一日两日了。她在我毫不知情的时候,深深地爱着,默默地享受一朵又一朵的芬芳。遗憾白日忙着拍写老师的作文了,小赵同学的文章一定要好好收藏的。

我很高兴,孩子们对身边植物的美有了虔诚的关注。若一个人对美的事物没有反应,那他(她)心灵的原野一定是荒芜和苍白的。而自然中的美色,是最浩瀚的,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懂得感受的心。

阅卷结束,回到家,小季问我:今天的白云你拍了吗?

我说,拍了,拍了好几张。发给气象局的老同学看。老同学立刻发我一份十几万字的资料,给我好好地普及了一下天空中的云的名字。

我还与孩子们在无患子树下拍了二十分钟的照片,作为五年级的珍贵记忆。根据天气预报,明天开始到下周三会有雨,若真如此,等雨停了,那叶子也就没有了。

最后分享一篇李葛菡同学笔下的朱老师:

“爱花达人”——朱老师

朱老师是不仅是我们的班主任,还是全校有名的“爱花达人”。她的名字叫朱一花,我们都叫她“花花老师”。

每当我们上体育课时,花花老师总要跟着去,干啥去?拍花呗。我们的体育老师说:“如果你们跑步能像花花老师拍花一样坚持着,我保证以后个个能拿奥运冠军!”花花老师听了这话就眉开眼笑,说:“哈哈,没什么没什么,拍花只是我的爱好,你们好好上体育课,朱老师拍花去了。”我们便哄堂大笑,听到我们笑,花花老师说:“笑什么笑?”说完,她自己也笑。因此,我们上体育课时,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是极为正常的。

爱花,花花老师就是爱花。她的微信头像就是一株毛茸茸的狗尾巴草,是清新养眼的浅绿色。如果你想看花花老师的朋友圈,包你满意,一堆一堆活泼、生动的小花小草送你。要知道,找一个长久爱花的人是非常不容易的,我自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我虽然爱花爱草,但没有坚持,总是三天两头两天晒网,前几日去摸摸它,跟她说说话,过了几天就不再搭理了。我真的很佩服花花老师,至少我进入娃小后,就发现她一直爱花,爱到无法自拔。

秋风划过我的脸庞,每当看到那几朵艳丽的花朵,就会想起花花老师动人的“爱花”精神,至今烙在我心中……

朱老师小评:朱老师特别感谢小李同学。你很了解朱老师。文章通过体育课拍花的事例、朋友圈中的花花草草等写出了花花老师爱花的特点。读到体育课的经历,朱老师大笑三分钟。你写这个段落,也一定很快乐吧。这就是写作的价值和意义啊。若真想进一步表达朱老师爱花,还可以抓住朱老师拍花时的动作和神情来写,这样的“爱花”就更立体了,形象了。因为往往会说话的语言,反而会藏在不说话的画面中。小李同学,你说对不对呀?

(今天,花花老师和小朋友们和无患子树合影留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