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感风门、阳陵泉 慢病中脘、足三里|温灸开门穴之奥义

 后花园中医茶社 2020-11-19

外感病与内伤病,是中医对疾病的分类方法,其治疗入路也大有不同。

外感病因感受外邪所致。外邪之中,以风邪最为多见。风邪善行而数变,不易久留,来得快,去得也快,故治疗外感病须以发表祛邪为主。

内伤病因饮食、情志等致病因素渐渐积累而成。而脾胃为后天之本,不论是饮食不节还是情志失调,均能导致脾胃气机阻滞甚至逆乱,影响气血津液正常运行,故治疗内伤病须以调理脾胃为主。

马氏温灸在选穴组方上也体现了对疾病外感、内伤二分的认识,常常在第一天的灸穴中就可看出整个治疗的原则与基调。马老的经验告诉我们,温灸是有“门道”的——辨清外感与内伤,选用合适的“开门穴”。

——小编

01

外感风门、阳陵泉

治疗外感病,要用风门、阳陵泉这一组开门穴。

风门,别名热府,为“风出入之门”,是督脉、足太阳交会穴。我们知道,“风为百病之长”,风邪是导致外感病的罪魁祸首。那么,风邪从哪里侵袭人体呢?

古人发现,风邪最先侵袭的是人体背部的足太阳膀胱经,而膀胱经之上最先侵袭的是风门(其次是风池)。所谓“门”,既能开又能阖,开阖的关键在于门轴的正常转动。门轴又称“枢”,所以像感受外邪之后出现的发热恶寒交替出现的症状,正像门轴坏了,中医叫作“枢机不利”。所以在治疗外感发热的时候,配上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少阳为枢”),就能有助于恢复枢机,有利于外邪排出体外。

另一方面,阳陵泉属于“八会穴”中的“筋会”,可有效缓解外感所引起的周身乏力、酸痛、头痛、“项背强几几”(项背部僵紧)等症状。

关于温灸风门治疗外感发热的发现,马老在书稿中这样写道:

“风门”主治:胸膜炎,颅顶部及项部痉挛,气管炎,百日咳,嗜眠,呕吐,以及胸背部诸筋痉挛、痈疽。编者注:他书载治感冒,试灸后特效,烧40度时灸后体温下降。

02

慢性病中脘、足三里

治疗内伤病,也就是慢性病,要用中脘、足三里这一组开门穴。

马老认为:病久脏腑传化失常,腑气呆滞。灸治必先通其腑气,使肠胃的吸收、排泄功能归于正常,则机体气血生化有源,体内的瘀滞易于化解、排出,各种病证均能随之好转。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以通为用,是人体与外界相通的通道,每天都要传导各种废物和糟粕。六腑不通则人体气机不顺,会极大程度影响五脏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治疗五脏失衡引起的内伤病,要以通腑为先。

基于以上认识,马老选用了“八会穴”中的“腑会”中脘,配合足阳明胃经合穴足三里,既能通腑,又能促进脾胃功能恢复正常。

关于马氏温灸慢性病(内伤病)治法的发现,在马老的书稿中这样写道:

20世纪50年代后,脑子里有了新的转变,深入钻研病理,体会到全身情况是头热足寒,中间胃肠部有滞,热既不能下降,寒更上冲,以致满腹逆气全身都有了病。再联想到其他:

(1)柴油发动机:进油出烟有了阻碍则不能转动,俟把积油泥洗净就能带动。

(2)地沟管道不通则池中积水不能下,越捅上边越下不去,俟把管内积泥挖出来池水自然下泄。

(3)火炉内积灰多则火不旺,如把积灰全捅下去,或不捅灰多加煤,全能使火不旺或灭。此时应少添煤少捅灰,火即渐旺起来。

把这三样移到人身上,忽然领悟了慢性病的治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