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说家风《易经》篇】萃卦(第45卦):不让孩子吃点苦,长大后就会过得很苦(第174篇·总第2702篇)

 微国学 2020-11-19
张建云

【云说家风·《易经》篇】第174天。

最近提升了克制。开会或上课不去主动摸手机,尽量等到下课和散会之后再去处理手机里的事情。以前不这样,感兴趣的课程和高级领导开会就不去触碰手机,若课程无聊和领导不重要就无所谓,看看微信,回个信息,甚至登录浏览器。

因为领导高级不看手机,其根本原因不是有素养,而是畏惧或者谄媚;领导低级就看手机,也不是不懂得尊重,而是内心卑劣和虚伪。听课也一样,确实有事可以离开课堂到外面打电话。甚至与一个无聊的人聊天,不愿意交流就到此为止,若心不在焉地刷手机是把自己的无礼和轻慢出卖给了对方。

《易经·萃卦》第一爻(初六)的爻辞: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孚,是诚信的意思。诚信不是做给谁看的,也不是写在文件里和挂在旗杆上的宣传品,而是内心的真诚纯粹,人前人后一个样,钱多钱少一个样,官大官小一个样,事多事少一个样。

不终,是永不终结。世间有这样一场电影永不落幕,有一个人物永活不死吗?当然有。凡不为权贵、名誉、金钱和别人的赞赏而做事情,只为了心中的理想一直 前行、风雨无阻的都会被后人记住。譬如老子、孔子、孟子。再譬如王阳明、袁了凡、梁启超。还譬如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等。奇怪的是,这些人却拥有了权贵、名誉、金钱和别人的赞赏。

近来十分谴责自己,因为任职于某个协会不得不去参加某个活动,由于有一些社会名头就半推半就地迁就某个节目。于是,耽误了自己学习、创作和思考,从而离我服务此生1000万个家庭的目标又远了几公里。



乃乱乃萃:乃,当是讲。乱,在此处不是混淆、模糊、没有秩序意思,而是治理之意。比如《论语·泰伯第八》里:“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意思是我有十名治理国家的人才而天下才得以平定治理。萃,是聚集、相聚的意思。乃乱乃萃,是一种生活或生命的梳理过程:一边治理、修缮自己,一边向更广阔,更高尚,更纯净的意境出发,才能遇到高人、贵人、神人、圣人。一个人只有不断地修缮自己,克制自己,才能把内里的虚浮、虚伪、卑劣、傲慢祛除,从而照见真实的自己。而我们所遇到的朋友、经营的事业、夫妻之间的交流和孩子的归宿就是自己最终的写照。

若号:号,是大哭和大叫的意思。每个人都有愤怒、悲伤和忧郁的时候,称之为若号。那么该如何应对呢?

答:一握为笑。

握,右边是屋。屋,本义指个人寝室、落脚后就躺下不动的地方,引申为动作相对不变。手与屋联合起来表示手的一个动作:在把持住物品后就保持这个动作相对不变。

这里的握,是对困难的接受,或者叫接住,然后牢牢地、稳稳地抓在手里。所有的困难都一样,只要逃避,他就会化作更多更大的麻烦接踵而来。所以,不用害怕,不必忧心,把困难抓住,掌握它,分析它,解决它,而后放下它。

比如苏轼。走在大雨中,同行人都狼狈地跑了,他却迎风临雨,不迫从容,一边唱歌一边行走。用脚上那双草鞋踩踏着泥水,倾听着穿林打叶的雨声,感觉无比惬意逍遥!等到雨停了,风起了,酒意渐醒,微微觉得有些冷,抬头望见山头初晴的斜阳,又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于是头也不回,信步前行,管它是风雨还是晴天!

这是苏轼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就叫:勿恤,往无咎。勿恤,是不要怕。往,是不要停,继续前往。无咎,没有错误,没有灾祸。是的,人生至此,还有什么错误和麻烦克服不了呢?

孔子说: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乱,是治理的意思。我们为何能够这样坚定,这样果敢?是因为心中的理想从不曾破灭,自己的方向从不曾迷失。这就叫:其志乱也。

萃卦的第二爻(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yuè)。

引,是退却的意思,如引退,引避。吉,是喜悦、成绩、荣誉。何为引吉?退让不该有荣誉、逃离过于多的享受。

明智通达的人对荣誉看得淡。之所以看得淡是因为看得清。荣誉太多就会负重前行,很多时候人的身体是被荣誉压垮的,太在乎头上的荣誉就会迷失自己的初心。

还有人是被享受拖垮的。认为穿名牌、吃大餐,住别墅、开豪车,出手阔绰、购物疯狂才是美好吉祥。这样的享受意识基本都会以身体得病、事业败北、权力尽失、孩子无助而告终。生活里有个吃苦法则:先苦就会后甜,先甜毕定后苦。所以很多孩子大了以后缺乏道德素养、生活能力、与人为善,基本都是小时候没有遵守过太多规矩,过于放纵自己所致。

当我们认清吃苦,学会吃苦,把以享受为乐升级成以吃苦才乐,才真正能享受幸福、拥有成功、获得成就,才能平心静气地过好日子,同时坦荡清白地走入死亡。所以,正确地看待与对待吃苦就叫:引吉,无咎。

吃苦,是现代人奢侈的教育。做父母的不想让孩子吃苦的另一种说法就是溺爱,自己省吃俭却培养出一个永不满足、不懂感恩的孩子。巴菲特的孩子自己创业还贷款,李嘉诚的孩子从小挤公交。而我们的父母早就为孩子的打造了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猪栏人生。不让孩子从小吃点苦,长大后必然会过得很苦!



孚乃利用禴(yuè):禴(yuè),是古代夏天祭祀的称谓。古代的一年四季都有祭祀,春祭叫祠,夏祭是禴,秋祭为尝,冬祭曰烝。

祭祀不在乎祭品是否贵重,而在于态度能不能端正,内心是否真诚。学习亦然。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只有一个:没真学。学习如高山,不去攀登永远觉得高,觉得难,而心无旁骛、不惧陡峭地出发后才知道最难的不是登山,而是准备登山。山高人为峰!

孔子说: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中,是内心的理想正确,不偏不倚。未变,是一直坚持,始终未变,不忘初心。启发好好学习不妨从孩子吃苦,家长克制开始,而后一家人树立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这是《孙子兵法》的境界:上下同欲者胜!爱情、友情、婚姻、事业、社会、家国概莫能外。



今天解读的原文是:

1、《易经·萃卦》爻辞:

第一爻(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第二爻(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yuè)。

2、《易经·象传·萃卦》:

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张建云 

天津家风研究院院长。 

作家、国学学者、《中国家风》主编、天津市政协委员。 

曾任中央党校国学签约主讲人,现为全国妇联家庭建设专家智库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