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品最大的价值在于收藏!

 我是圭水 2020-11-19

关注中银文化,带你发现身边的财富!

美版的《触手可及》中,有句台词让我记忆犹新。

主人公是一位身残志坚的富人,坐在轮椅上也不妨碍他去欣赏艺术,花费大笔的钱购买艺术品收藏。

负责照顾他日常生活的黑人小哥很不理解这些有钱人的做法,动不动花费几百万买一副根本看不懂的画,挂在墙上显摆。

富人解释说:你没有办法给一件艺术品定价,你花钱只是表明它们对你有意义。

话说得很潇洒,但是这种寻找意义的方式让普通人望尘莫及。现在的艺术品市场越来越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世界上的有钱人越来越多了,亿万富翁层出不穷。

当有钱人意识到买房子再也无法彰显出他的品味时,艺术品收藏是一个很高雅的选择。

相比房子这种不动产,艺术品收藏有更大的优势,不会说消失就消失,不会贵到离谱,拿出来显得自己有文化,藏起来也可以独自欣赏。这种有价值的投资,造就了近些年艺术品市场的火爆。

但是作为一个门外汉,审视那些艺术史被拍出天价的艺术品的时候,心里总是有疑惑不解的地方。

比如为什么有些作品和艺术家会受到更多的关注?为什么有些艺术品备受冷落,多年后才被称为神作?艺术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艺术品是如何流通的?这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美国作家和艺术记者萨拉·桑顿专门为了解答这些问题,专门写了本书叫《艺术世界中的七天》。

这本书是桑顿花费了五年时间,跑了无数博览会、双年展、博物馆、拍卖会,在采访了二百五十多位艺术家的基础上精心完成的。

所谓“艺术世界中的七天”其实是选取了艺术从诞生到传播、收藏过程的各个关键环节截取了七个场景:拍卖会、艺术评论、博览会、艺术品奖项、艺术杂志、艺术家的工作室、双年展。

桑顿几乎是还原了一件艺术品诞生的全部过程。

艺术界中,我们想当然以为艺术家最为重要,他们是艺术的创作者。但是艺术的诞生过程中,艺术家只是完成了初步的工作,接下来的“创作”和“润色”需要艺术品经纪人、策展人、评论家和收藏家共同成就,没有这些人的存在,再优秀的作品也可能湮没无闻。

最著名的一个例子:梵高生前默默无闻,无数画作藏在床下,无人过问,枪击去世后,他的弟弟和弟媳为了实现他的愿望,尽力出版他的画册,筹备他的画展,找很多艺术界的人来宣传他的画作,这才让这位生前郁郁不得志的画家得以展现在世人面前。

艺术家当然重要,但是艺术品的宣传、展览、传播和收藏才奠定了艺术的价值。

用桑顿的话说:

“艺术家是艺术品重要的来源,但艺术品在流通过程中所经过的那些人,才是决定艺术品价值的关键因素。实际上,艺术品市场关注的是艺术品曾经经历过的那些主人。”

很多超级藏家都会在购买的艺术品上盖上属于自己的戳,这个标志就是一种独特的签名,后来就变成了增值的一种保障。

尽管艺术品的增值过程可能会让艺术家很不满,好像收藏家成为了艺术的主人,剽窃了艺术家的工作,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艺术只有在流通的时候才有价值,没有流通过程,艺术品只不过是艺术家一个人孤芳自赏的镜子。

流通让艺术品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甚至奢侈品,才能养活艺术圈的一大票人。某种程度上,这就意味着,艺术品只有在交易的情况才有价值。

拍卖行上,一件艺术品的拍卖可以达到三重的效果,让艺术家认同到自己在文化方面的贡献和意义,让大众和藏家相信这些艺术品是有价值的,也可让投资方继续给予财政的支持。

当然,这样说还是很容易让我们形成简单粗暴的印象,在艺术品的市场上,其实每个环节都不简单,艺术家的创作当然是保证一切可以进行的前提,评论家的评论可以吸引大众和藏家们的关注,展览会和双年展让艺术品更为大众所熟知,拍卖会提升了艺术品价值,收藏确认了艺术家的社会地位。

引用书中某位深谙传播学之道的策展人的话说,艺术品必须让人们记住才行,而让人们记住某件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把这件东西买回家。

这并非意味着我们用金钱来衡量艺术存在的所有价值。

对很多藏家来说,收藏某件艺术品有很多种原因,金钱上只不过是最明显和最直接的一种,容易被量化的标准。桑顿在书中提到了很多收藏家,她经常很直接地发问,你为什么收藏艺术品?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回答是:我是无神论者,不相信上帝,但我相信艺术。艺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理解我们存在的意义。对他们来说,去美术馆就如同父母其教堂一样。

对这样的收藏家而言,艺术变成了他们的宗教。很多艺术家大概也会认同这种说法,并以有这样的收藏家为荣。

专注中银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