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DFA限制采集,苹果这次真的放弃开发者了么?

 吕杨鹏 2020-11-19

IDFA限制采集,苹果这次真的放弃开发者了么?

2020年广告领域最大的黑天鹅,一定是苹果要限制IDFA这事了。消息传出,互联网众大佬都坐不住了,江湖上一片哀嚎。

像京东、淘宝、头条系这类大量投放定制化精准广告的客户,和多数的互联网媒体,可能都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而Facebook的小扎更是公开哭惨:苹果新规一出,Facebook联盟的收入可能会下降一半。

也有开发者抱着侥幸的态度,等待苹果在和广告业的制衡中败下阵来。可别傻了, 根据苹果2019年的财报,iPhone销售收入达到了1464亿美元,iPad收入205亿美元,总计1669亿美元,占苹果iOS相关收入的91%。而苹果2019年APP STORE开发者分成收入约为165亿美元。

苹果已经不需要讨好开发者了,广告行业要变天,你们准备好了么?

要说IDFA真的有这么大影响?具体会影响哪些方面?我们有什么应对方案么?这些问题,今天有必要跟所有的从业者和关注者彻底聊一聊。


IDFA

是什么,在广告中有什么用?‍

IDFA的全称是Identifier for Advertising,是在iOS系统上与设备对应的一个唯一ID。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这就是个专门为做广告生成的ID

那么在数字广告中,IDFA都在那些场景发挥作用呢?简单来看,主要有三个场景。

1.效果归因:搞清楚广告主的每个转化来源于哪个渠道,这是数字广告的重大优势。怎么做到的呢?以应用下载为例:用户点击广告时,媒体会向归因的监测方发送一条消息,告诉他用户”x”点击了某客户的广告;当用户”x”下载了该客户的应用并打开激活时,也向监测方上报,”x”激活了该应用;监测方把两边的”x”一对照,就知道这次转化是哪个媒体带来的了。显然,这里的用户ID”x”,必须是个跨应用的通用ID,在iOS系统中,用的就是IDFA

2. 用户画像:要把乱七八糟的用户行为加工成用户画像,先要有一个统一的ID,把这些行为串在一起。因此,用户ID的唯一性和连续性,对用户画像的质量至关重要。

3. 程序化交易:如下图所示,用户来到媒体时,媒体通过广告交易平台(Ad Exchange, ADX)实时向各个需求方平台(Demand Side Platform, DSP)发送询价请求,各个DSP接收到请求后,判断该用户是否自己感兴趣,如果感兴趣,则参与本次竞价。显然,ADXDSP也需要有个公共的用户ID,才能完成此过程。

那么这次的苹果新规,有什么变化呢?


iOS

新规对数字广告的影响‍

原来在iOS设备上,每个与广告有关的应用,在缺省状态都能拿到IDFA,用户可以手动将其关闭,这种方式叫opt-out

新规以后,缺省状态变成了无法拿到IDFA

只有在用户手动打开后,应用才能拿到,

这叫 opt-in。

这件事什么时候会发生呢?现在预计是在明年的一月份。

结合上面的几个场景,我们再来看看,苹果新规对数字广告产业具体有哪些影响。

首先,效果归因会出大问题。因为归因必然需要跨应用对应用户身份,没有了唯一ID的设备,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让应用也无从寻找。这样效果广告和路边盲投的广告牌也就毫无差异了。显然,对于以实效为核心竞争力的数字广告来说,不啻于一个核爆级的重大打击。

程序化交易,因为ADXDSP找不到一个公用ID,也太不好做了。当然,这个市场不会归零,因为程序化交易还有部分对用户不敏感的品牌预算,这些还是可以做的。

对用户画像的影响呢?阿里、京东、快抖、微信、FacebookGoogle这些巨头,都有自己的账号体系,在自己的应用体系内部,是完全可以用于串接用户行为数据,做用户画像的。因此,从原理上说,在巨头的应用内部投广告时,还可以相对精准地进行。

不过,在淘宝、京东从合作应用卖量,也就是广告联盟的场景下,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在合作应用中,无法拿到淘宝、京东的用户ID,也没法用设备的IDFA串接,于是,淘宝、京东的用户画像就派不上用场了。

总结一下,苹果新规以后,由于设备级的公用用户ID大面积缺失。对效果归因、程序化交易等影响极大,如果不能解决,会让iOS的数字广告市场一夜回到解放前,变成类似茹毛饮血的状态。


面对新规的解决方案

面对这么大的影响,数千亿美元的数字广告市场,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在想方设法给出一些替代方案。

首先,苹果捅了这么大的马蜂窝,也不好意思管杀不管埋。由于苹果并不怎么涉足广告业务,加上坚决给客户当爹的产品原则,按自己的意志做了个替代产品--SKAdNetwork。其实质是把采集IDFA的权力回收,广告页通过App Store跳转之后,官方可以完成效果归因,但是不会透露具体用户ID。也就是说,苹果自己下场,做了个广告归因产品。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如果说这个方案靠谱,那海带就得算海鲜:这个方案只能解决归因的问题,而且仅限于应用下载类客户,对于在网页转化的电商等客户,还是无能为力。另外,除了归因,还有用户画像和程序化交易等场景,这个方案也是根本没有顾及的。

苹果之外的各路豪杰,也动起来了

iOS事件之后我在朋友圈看到了这样一则广告:

为了印证数字联盟回归原生IDFA的可实现性,我联系他们进行了业务咨询,也进行了一些调查。

数字联盟的IDFA兼容解决方案原理大致是这样的

在新规以后,某台手机上哪怕还有一个应用可以拿到IDFA,那么只要在该应用中嵌入了数盟的SDK,就可以把他拿到的IDFA同步给其他应用。‍

我们可以来半定量估算一下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假设新规以后,用户有10%的概率向某应用授权使用IDFA,假设在二十个应用里安装了SDK,通过简单的概率算一下就知道,数盟SDK能拿到IDFA的概率就是88%了。当然,这样的模型没有考虑到各应用的活跃和其他情况,只是个参考,但是可以用来说明原理。

更关键的问题来了,数盟的SDK在某应用上获得了IDFA,如何同步到其他应用呢,别忘了现在没有公用的设备ID可用了,这岂不成了鸡蛋蛋鸡的问题?而这恰恰是该方案的关键。

上面咱们说了,用iOS设备上的静态信息加工一个稳定ID,看似可行,实际上,静态信息的开关大权都在苹果手里,完全没有可靠的保障。目前来看,稳定的静态信息,长期来说几乎不存在。

那怎么解决呢?这里有个思维的盲点:在串接各个应用时,其实并不需要唯一的静态的信息!只要在某个时间段内,两个应用观察到的手机动态特征非常相似,就可以判定为同一台设备了。而数字联盟的方案,正是利用动态信息把各个应用定时串接起来,只要其中有一个拿到了IDFA,大家就都可以靠上去了。大致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那么这些动态信息都有什么,又如何获取呢?这属于人家的技术机密,我就不知道了。

数字联盟的IDFA兼容解决方案要想成立,有几个前提

  1. SDK有足够覆盖率。我查了查数据,数盟成立于2014年,在中国市场已经覆盖了不少头部应用。目前,他们已经覆盖了超过92%的移动设备,有接近2亿的苹果设备日活,和接近8亿的安卓设备日活,完全可以让上面的方案变成现实。

  2. 产品有足够稳定性。数盟的iOS IDFA兼容解决方案已经在八月开始与多家头部APP进行产品测试,测试0.71亿台次,数据皆稳定无异常。

  3. 数据有足够安全官网上看到他们已经通过了国家信息系统安全三级保护测评及备案、 ISO 27001、 ISO 27701及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标准。

并且,即使用户改变了IDFA,也可以通过这一方案跟原有的IDFA串接起来,形成更稳定持久的设备的ID,也就是数盟所说的”可信I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