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封学生来信带来的感动,老师看完哭了

 新父母在线 2020-11-19

作者 葛玲

生命中,有很多简单的相遇,它却让你的生活有了绝伦的美丽。

——题记

周五吃过午饭,一步一个阶梯的爬上四楼的办公室。秋日的阳光正好,慵懒地照着。正打算和以往一样跌坐在椅子里,稍做几分钟的休息,开始下午的工作,不曾想,刚走到办公桌前,突然发现一封信正静静地躺在我的办公桌上。用a4纸自制的简易信封上,学生“蔡梓萌”的名字清晰可见。我一愣,放学后办公桌上并没有信啊,吃午饭的这一空档,一封信从天而降了。

信封上的字体秀气中带着一股韧劲儿,是七月份刚刚毕业的蔡子萌那熟悉的字迹,如同蔡子萌倔强、不服输的个性。特别是信封上特地注明的“信内句句皆真情”,更是让我仿佛看到了蔡梓萌习惯于稍微歪着头的笑脸。此时只觉得心头的疲惫感一扫而空,拆开信封,里面是厚厚的四页写在作文纸的信。没有华丽的辞藻,就像没往常课余时和我毫无芥蒂的闲谈一样。

看完信才发现,工作群里有一个同事发过来信息:“葛老师,你的学生给你送的信,送到门卫室来了,再三安排转交给你,已经放你办公桌上了。”我突然想起来昨天下午遇到邻居家上初中的孩子,说是星期了,那么蔡梓萌也是趁着星期的空闲时间,特意跑到学校来送这封信的呀。她的家离学校挺远的,有十几里路,这个孩子真是有心!顿时一股暖流跃上心头,一阵感动如潮水涌动。

我知道现在读初中的孩子真是蛮辛苦的,功课繁忙,学习的日子那是名副其实的“披星戴月”,早晨和星星一起出门,晚上月亮陪伴回家,上学放学的路上,从来看不到朝阳和夕阳。难得的一点点休息时间,还挤出一部分来完成了这封信。更何况在这网络发达的年代里,谁还愿意花费时间写一份古老的书信?

一封信,“见字如面”的亲切,拆信时的惊喜,让我重温了二十多年前离家读书时家信的温馨。黑色的水笔在简朴的作文格子上留下工整痕迹,一笔一画的勾勒出蔡梓萌初中生活的点点滴滴。

此时我不由自主的回忆起两年来孩子们在一起的画面。班上有五十多个学生,大都是日托生,师生一天有十多个小时的相处时间。由最初的陌生到渐渐的熟悉、依恋,彼此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亲近,我也一点一点的发现了每个孩子顽皮背后的闪光点。

我想起来学习新课时,往往是下课铃响了,师生一起惊讶:“下课了呀?那么快!”一脸的意犹未尽。临近考试时,枯燥无味的复习,做试卷,也由于孩子们积极到讲台前展示自己的答案,而增添了几许的乐趣。特别是六年级之后,几个最调皮的孩子也渐渐的把学习由一种负担,变成了一份责任。

六年级的下学期数学公式越来越多,题目越来越难,几个优秀的女生开始为自己的数学成绩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而沮丧。看着孩子们执著之中略显无奈的小脸,我忽然间想起自己小学时学习数学的笨拙。忙给学生说:“同学们,比起老师,你们已经很厉害了。你们知道老师小时候数学学的有多差吗?”学生一听来了兴趣,立即瞪大眼睛:“老师老师,是真的吗?你小时候数学真的很差吗?给我们说说呗。”我想了想,“大约是三年级吧,学习写数,无论老师怎么教我就是不明白。比如写几千几百几十几这样的数,我是写一个数字后面圈三个零,这是几千:再写一个数字圈两个零,这是几百;写一个数字后面圈一个零,这是几十,硬是把一个四位数写成十位数。数学经常不及格,听到班上同学谁谁考了六十多分,我就羡慕得不得了,觉得人家太了不起了。”

我慢慢地回想起幼时这对数学的畏惧,学生早已笑疯了,“老师老师,要是让我们数学老师教你,数学老师早该被你气死了!”“老师,那后来你数学怎么学好的呀?”“后来呀,后来……”

一场师生间的日常对白,我这个反面教材的作用,让学生的沮丧不见了,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信心百倍地研究数学题去了。

仿佛是一眨眼的功夫,孩子们跨过小升初这个十字路口,踏上新的求知之旅。虽然所在的小县城并不大,却少有碰面的机会。每所学校的作息时间都差不多,学生有十多个小时的在校学习时间,身为老师的我,同样一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各自忙碌在不同的校园里。

偶尔的空闲时间,同事们喜欢在办公室里交流各自了解到的已经毕业了的孩子的信息,为他们的新成绩而骄傲。有时也会感慨:我们尚在牵挂着那些远走的孩子们,倒是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记得蓝天校园呢?

当然也知道,这个担心是多余的。虽然见不到孩子们,走在大街上,会遇到孩子的家长,甚至是十多年前教过的孩子,他们的家长见到老师依然热情地打招呼,兴奋地说起孩子的近况。

一个炎热的夏季,我早起到市民之家散步,迎面一个中年妇女走过之后,又回过头来略带疑惑,试探着问:“你是……葛老师吗?”听到这样的称呼,我立即想到一定是某个学生的家长。急忙回过头,望着对方,记忆里却搜寻不到相应的信息了。许是看出我的不解,对方解释自己是谁谁的妈妈,一脸笑意说这孩子在到现在还念着老师的好。我一下子想起来了,这个孩子的名字带个“芃(péng)”字,初入班点名时,我不认识这个字,就自然的按照按照形声字的识字规律,张口念成了“ fán ”。为此孩子的妈妈非常不满意,认定我是一个“不学无术”的老师,竟然能读出孩子的名字。只是后来两年的相处,家长对我大为改观。而且现在孩子已经上高中了,真没想到他的妈妈还能认出我。

对于老师来说,家长一句“孩子还在念着你的好”,也就足够了。

相逢是缘,学生与老师的相逢,也是一种莫大的缘分。每个学期总有几十个不同个性的孩子,填充着老师的职业生涯。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信任与期待。感恩遇见,我总会小心翼翼的呵护着这份信任。不论遇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我都会怀揣一颗包容的心,成就一份难得的师生缘。只是,每次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总会有一些惶恐和不安,不知道我这样一个言语木讷的老师会不会被家长所接受。

工作中,教学的压力,职业的责任感,让身为老师的我时时绷紧自己的脸部表情。但内心深处,更多的还是希望孩子们能在收获成绩的同时,亦能拥有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铭刻进记忆,给人生旅途的起步点涂抹上一层缤纷的底色。

孩子是遗落在凡间的天使,老师点滴的付出就敲开了他们心灵的窗,真诚的接纳,长久的铭记。

亲爱的孩子们,感恩遇见走进我职业生活的每一个你!

窗外,午后的秋阳正浓,干净而温暖的阳光刚好洒满了我的桌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