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年五百个热搜,是头猪也红了!”

 8号风曝 2020-11-19


“半年五百个热搜,是头猪也红了。”

在韩国女团BLACKPINK的热搜评论中,这张图片被顶到了最上方,并且获得了九万多人的点赞支持。

                

前几天BLACKPINK发布了新专辑,新歌《Lovesick Girls》MV中Jennie的一套护士造型在韩国引起了诸多争议,浓妆艳抹、紧身短裙、红高跟鞋的穿着打扮被指“性化”护士。

对此,BLACKPINK所属的YG娱乐6日回应称只是为了展现歌词内容,不要过分解读。7日,YG娱乐再次发布声明宣布删除这一画面。

与此同时,#YG删除BLACKPINK新歌护士画面#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但令人尴尬的是,微博底下的评论很少有对事件本身的评价,几乎都是表达对BLACKPINK频繁上热搜的反感。

不得不说,这都是公司营销的反噬。

01 住在“热搜”上的韩国女团

对于不混韩圈的大部分观众来说,最开始知道这个组合应该是通过Lisa。

Lisa在今年热度颇高的选秀节目《青春有你2》中担任舞蹈导师,与顶流偶像蔡徐坤、国内女团鼻祖Ella同台,哪怕不认识Lisa的人看到这个阵容,都会先入为主地觉得她很厉害。

完美的身材管理、优秀的舞蹈能力、甜美的笑容与负责的态度,再配合宣传营销,多次登上热搜,lisa迅速打开知名度,并获得了不少网友好感。

                

Lisa在中国大量圈粉,相继拿下真果粒、宝洁当妮、腾讯游戏《荒野乱斗》等多个代言,甚至还拿下了奢侈品牌宝格丽韩国区大使的身份。

                

Lisa在中国的走红也让 BLACKPINK走入中国观众视野,更让所属经纪公司尝到甜头,公司也想借此机会打开中国市场,投放了大量营销。

今年六月,BLACKPINK宣布回归,组合成员更是纷纷开通微博,迫不及待想要打开大陆市(qian)场(bao)。紧接着,#BLACKPINK全员开微博#这一话题也登上了微博热搜。

不仅如此,这几个月来,BLACKPINK各种花式上热搜,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见不到——

成员造型轮番上热搜↓

               

舞台上热搜↓ 

              

新单预告上热搜↓

               

专辑预告上热搜↓

              

杂志上热搜↓

               

海报上热搜↓

               

甚至过分的时候,一天同时挂六个热搜在榜上↓

               

不光占领微博热搜,抖音热搜也不放过↓

               

以上均为不完全统计,已经这么多了,光本次的护士造型争议就上了多个热搜,如此频繁且毫无营养的热搜,谁能遭得住?

                

已经有不少网友表达了对BLACKPINK高密度的病毒式营销的反感,过度的营销只会让观众逆反,观感下降。

               

02 营销是把双刃剑

不可否认,营销确实是一条捷径,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人气,打开知名度,BLACKPINK就依靠营销迅速打开中国市场,获得了不少红利。

短短几个月,BLACKPINK官微粉丝已经四百多万,孟美岐、吴宣仪、杨超越所在的火箭少女101和周震南所在的R1SE官微粉丝不过一百多万。

BLACKPINK不仅拿下了知名游戏《绝地求生》国际服的代言,更是官宣了百事可乐亚太跨区域代言人。

               

BLACKPINK此次新专辑发布首日就卖出了约59万张专辑,其中近44万张是由中国粉丝购买的,韩国本土销量只有几万。

               

这个数据已经打破了韩国女团销量记录,公司也能靠这个销量以及各种营销数据吹嘘高人气,继续追寻海外市场。

                 

但过度营销和虚假营销只会招来反噬,目前已经初见端倪。

首先,过多的营销除了前文提到的观众反感之外,组合成员舞蹈划水、唱歌不开麦等问题也随着组合知名度的日益提高而被广而告之。成员不敬业,不注重偶像本职——舞台,无疑会让组合形象受损。

其次,多次的虚假营销、大吹特吹,没有实力兜底,极其容易翻车。

宣称此次专辑荣登包括美国、中国在内的57个国家及地区itunes单曲榜榜首,被网友扒出实际上并没有登顶美国单曲榜榜首,而中国更是没有这个榜单。

                

宣称专辑韩国国内销售67w,实际上大部分的专辑销量是中国粉丝贡献。

               

更令人尴尬的是,被网友扒出从18年就开始虚假营销,宣传官方YouTube订阅数破千万是“韩团最初”。

                

实际上“韩团最初”是另外一个男团,后来其团队成员还亲自发文打脸。

                

宣传得如此高大上,自身却并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成绩,也不意外BLACKPINK会获得“营销女团”“划水天团”的黑称。

另外,虽然他们极其重视中国市场的营销,但却并不重视中国粉丝。

此次专辑销量虽然是靠中国粉丝支撑,但是中国市场发售的专辑却并没有签名,而面向欧美市场发售的专辑却有两万多张有随机成员亲笔签名,还有不少中国粉丝为了签名专门找欧美代购买专辑。

                

在统计专辑销量时,更是把中国粉丝的销量算在韩国本土销量上,只字未提中国市场。

不仅如此,更被扒出团站曾经曝出组合成员以”中文好难“的理由拒绝给粉丝签中文,粉丝想看的动作也拒绝了。

                

一边靠着中国市场营销,一边又不重视中国粉丝,这种行事作风不翻车才奇怪。

而像这样营销翻车的例子也并非孤例。

万茜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团队和她本人力图营造一种人淡如菊,但有众多大咖支持的假象。

节目尚未开播,各种金瓜、姬圈天菜的通稿铺天盖地就先来了,更是有徐峥、孙红雷、雷佳音、朱亚文、张艺兴、罗云熙等一系列大热男明星发微博来为万茜加油助阵。

                

万茜在节目中对此的回应是性格像男孩子,跟男生玩的比较好,所以都是男明星来加油。看起来像是男明星跟她关系好,自发为其加油。

节目初期万茜确实圈了不少粉,但随着节目的播出以及越来越多的信息曝光,万茜也翻车了。

秦昊在直播当中说,万茜联系了合作过的男神帮忙转微博,却没有找他。万茜的经纪人只能无奈发博回应称男明星是她和万茜闺蜜联系的,万茜本人并不知情,更是宣称团队从未有过营销,各种通稿内容都是网友自己的脑洞。

但更早之前袁弘在微博发的聊天记录已经暴露了是万茜本人直接跟他联系的。

              

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不是营销观众内心自有衡量。

关于万茜的争议从节目中期就没有停止过,大面积的营销翻车让观众逆反,节目好不容易结束却接着就出了知乎点赞事件。发声明称被盗号,却接连被阿里、网易下场捶,万茜团队只能暂时装聋作哑,没有后续回应。

虽然点赞事件没有了后续,但这次的翻车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短时间内怕是无法扭转观众的口碑。身为演员,不钻研演技出作品,却在人设营销上下太多功夫,甚至为了人气不惜虚假营销,翻车也是注定的。

在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适度的营销对于明星来说无可厚非,但那应该是在有实力的基础上适时、适量营销,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的道理应该谨记。

03 陷入怪圈的行业

现在的娱乐圈似乎陷入一种营销怪圈。

一个毫无作品、并不出圈的明星,却能频繁出现在热搜上,哪怕你开始并不认识这个人,也对不上脸,却能依靠一次次的刷屏而眼熟这个名字。

一个爱豆,会不会唱跳,有没有实力,并不重要。哪怕唱歌跑调,四肢不协调,也能依靠节目剪辑以及强大的的营销,让其在一众练习生中间脱颖而出成功出道,美其名曰观众缘。

             

演员会不会演戏,有没有演技,并不重要,只要有流量、有话题度就能当主角,偶像与演员的界限早已日渐模糊。

甚至既不演戏也不靠舞台,凭借各大综艺的刷脸以及人设营销,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热搜上常年充斥着让人毫无兴趣的话题,xx明星造型更是直接换个名字几乎每天挂在热搜上,小妹真的不想关心谁胖了谁瘦了谁又发了绿洲,有些时候的热搜更让人对这些明星的本职工作产生疑惑,或许是要改行当美食博主?

一部剧播出,不用打开视频app,只在微博上凭借一天好几个的宣传热搜就能了解全部剧情,点开评论全是机械复制的粉丝控评。

播完了,演员还得发文告别一番,“XXX发文告别XXX”的热搜也要安排上。

                

电影上映,第一天的好评永远不能信,因为分不清这是观众看完电影的有感而发,还是粉丝的无脑尬吹,亦或是收了钱的影评人和营销号的吃饭之举。

综艺上线,各种热搜更要冲起来,谁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不重要,重要的是上热搜榜。 

               

战报上写得明明白白,一期节目可以上259个全网热搜,93个微博热搜,“全网热度爆表”!但你说真的多少人关注呢?小妹不知道。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营销充斥着娱乐圈的方方面面。大家心知肚明,互相欺骗,用营销出来的数据来衡量商业价值。但营销真的能成为立身之本吗?显然不能。

迪士尼出品的《花木兰》自从立项以来,就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制作团队、选角、投资、拍摄、定档,每个环节无不充斥着迪士尼铺天盖地的营销推广。刘亦菲的粉丝更是开了无数帖子、发了无数微博宣称刘亦菲马上就要飞升了。

               

说一句万众瞩目也不为过。

然而电影上映之后,骂声一片,豆瓣评分更是只有4.9分,粉丝控评都控不住,上映一个月,票房也只有两亿多,连制作成本都收不回来。

                

刘亦菲本人更是因为前期粉丝尬吹和营销太多,早就引起众人不满,电影播出之后,引发众多网友群嘲。

电影质量怎么样,演员表现如何,这都不是靠营销就能左右的。

营销或许能带来短期的辉煌,但时间久了很难抵御娱乐圈快速的更新换代。大浪淘沙,真正能留下的只有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