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南郊北宋家族墓地出土精美耀州窑瓷器

 Bao5685 2020-11-19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披露了西安市长安区一处北宋孟氏家族墓地考古新发现,发掘的5座北宋晚期孟氏家族墓葬,是近年来关中地区继蓝田县吕氏家族墓发现以来,宋代考古的又一重要发现,特别是出土了一批精美的耀州青瓷。

这处“杜回村北宋晚期孟氏家族墓地”,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杜回村南部,今年6月至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这里发掘了汉唐、宋金及明清时期墓葬40余座。其中,发掘北宋晚期孟氏家族墓5座,大致南北两排分布,墓葬形制保存完整,均系竖穴墓道洞室墓,其中4座有墓志。从墓志判断,该墓葬为北宋年间一名叫孟軏的地方官吏为其家眷主持的集中迁葬。

经发掘确认,北排2座墓葬M31和M32在2010年前后被盗,幸存两方青石墓志;南排3座墓葬形制保存较为完整,随葬品丰富。

三座墓葬出土的近60余件组耀州窑青釉瓷器最为精美,这批青瓷绝大多数保存完整,器类组合明确,部分器型殊为罕见,为研究北宋耀州窑器物类型、烧造工艺以及瓷业发展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出土的这些瓷器以茶具、酒具、生活用器和祭祀礼器等为主,而且器形保存基本完整,其中尤以2件狻猊钮盖熏炉最为精美罕见。香薰中的两件狻猊钮盖熏炉,体量不大但十分精美。据资料显示,这种古时较为流行的香熏炉款式,被称为“狻猊吐香”。

3座墓中还出土了景德镇青白釉瓷器、铜镜、宝石等随葬品,以及石砚、墨锭等精致的文房用品,展现了北宋底层文人雅趣的一面。

墓主人均未过三十而亡,将通过基因技术确定死因,根据出土墓志分析判定,这4位墓主都没有活过30岁,并于宣和五年(1123)九月二十三日同一天迁葬京兆府长安县杜回村新茔,孟軏为其妻子和长子及两侄撰写了墓志。

考古专家认为,孟氏家族墓葬统一埋葬于宣和五年,此时好古之风盛行,宋徽宗敕撰《宣和博古图》,这批青瓷中多有仿古器型,应该也是这一风潮下的产物。四方墓志使用唐代石葬具改刻,反映出北宋时期盗墓严重,值得注意的是,墓地出土的4方墓志均采用唐代石葬具进行改刻,这也反映出北宋时期盗墓严重,以及“好古”与“盗墓”的紧密关系。四方墓志记载葬地为“杜回村新茔”,为追溯杜回村沿革提供了直接资料,现今,墓地西南仍然是“杜回村纪念堂”,可谓古今呼应。

由于出土的部分瓷器是宣和五年(1123)一次性购入并埋进去的,具有非常精确的标尺性意义,可作为标型器,对耀州窑瓷器研究意义重大。此外墓葬里出土的狻猊钮盖熏炉也很完整。所以无论是在年代标尺意义方面,在器类方面,还是在艺术性和装饰技法方面,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孟琮这个家族墓,其实补上了关中地区北宋纪年墓的一环。这个墓地迁葬的年代是1123年,也就是说,1123年统一造了这个墓地,而且都没有使用痕迹,也就是说在做这个墓地的时候,买的这个东西。既然这样,这批东西的年代点就特别精确了,就是1123年。”此外,还出土了之前没有发现的器类和器型,而且都是高端瓷器,刻花特别精美。有些成套器形因埋在墓葬里未被扰动,组合很清楚,可据此判断其用法。

而本次出土的耀窑青瓷绝大多数保存完整,器类组合明确,部分器型殊为罕见,此外,通过对砚台等出土文房用具的研究,对认识北宋底层文人雅趣的一面提供了实物资料。(本文图片文字转载网络,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闻发布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