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凌教育随笔:中西教育的悲喜剧

 亚凌的文字作坊 2020-11-19


【张亚凌,《读者》等签约作家,《语文报》等专栏作家。小小说传媒签约作家,数十篇美文被选作中、高考试卷,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出版散文集《时光深处的柔软》《岁月,芬芳了记忆》《草也有自己喜欢的模样》《有多深爱就有多美好》《为你摇响一串风铃》《努力,只为不辜负自己》等,散文集曾获“叶圣陶教师文学奖”“杜鹏程文学奖”。】

随笔


教什么,如何育,才是最大的问题。

中西教育的悲喜剧

文∕张亚凌

近期心情很是糟糕,只因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看了关于教育的几件事:

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来到北京,发表了《七国新学备要》,介绍西方各国的教育情况,并建议清朝政府每年拿出100万两白银作为教育改革的经费,据说李鸿章的答复是“中国政府承担不了这么大一笔开销”。李提摩太说那是“种子钱”,必将带来百倍的收益。李鸿章又问什么时候能见成效?李提摩太说需要二十年才能看到实施现代教育所带来的好处。李鸿章言我们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

作为近代教育家的严复,也认为中国的根本问题在于教育,要求大力发展教育。他认为教育终极目的应是改变“民品之劣,民智之卑”,教育是养成人的第二天性,祛除人性的黑暗和烦恼。而当时与之交谈的人是孙中山,据说孙的原话是“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教育在昔日中国,真够落魄,即使遇到圣贤如李鸿章孙中山者,也是那种抛开教育本质的急功近利,结果呢,急功近利终而不得。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教育似乎被压抑得太久太久了,一下子畸形疯长。

毛坦厂中学,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过万。据说那里一周10天,据说那里热销的是教辅资料速溶咖啡论斤卖的草稿纸,据说整个镇子都服务于那所学校,据说走在街上都能嗅出学霸的气味……已经到了神话级别。

教育在今日中国,还是可怜之至:仅仅为了推开更阔气的大学的校门已经丧失了育人的本质!

且看西方。哈佛大学提供给本科生一系列基础课,学生必须从中选出几门作为必修的核心课程。知道这些核心课程包括什么吗?外国文化、历史学、文学与艺术、道德伦理、定量推理、科学与社会分析。而这些,似乎在我们的大学里多为选修。

教育在国外,何其幸福!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们成为对生活感兴趣的人而不是只为考试的书呆子,在于努力引领学生们成为感性而渊博的人而不是为了所谓的饭碗以学习的形式奴役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