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尖上的宋朝:“白领”也叫外卖,古人才是吃货高手

 深耕文化 2020-11-19

引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我们日常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到了宋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餐桌逐渐丰富起来,饮食逐渐成为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

宋代历时三百多年,是继隋唐时期以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大一统国家。从《东京梦华录》上看,东京城内的各个大街小巷,饭店、酒楼、茶肆比比皆是,饮食行业空前繁荣。

1


宫廷饮食

 宫廷饮食是研究宋代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经济实力强大,烹饪技术也有所提高。膳食机构就非常完备。

宋代设立光禄寺负责宫廷里的饮食。光禄寺设立一名光禄卿,负责宫廷饮食方面的事务。光禄寺中还酒库和酒坊。下设乳酪院、牛羊司、外物库、奶牛场、油醋库等各项机构,满足宫廷的各项食物需要。

宋代宫廷菜种类繁多,食材也十分讲究,名菜比前代丰富。肉食以猪、牛、羊、鸡、鸭为主,羊肉比较常见,宋仁宗就喜爱吃羊肉;海鲜也是餐桌上的食物;蔬菜水果也多种多样,蔬菜有大白菜、山药、芹菜、笋、芋、韭菜、生菜、兰菜。常吃的水果主要有桃子、梨、栗子、荔枝、甘蔗等。

主食还是我们现在的面食和大米,宫廷内单是面食做的点心就有松黄饼、广寒饼、野味包、玉灌肺、蕈馒头、糖薄脆、元宵、麻团、油炸果子等。

宋代宫廷内饮食的季节性表现明显。根据史料记载,宋代宫廷内,;正月十五这天会和我们一样吃元宵;清明节吃枣面饼;端午节吃粽子还有五色水团;中元节吃花油饼;立秋食灵枣、牙枣亳州枣、鸡头;中秋节饮新酒吃蟹、梨、栗等;重阳节赏菊、食用粉面蒸糕;冬至备办饮食,祭祀先祖,庆贺往来。

宋代宫廷的饮料也比较丰富,如蔷薇露、鹿胎酒、龙脑浆、香酒等。烹饪方式丰富多样,炒、爆、煎、炸、撺、涮、焙、烤、煸、焐、冻等。菜肴品种不断增加,各种名菜争奇斗艳,如炙羊肉、炙骨头、姜醋螺、爆肉、驼峰角子、水田脍、三脆羹、羊舌签、糊炒田鸡等。

2


民间饮食

宋代经济繁荣,大小城镇各类店铺林立,经营品种繁多。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就描绘了很多酒店和饮食店,反映了当时饮食业的繁荣景象。

从主食来看宋人的主食品种很多,主要可分为饭、面条粥、饼、饺子馒头等。

单是就有玉井饭、盘油饭、蟠桃饭、蓬饭、金饭、二红饭这些,是由大米和小麦作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再加入各类辅食,更有滋味。

宋代的粥类,仅周密《武林旧事》中所载的就有七宝素粥、五味粥、粟米粥、糖粥、糕粥、馓子粥、绿豆粥等;此外,林洪《山家清供》中记载的都数不胜数。粥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食物,添加了豆类、花朵、蔬菜等,不仅味道千变万化,其中营养价值也很高。

在宋代,饼是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食。与今天的烧烤圆食不同,凡是用面制作的都叫做。《水浒传》中武大郎卖的烧饼,就是我们现在的白面馒头。

面食是宋代民间颇为喜爱的食物,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品种多达近百种左右,有百合面、萝菔面、玉延索饼、槐叶淘、甘菊冷淘、三脆面、梅花汤饼等,这些面的辅料不同、制作方法各异,风味当然也是各不相同。北宋的郑文创制的云英面,广受吃货的欢迎,被写入日常的食谱中
 在宋代,出现了早市和夜市。早市是在五更的时候就开始了,主要销售食品。酒店销售出更多的灯和蜡烛,不到20文。还有粥,大米和零食。有时有些人出售洗脸水,直到黎明。

夜市一般从三更起,卖一些美味小吃,无论何时,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冬月虽大风阴雨,亦有夜市”。这充分的说明了宋代民间饮食文化的兴盛。

从副食品方面来看,大致可以分为肉类家禽、水产品、蔬菜、汤、泡菜等。小说《金瓶梅》、《水浒传》这些小说都可了解到吃肉喝酒的场面。

 而当时最为有名的民间美食,就要数当时“网红”美食家苏轼的东坡肉了。在的作品中,苏东坡曾提到自己做东坡肉的心得。

根据统计,当时的饭店酒楼,光是汴京城就有100多家,这还只是史料中提到过的。餐营业发达,令人叹为观止。当时的公务员、小白领,也有不在家做饭的习惯,在饭馆叫个外卖。《清明上河图》中,就画了一个不知哪个酒楼正在送外卖的小哥。

宋代饮食丰富,完全是吃货的天堂,我们现在追求的绿色、添加、无污染在这里完全可以满足,而且也更加健康养生。美国的一个杂志评选千年内影响人类生活的重要事件,宋代的小吃和餐馆就郝然在列,怪不得许多人想生活在宋朝。


参考文献

《东京梦华录》

《梦梁录》

周密《武林旧事》

林洪《山家清供》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历史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历史。期望用历史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