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第一勇士鳌拜:虽被康熙擒住,死后为何还被屡屡追封?

 深耕文化 2020-11-19

01

引言



徐锦江是著名的鳌拜专业户,想必大家都对此印象深刻。康熙擒鳌拜的的事迹也被康熙列为自己的十大武功。鳌拜为什么这么不得康熙皇帝的欢心,在鳌拜死后,为什么还要继续追封,鳌拜真的有这么不堪吗?


02

满清第一巴图鲁

鳌拜出身于一个将门家族,是正儿八百的满洲镶黄旗人。鳌拜从小习得一身武艺,在军中磨炼,随着皇太极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崇德二年,辽东失陷,明军占领皮岛,对后金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先后派了几位大将都久攻不下。而后皇太极派阿济格对其发动进攻,鳌拜就是其中的一员强将。

鳌拜在这场战役中身先士卒,带领众将士攻克了皮岛。这场战役中鳌拜立下了功劳,皇太极非常高兴,将鳌拜升官进爵,皇太极将其封为巴图鲁,也就是勇士的意思。

多尔衮的画像

崇德六年,清军与与以洪承畴为首的明军在锦州展开会战,鳌拜受阿济格的派遣,率领众将士与明军厮杀,在鳌拜的带领下,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五战五胜。而后,在争夺锦州的这场拉锯战中,鳌拜功不可没,后世将这场战役称之为松锦之战。鳌拜一路升迁,被封为护军统领。

崇德八年,鳌拜与呵巴泰率领将士们,一路打到燕京地区,一度攻到山东地区,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再次晋升为三等昂邦章京,相当于三等总兵

明王朝气数已尽,清军入关,问鼎中原。虽然建立清朝,但是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起义军仍然还在。顺治元年,鳌拜跟随将军阿济格攻打流落在陕北各地的农民军,一路杀到了李自成所在的西安城。

满洲镶黄旗

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政权在李自成死后,分崩瓦解。只剩下了以张献忠为首的大西军。顺治三年,鳌拜、豪格与张献忠率领的农民军展开会战,鳌拜在其中发挥了先锋作用,攻下了众多的据点,一路肃清了其主力。

鳌拜在清朝从创业到立稳根基,是当之无愧的开国元勋。

03

难得的忠义之臣

皇太极在公元1643年去世,政权交替,朝中因为谁来继承皇位而争论不休。以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与战功赫赫的多尔衮成为皇位的热门。清朝实行八旗制度,所以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双方各自都有拥护的势力,两派成剑拔弩张之势。

多尔衮与豪格

身为镶黄旗的鳌拜,对皇太极忠心不二,与众大臣站在了皇太极长子豪格这边。皇族会议召开,鳌拜将兵力部署在周围,在众大臣的极力阻止下,多尔衮只能放弃了争夺皇位的想法,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同样身为皇太极儿子中的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

在这场双方的对弈中,鳌拜紧紧的站在先主皇太极的一边,其实当时的多尔衮权势滔天,如果站在这边,鳌拜完全是更好的选择,但是他并没有,可见其赤胆忠心,维护了刚刚建立不久清王朝的稳定。虽然福临即位,但依然是多尔衮摄政,对先前拥立豪格的同党当然不会手软。

徐锦江饰演的鳌拜

作为皇太极忠贞不二的臣子,鳌拜对多尔衮的行径早已不满。身为摄政王的多尔衮权倾一时,置皇权于一旁,鳌拜数次反对多尔衮,因此受到了多尔衮的打压,险些命伤黄泉,但仍然忠心耿耿。

顺治五年,多尔衮随军队征讨大顺军,战役告捷。但是因军中将领擅自领功,鳌拜自己也跟着受到牵连,被革职降罪。这样的情形不只这次,鳌拜可以说是在夹缝中生存,倍受打击。

在人们的记忆记忆中,鳌拜一直是一个利欲熏心的人物,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但是其忠义耿直的一面很少被人了解。

《鹿鼎记》剧照

直到顺治七年,多尔衮病逝,顺治亲政后,鳌拜才算苦尽甘来。正因为有索尼、鳌拜在这期间的忠诚不二,顺治对其非常尊敬,还让其在身边处理国家大小事务。顺治皇帝对鳌拜的工作也非常满意,鳌拜生病后,顺治还亲自去鳌拜家中慰问。

或许就是在这段期间,多尔衮滋生对权利的野心和欲望,最后以悲剧收场。

04

权势熏天,康熙清算

顺治18年,年纪轻轻的顺治帝因天花而病逝,小小的康熙继承王位。因为康熙年幼,所以顺治派了自己最信任的四位大臣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以及鳌拜辅佐。虽然在辅政大臣中,鳌拜排在最后,但还是重走了多尔衮的老路。

索尼去世后,鳌拜的野心就开始暴露,开始排除异己。其余的三位辅政大臣都被其打压,独揽大权的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依然胡作非为,大肆圈地。将自己家族的成员安排为要职,结党私营。

康熙画像

虽然多尔衮并没有谋反的野心,但这让小小的康熙也暗自盘算将其除掉。为了牵制鳌拜,索尼意欲让康熙亲政,但是被其压下去。

康熙六年,举行了亲政大典,但是康熙仍然没有实权。随着索尼以及其他辅政大臣的去世,康熙面临的局势一度非常紧张。康熙想要独揽大权,铲除鳌拜是势在必行。

小小的康熙只能暗中隐忍,直到康熙八年,鳌拜在十几名练习布库少年的围攻下,将其捉拿,列出了鳌拜的30条罪状,这其中也有一些是不实之词,康熙念在鳌拜年迈,并且对清朝有功,鳌拜最终才免了死罪。

《擒鳌拜图》

在康熙晚年的时候回忆鳌拜,说道:

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鳌拜功劳显著,应给世职。

雍正即位之后,又再次追封,可见鳌拜的死是权利争夺下的牺牲品,其功绩还是被肯定的。 

清史稿中对其评价:鼇拜多戮无辜,功不掩罪。圣祖不加诛殛,亦云幸矣。 

鳌拜虽然功勋卓著,但是在政治上缺少智慧,不知收敛,最终只能被康熙清算,这是必然的结果。


参考文献

《清史稿》

余沐:《正说清朝十二臣》

李景屏、谷敏《鳌拜专权与康熙亲政》

《圣祖仁皇帝实录》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历史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历史。期望用历史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