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象棋:象棋几乎是按照古代战争设计的,5个卒原来是这个意思

 深耕文化 2020-11-19


象棋记忆


提及象棋,我想大家都并不陌生,马路边的树荫下总有几个老头围城一圈,叽叽喳喳的甚至是面红耳赤的下着象棋。

小时候,我经常跑去树荫下,看老大爷们下象棋,虽然看不懂,但是看着大爷们杀的你来我往,我总会感到莫名的兴奋。
相比于单方虐杀局,我更喜欢旗鼓相当局,大爷们往往下至焦灼阶段,便会面红耳赤,旁边观棋的大爷更是暴跳如雷,恨不得把下棋的大爷推开,自己上去。
观棋的大爷,总是会给弱势方出谋划策,有时候叫唤急了,便直接上手替人家出棋。但这种做法,往往会遭到下棋者的排斥,棋子被推出去、又被拿回来、再推出去、再拿回来,两个老头推推嚷嚷、吵吵闹闹,真的是好不热闹。

象棋释义


在中国,象棋是最流行的一种棋艺活动,其普及程度,远远超过围棋。但是,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了解象棋的人,仅仅停留在它的规则之上,其文化蕴意,几乎无人知晓。

象棋是一种由两人参与的对抗性游戏,圆形棋子共32枚,红、黑双方各持一半。红色方以一帅统两仕,相、傌、俥、炮各二,率五兵排开;黑色方以一将领两士,象、马、车、炮各二,携五卒列阵。

红、黑双方各持一方阵地,交替行棋,先把对方帅/将逼死的一方,为获胜方。棋盘的双方阵地中间,有一块空白地带,名曰楚河汉界,相传是受到了楚汉相争的影响。双方兵/卒各五个,也是受到古代行军打仗的影响,古代队伍的编制是由5名步兵组成,分别持弓、殳、矛、戈、戟五种兵器配合作战。
象棋几乎就是中国古代战争的一个缩影,有九宫指挥部(帅/将不出宫)、有士位(士/仕走斜杠)、有文官(象/相不许过河)、有武官(车、马、炮满图飞)、还有士兵(兵/卒只进不退)。

象棋历史


象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楚辞》中记载:“蓖蔽象棋,有六簿些; 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说苑》中记载:“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下象棋了。

秦汉时期,象棋已经非常盛行了,不过当时的象棋跟现代象棋,在模式上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唐宋时期,象棋模式逐渐改良,至北宋末年完成最终定型,棋盘有河界,棋子有32枚。
南宋时期的象棋,就已经非常流行了,可谓是家喻户晓,像文天祥、李清照、刘克庄这样的历史名人,也都酷爱象棋,就连宫廷里的棋待诏也多数为象棋。
随着象棋的流行,民间出现了职业的制棋工匠,也有了职业的棋师,《棋经论》、《象棋神机集》、《事林广记》等象棋著作也都随即而生。
元明清时期,象棋在民间流程度比南宋更为广泛,民众的下棋技艺也比之前更高。大批的著名棋手开始涌现,更多的象棋著作,也在不断问世,如《金鹏十八变》、《适情雅趣》、《梅花谱》这些棋谱著作,比之前的更加全面,也更为精妙。
新中国成立后,象棋被列入国家体育项目,每年都会举办全国性的象棋大赛。1962年,中国体育总会成立中国立象棋协会,为象棋爱好者提供交流的平台,几十年来象棋飞速发展,至20世纪末,几乎人人都会象棋。

象棋发展


如今的象棋,不仅仅是在中国境内流行,像日本、菲律宾、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也都开始流行象棋。中国象棋在日本和菲律宾还成立了象棋协会,每年交替举办亚洲象棋联合会,单年举办个人赛,双年举办团体赛。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华侨的脚步,中国象棋逐渐走向世界各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有许多中国象棋的爱好者。就连国际上的一些国际象棋大师,也都纷纷学习中国象棋,有技艺高超者成为国际象棋、中国象棋都非常厉害的双枪将。

象棋传承


象棋在中国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世界上更是越走越红,但是,近几年来却出现的这样的问题,爱好下棋的好像还是上个世纪的那拨人,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

20岁到50岁之间的人,虽不乏棋艺高超者,但平时也是很少下棋,想找个对手,还得去马路边的树荫下找老大爷去。
10岁到20岁的青少年,则很少有人会下象棋,他们的父母给他们报的培训班都是吉他、架子鼓、跆拳道、芭蕾舞、游泳等等,很少有人选择棋艺。

况且,下棋是两个人的事,只有双方都旗鼓相当,才有进步的空间,现在大部分的青少年都不会下棋,就导致会下的几个也难逢对手,这也极大程度的限制了棋艺的提升空间。照这样下去,象棋的传承很可能会出现断代的危机。


作者/老黑


喜中国文化,爱历史传承,尽绵薄微力,扬卓越俗成。

扫描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