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笔记:亚里士多德——命运多舛,却生而不凡的奇迹

 置身于宁静 2020-11-19

【愿哲学被听见】公子小白继续和您一同寻找西方哲学的踪迹。

哲学家的著作中记载着他们的思想,倘若你无法企及他们的著作,则意味着对他们的思想无从了解,甚至完全不知道有这样的哲学家曾经存在过。在遥远的古代,思想得以保存是一件太过艰辛的事情,所以人们仅仅可以透过历史的字里行间窥见些许端倪。

堪称奇迹的亚里士多德

由于柏拉图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学校,也就是鼎鼎大名的阿卡德米学院(又名:柏拉图学园),这座学院整整延续了九百余年。因此,柏拉图理所应当地为这个世界的文明留下来许多璀璨文字。

但是作为柏拉图学生的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命运,与其恩师相比则完全不同。如果屏幕前的你对亚里士多德的生平多少有所耳闻,便不难理解,为什么说亚里士多德对欧洲哲学乃至世界哲学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堪称史无前例的奇迹。

亚里士多德的出身

亚里士多德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84年至公元前322年之间,他出生在古代希腊以北,统治于马其顿国王的一个名叫斯塔吉拉的古代城邦,所以说,亚里士多德并不是雅典人,而是马其顿人,他的父亲是当时马其顿王室的御医,可以说亚里士多德也算得上大户人家。

  • 师从名门,博览群书

到了亚里士多德17岁那年,他来到了雅典,进入了柏拉图学园,成为了柏拉图的门徒,并在这里学习长达20年之久。少年的亚里士多德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且博览群书,因此被誉为“学园之灵”。

肯能你有所不知的是,在古代希腊的文人墨客中,有教养的人几乎不会自己读书,20由奴隶们朗诵给他们听。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亚里士多德可谓古希腊学者中首位博览群书的人,因此便有了“读书者”这个响亮的名号。此外,与柏拉图对以往自然哲学的不屑一顾的态度有所不同,亚里士多德对读书的情有独钟,恰恰说明了他对汲取前人思想成果的热忱。

  • 被迫离开雅典,成为帝师

时间来到公元前347年,亚里士多德离开了自己学习和生活了二十多年的雅典的土地。许多人猜测亚里士多德的离开是因为柏拉图没能将学院传给他的缘故,但是事实上,或许更出于政治原因。

当时的马其顿王国对雅典已然虎视眈眈,导致雅典城内反对马其顿的情绪极其高涨。在雅典人们眼中,亚里士多德不仅仅是个“外国人”,更是一个“敌人”。如此看来,来自帝国马其顿的亚里士多德,显然不可能继承柏拉图学园。

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接受了马其顿国王菲力浦二世盛情邀请,成为了当时小王子的老师。到了公元前337年,古希腊的许多城邦都拜倒在马其顿的铁骑之下,一年后,菲力浦二世遭遇刺杀身亡,小王子继承帝位,他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亚历山大大帝。

又过了一年,离开雅典长达12年之久的亚里士多德重新回到雅典,并成为了吕克昂学校最著名的老师。因为亚里士多德有一个特殊的习惯,就是他喜欢边散步,边和学生探讨哲学问题,所以被称为“漫步学派”

  • 重回雅典,执教授业

由于亚里士多德习惯于一边散步一边与学生们对哲学问题进行探讨,出于这个原因,当时人们给了他一个著名的称号——“漫步学派”,有时候也被翻译成“逍遥派”,但笔者认为,哲学研究是一件极其艰苦的事情,所以个人认为“逍遥派”的翻译并不十分合理。

  • 哲学巨星的陨落

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猝死,希腊再一次掀起反对马其顿的浪潮,作为亚历山大大帝曾经的老师,首当其冲沦为雅典人民的公敌。因此,又一次被迫离开雅典,没过多久便在孤独与飘零中撒手人寰。

关注我,不迷路,没错的!

更多日常交流、思想碰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