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高考失利考生的心路历程

 收心斋主人 2020-11-19

编者按

从成绩查询到志愿填报,今年的高考静悄悄。教育开始回归常态,校园变得愈加安静,这种感觉真好。

其实,人生本来就不是赛跑,尤其不是短跑,三年高中只是求学的一个阶段,一场高考绝非整个人生的终点站。学生考好了固然值得我们送上鲜花和掌声,以示祝贺——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做了一件锦上添花的事而已。但是,面对考差了的学生,我们如果多一点鼓励,多一些关怀可能就是雪中送炭。

今日,收心斋推文讲述一个高考失利而人生振起的故事,希望朋友们为作者的选择喝彩,为他的坚强点赞,也为其他的高考落榜生加油鼓劲——人生还长得很!

高考失利后第一次震撼

在今年高考成绩放榜后的短短两日内,仿佛过山车一般行进的高三学子,一类绽放出冲上云霄、轻松滑动时如释重负的笑,另一类则撂下用力不足、滑出赛道而悲恸不已的汗与泪。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不幸的是,我便是后面那“另一类”。

很难形容这是一种什么心情。苦读十二年,我记得每一次挫败后重振的旗鼓,记得每一分进步背后的挑灯夜读。那夏日的蝉鸣伴我午睡,那滚烫的跑道助我解压,那夜灯,那雾林,那晨读声,那食堂味……记忆翻飞中更添苦涩。为什么呢?为什么偏偏是我被高考无情地推下月台,为什么偏偏是我成了等待轰隆隆命运火车碾压的人?

其实所有人都对我吐出这样的字眼:“还可以啊”,“不错了”,“没事,很好了已经”。那是真正横向比较后的客观结论,还是满怀善意的安慰呢?无论是什么,都不能起到丝毫的安慰作用。每个人横向比,向上看,是为自怜;向下看,是求心安。当真正视自己为对手的时候,任何不足和失误都无法原谅。

23号那天的大雨,我淋了,淋得很彻底。连同知晓成绩后所有的不甘与失落,扔掉早已淋坏的骨折一般的伞,在雨中,慢慢走,接着跑了起来,高喊着,任何一句脏话都不能释放心中的戾气。一个声音在头脑中尖叫,盖过雨声——不填志愿了,复读吧!

那真是一场倾盆的、畅快的大雨啊。 我以为我的暑假完了,像失控的闸门,在分数的轰击下,所有的计划都会分崩离析。

然而没有。25日,2017中国山地马拉松赛在龙船调的故乡利川鸣枪开跑,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0名选手在鄂西南山区,体验山水间奔跑之乐。

此前,我已经报名参加了大赛的志愿活动。正好,现在可以去散散心淡忘一下忧伤。这么想着,在同学都回校的25号,我请了假,带着一个背包,去了利川。

山地马拉松进行中,我暂时把关于“大学”,“分数”的记忆从脑子里取出,服务社会的情怀从心底开始酝酿。我可以积极地背着背包忙前跑后,搭补起点帐篷,搬运终点摄像机,给选手计时的时候恨不能四肢并用。

呐喊,欢呼,拥抱,我似乎要用上我高中三年几近废掉的热情。一起计时的同伴说:“当了这次志愿者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热爱生活的人有多么快乐。”

我们的位置是42公里全程的三分之一处,第一个计时点,临近第三个补给处。任务是记录选手的号码与时间。当传呼机中传来“请注意,最后一名运动员经过第一补给点,请收尾”的声音时,远远地,沉着有力,脚步节奏明快的第一个选手,便踏进了我们的视野。

太快了,哦不,他更显眼的是,表情太快乐了,与其说他是在竞技,不如说他似乎享受着这一旅途。坦然提起自己的号码布,晃一晃,一个大拇指一竖,“加油!”他对我们说,也是对自己说。

像太阳一般,那种从心底里生长、蔓延、攀爬的快乐情绪,感染着每一个见过他们的人。参与,不是求结果,而是享过程。世界上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

同站的裁判员,也是北京登山委员会的组织者之一笑问我的高考结果后说:“高考真的只是成长的一部分,检验什么呢?实力,还有抗挫折能力。挺过高考的人,都不简单。”他爬过最高的珠峰,也潜过冰冷的深海。原来,刺激不只是做出数学难题而已。突然间,淅淅沥沥的雨中,胸腔一热,眼前即是晴空。

想想自己的安排,驾照,健身,补习,志愿服务,报社实习·······其实我已经可以把假期布置得井井有条,我的生命也不会因高考而停息。

今日金句

收心斋奋斗似乎到了一个节点,但日子还在继续。

大学,又是新的起点。拥抱第一个到终点的女运动员时,那汗水和微笑让我一阵悸动,是她让我想通了这个道理。

志愿任务一完成,我立马回来开始志愿填报,一些陌生的大学还得重新认识。但心里却没那么排斥了。过山车如果是平稳滑动的,那样没有惊险,但也没有刺激。从来没有如此感受到这句话的力量——

明天,你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