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戴建业教授译作:谈偷闲

 收心斋主人 2020-11-19


戴建业教授在抖音上的讲课风采

网友在抖音留言区点评戴建业教授的课

戴建业教授在华中师大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日前,华中师大文学院戴建业教授在抖音爆红。他的讲课短视频点击量一日突破2000万次,点赞70万次,网友纷纷留言称“太喜欢这个老师了”。

其实,戴建业教授多才多艺。不仅课堂教学十分幽默,而且文章也写得特别漂亮。据了解,“戴建业博客”曾被网易博客评选为“2012年度十大博客(文化历史类)”称号。

此外,戴建业先生虽是古代文学教授,但是英语水平也很高。今天,经戴建业教授本人授权,收心斋继续推送他的译作:

谈偷闲

[英] J·B·普里斯特利     戴建业译

我曾与一位过从甚密的朋友一起,呆在他那约克郡荒野中的别墅里。

别墅离火车站约摸十英里远,他本人既是个艺术家,也是个讨人喜欢的懒鬼。不知是何世修来的福份,刚巧遇上了难得的澄和天气,我们俩天天清晨起床,抄沼泽地最近的小道,悠闲地爬上某一海拔两千尺的地方,仰面舒展地平躺着,消受午后金子般的时光——偷闲

闲躺的最好处所莫过于沼泽地了,它可说是通向天堂清净宽敞的前厅虽说它既不能使人即刻兴奋,也没有声色迷人的戏剧性效果,但在它单调的外表底下,却蕴藏着细微入妙的丰富性:云彩的悠悠飘忽,阴影的悄悄换形,天际色泽的微微变化,这些足以使你的浓兴终日不衰。沼泽里块块纤柔的草块,大小似客厅的地毯,像天鹅绒般的柔软光润,看着它,你抗拒不了想要在上面躺一躺的诱惑。它那幽远,它那恒久,它那古朴,以及它那对人类阴谋算计的淡漠,让浮躁的精神趋于恬静,令混浊的心境归于清明。附近教堂里传来单纯柔和的钟声,带走了人世的一切喧嚷。

这样,我们天天伸臂展腿地躺在沼泽地上,仰望淡蓝的天空,凝视遥远的天际,好像已经进入了梦境。当然,要说完全闲着也不属实,我们大口大口地吸着雪茄,舒心地吃着三明治和巧克力,畅快地饮起清凉的泉水。泉水采自那条不时浮起水泡的小溪,溪水不知源自何处,在离我们一二十米的地方汩汩作响,转眼又消失不见了。偶尔我们聊一两句,不过,能够偷闲就尽量偷闲。

此时的我们可说是一无所为:不去设想任何宏图,不存丁点儿人世虑念,甚至不沉溺于夸才炫学的俗套——这是男人们聊天时惯有的嗜好。远离我们的那些亲戚朋友,正在忙忙碌碌、策划筹谋,正在算计且争吵,正在挣钱又花钱,而我们的心灵却空明虚静,像高高在上的神仙般无为无虑。可是,偷闲的好时光如此短暂,顷刻就已到了尽头,只剩下夕阳衔山的一抹晚霞了。我们一落入这个男人和报业主的世界,就听说自己刚被戈顿·塞尔弗里奇先生指责了一通[①]

不知何时何地何事何因被指责,也不知哪些家伙头脑发热,竟然征求并接受戈顿的狂言。当毒辣的太阳催发了人们的奇思异想,一些怪事就都在这个时节蹦了出来。正是去年或前年,有些精力过剩之士,曾组织起伴有向导的欧洲大陆之游,并在旅途各站的聚会上,安排了一系列知名作家的讲演,以此引诱更多求知欲旺盛的度假者。幸福的游客们启程出发了,他们的向导也算是言符其行,旅途的第一站,就由英格教长给他们讲“现代爱情之乐趣”。

然而,戈顿·塞尔弗里奇先生本人的讲演是面对度假者的,还是在商业大亨庄严的会议上作的,我们虽然不得而知,可我确切地知道他有过这样的高论:他厌恶懒散胜过任何其他劣行,并把它看成是罪过中最大的罪过。我也相信他对浪费时间的人免不了责难,可又忘记了他责难的理由和证据。坦率地说,如果再去寻找塞氏的理由和证据,何尝不是丢人现眼的浪费光阴。戈顿·塞尔弗里奇先生没有指名道姓,但他攻击懒散时心中无疑存有我们。没准他胡乱地想象着我们正仰卧沼泽,白白地虚度了大好时光,而世上还有那么多工作亟待人干。顺便说一下,戈顿·塞尔弗里奇先生后来开办的商场里买进卖出也要人手。但愿他真的这样胡思乱想过,因为那景象于他有益无害,我们随时随地都是一副快乐的模样。当我们正在偷闲时,见过那情景的人无不躁释虑消,心清神远,即使只见过零碎和模糊的景象也同样如此。不幸,戈顿·塞尔弗里奇先生对他所谓的懒散之罪早有成见,因而已经不可理喻,无法使之回嗔作喜了。这实在有点令人遗憾,而更令人遗憾的是,他的那些观点在我看来荒谬而且害人。

世上的一切不幸无不是这些人造成的他们老是昂扬抖擞和操劳奔波,但既不知何时该抖擞,又不知为何而奔波。窃以为宇宙间最忙碌的动物是魔鬼,不难想象他对懒散的厌恶,纵然稍有懈怠也会让他皱眉。我打赌,在这些人的王国里谁也不得偷闲,哪怕一个下午也不行。大家都坦白地承认,世界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可这不应该由懒散来任其咎。这个世界多的是刚健勇猛,而少了一点阴柔退让,除了祥和之气与稳健之思外,它可以说无所不能。这里仍有无穷的精力和能量,可惜绝大多数都用错了地方。譬如,假使一九一四年七月有一种较好的懒散氛围[②],从皇帝、亲王、大公、政客、将军到记者,都难以抵御强烈的偷闲欲望,大家到阳光下面边溜达边抽雪茄,那么,我们的处境可能比眼下这种惨象要好得多。可是,他们没有这么做,生命的狂热信念不可更改,生命不允许无端耗费,人生必须有所作为。于是,他们实实在在地“作为”起来了。

这些人所作所为结出的苦果,我们大家今天还在吞食。假如再设想一下,我们的政客们不仓促地跑往凡尔赛,带去一揽子未经消化的设想,和大量挥霍不尽的精力,而是离开一两个星期,避开通话和会见,到山脚或别的什么地方闲逛一会,在他们精力弥满的人生中,首度尝尝偷闲的滋味,那么,极有可能达成他们所谓的“和平协商”,也极有可能使他们的声誉不致蒙羞,还极有可能使世事免遭震荡。就是在目前,如果欧洲有一半政客抛弃懒散即犯罪的错误认识,不妨撒手让人们偷闲片刻,我们大家也定会从中受益匪浅。其它事例也随处可见:有些宗教派别会议不断,然而,尽管世界到处灾难如山,尽管人类文明的前途未卜,会议的参加者们仍要花时间去非议女士裙子的长度,去谴责伴舞乐队的噪音。这还不如仰卧某处,两眼凝望天空,恢复神智的清醒,于他们或许更得其所。

懒惰是头号罪恶的观念,和积极的生活信条,在美国的风头最盛,这个国家惊人的繁荣,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然而,同样也不能不看到:在如此繁荣的条件下,他们最优秀的作家都是些讽刺家。怪极了,大多数伟大的美国作家都毫不含糊地颂扬懒散,他们本人也是擅长偷闲的高手,还屡屡以此自夸自炫地说:偷闲是人生的拯救之道

说来也是,要不是因为工于懒散和偷闲的绝技,胜过他对银河星系的鉴别能力,梭罗就只是一个冷漠古板的学究;要是丢掉了两手插在口袋里四处游荡的习惯,失去了消遣时的怡然之乐,惠特曼就只是一头大号驴子。任何笨蛋都只知道瞎忙一阵,直到浑身瘫软,精力全消;而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则懂得在斗志未亏之时,就找个地方偷闲解乏,在人生的旅途中驻足秣马,不时纵身于梦与幻的长川之中,壮士其志而诗人其心。

当我们对别的诗人感到失望乏味时,大家就求救于华滋华斯,只有他才深谙偷闲的价值,其偷闲之技也无与伦比。你在他的作品中不难发现,他对偷闲乐事的描写妙绝古今。诗人享有那样的高龄,照说有的是时间收回早年的旧说,但我看不出他什么时候改弦易辙过,倒是始终如一地认为,对于任何个人来说,闲适悠游和沉醉自然,再没有什么比这更健全更脱俗的了。(不错,他有一次散步路过一群吉普赛人,来去都看到他们在那儿无事闲聊,足足有十二小时之久,在一首诗中他对此大为光火。不过,这是一种过激的偏见,我猜想还带有几分嫉妒的色彩,因为虽然诗人自己无所事事,可吉普赛人好像比他更为清闲。)假如能活到今天,他宣扬自己的人生之道,无疑会比以往更加热情更有耐心;还可能写一组十四行诗,一落笔就这样吟道:“他们上周在沼泽旷野中徜徉……”用它来抨击塞尔弗里奇先生之妄,为我俩的超脱行为辩护,而且,这些诗作会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

他还将告诫我们说:大家要是在今后的十年里,得偷闲时且偷闲,躺在沼泽的草茵上,凝视湛蓝的天空,全世界的日子就好过得多。诗翁的金玉良言,哪会有错?

[①] 戈顿·塞尔弗里奇(1864?—1947),英国伦敦以他命名的百货商店的创办人。有时也舞文弄墨,他的广告宣传富于想象力和独创性。1939年因挥霍破产。

[②]一九一四年七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

作者简介

J·B·普里斯特利(1894.9—1984.8),英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最初声誉来于散文集《英国喜剧角色》,有长篇小说《好伙伴》,文风既刚健明快,又含蓄幽默。

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越来越紧张忙碌,不仅造成身心交瘁,也迷失了生活的目的和方向。因而,《谈偷闲》认为,人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应不时跳入梦与幻的长川,壮士其志而诗人其心,积极进取的思想,却出之以幽默洒脱的笔墨。

199248于华师东区宿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