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最美师生情:祝吴华月先生70岁生日快乐

 收心斋主人 2020-11-19

1

2019年7月27日

是语文特级教师吴华月先生70岁生日。

2019年7月26日

《恩施日报》第7版刊文解读吴华月先生语文教育思想。

语文

文章从个人体验出发
大致梳理了吴华月先生

68岁仍当班主任的奉献精神

“读本位”教学法

“应需性”作文训练

基本功训练等语文教育思想

这些思想是先生教书育人40余载

一贯坚持的教育主张

来自实践,便于操作

值得我们学习、发扬

谨以此文祝恩师吴华月先生

70岁生日快乐

人间最美师生情

彭志友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真是过来人的高见。作为老师,我们自己首先要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只有把教与学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克服职业倦怠,也就是说当了先生,还得当学生。

工作以后,讲课的机会越来越多,听课的机会越来越少,每次有听课的机会我都特别开心。某日,尹应睿先生给我发短信“志友好,吴华月老师过来了,今天中午能否一聚?”我知道,当学生的机会来了,于是欣然答应。

吴华月先生是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再次见到吴华月先生,68岁的他竟然还奋斗在班主任岗位上,于2017年6月又送走了一届毕业生

吴华月先生的奉献精神令人敬佩,而他的教书方法和育人理念更值得我们学习、发扬。

先生的“读本位”教学法令我终生难忘从2003年开始,吴华月先生就明确主张在语文教学中践行“读本位”的教育思想,大力倡导古诗文诵读教学法,科学引导学生从文章字句中品味作者深“情”。课堂上,他曾让学生将韩文公的《祭十二郎文》与袁子才的《祭妹文》对读,以此充分感受古代散文的“情”味。那时年轻,人生阅历有限,似乎并未深刻体会到两篇文章情味何在,但却牢牢记住了先生讲课落泪的场景

课上,读到“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这句的时候,吴华月先生在讲台上几度哽咽,始终未能读完,最后只好放下课本,叫我们自己去读,而他则躲在教室一角,以帕拭泪。自此,我们对那堂并不完整的课铭记在心。

先生育人以鼓励为主,培养了我的写作兴趣。以前,我的作文总是缺乏底蕴,而且空话连篇、逻辑混乱等问题十分突出,但是先生却多次引导我继续摸索,课堂讲评作文也多次提到我的名字,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语文课上,先生在我们班开展了一系列“应需”性作文训练活动,有些活动我至今记忆犹新。每学期,先生都会放手让我们写几次无限制的“自由文”,写高中生可叙之事,可抒之情,可议之理,可发之感。“自由文”创作期间,我常常挑灯夜战,充分体验到了创作的快感。

其次,先生多次开展学生互评作文活动。一方面鼓励“大家评,大家议”,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而修改是思维的结果,思维所激发的兴趣则是最长久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同学们在“评”作文的同时又“阅”读了一篇同题作文,增强同龄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当年的语文课堂,我特别喜欢评阅同学的文章,有时候与作者思想发生碰撞,笔下评语便如行云流水。

先生善于引导学生。那时的我年少轻狂,竟然在课堂习作中乱七八糟地“抒情”,先生不仅没有批评我,而且还当众带着笑容对我的习作进行了一番点评。如今,我早已忘记了当年的文章字句,却记住了先生的包容理解。

其实,先生对学生的包容也许并不是对我个人的偏爱,而是因为在优秀师者的心中永远装着每一个学生,只不过那一份包容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罢了。

先生授课还特别重视基本功的训练,要求我们在平时下苦功,在基础知识方面多用力。他向来主张识记和累积,多次强调“反对死记硬背,但并不反对把某些知识记死”。此外,他一直主张学好语文的“三个一”标准,即“一笔好字,一手好文章,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如今,我也加入人民教师的队伍,喜出望外之际,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却困扰着我。走在摸索路上的我想到先生的精神引领,便多了一份自信,这大概就是人间最美师生情吧。

【吴华月先生教育论文链读】

特级教师吴华月“读本位”教学

特级教师呼吁作文教学变“应试”为“应需”

感谢

恩施日报社刘安泰先生送稿签发、黎袁媛记者上栏、周艳丽编辑修改。此文能够在恩师70大寿之际发表,全靠各位成人之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