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万别跟孩子说,这都是为了你好,话一出口你的格局就小了

 碧海真空月如水 2020-11-19

很多家长和老师往往会说一句话“这都是为你好。”

这话一出口,基本上教育效果不会很好。原因很简单,有效的教育,需要一个基本条件,教育者要比受教育者的格局更大!

在人生深度上,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给对方一碗水。

上初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朋友,和这个人相交,给我的感觉,可以用四个字形容,“如沐春风”。

有一次,我去他家,找他玩。

他没在家,他母亲说他出去打零工赚钱去了,我没有想到,同样是初中生,他的生活这么丰富多彩。

他的母亲有些唠叨,跟我说“我们家穷,他不出去赚钱,晚上学习饿了,我只能给他烤土豆。”

这个母亲跟我絮絮叨叨,说了30分钟,翻来覆去都是车轱辘话。

我发现她在文化层面上,比我的母亲差多了!

为什么?他能够在相处时折服我?

我想了一夜,原因很简单,他比我经历的多,思考的多,生活环境让他比我更加成熟!我更加喜欢和他交往了,他在我心中,就是励志的榜样。

后来,我去他乡求学,他娶妻生子。

再次相遇,他不再如记忆中睿智的样子。

我又一夜未眠,不是他变了,而是我变了。

不同的生活经历,塑造了我们不同的格局!

做了20年的教师,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家长。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看,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缩影。

大多数父母都有一个毛病,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设置成孩子的梦想。安排好一切,掌控一切,这种掌控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称心如意。

很多家庭的亲子矛盾,就是这么来的。

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家长一定要认清一个残酷的现实,你连自己的人生,都无法掌控,哪里有能力,掌控别人的人生?

就算你是股神巴菲特,也无法掌控子女的人生。

巴菲特的子女教育非常成功。

大女儿成了一位慈善基金的管理者和一名称职的家庭主妇。

大儿子霍华德成了农场主和摄影师。

小儿子成了音乐家。

没有一个孩子子承父业。

因为,巴菲特的家庭教育理念非常现实,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

最好的老师是需求,最大的动力是喜欢。成年人的世界从来没有容易一词,做擅长的,回避不擅长的,更容易成功。

每个人都是在活自己!打造自己的人生,做独一无二的自己,有所得,觉得幸福,就很成功了。

对家长和老师来说,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才是教育的法宝。

当然,老师和家长从本质上,具有非常大的差异性。

在传统文化中,讲究传承有序。

曾经,看过这样的一段故事。

一个庙的方丈觉得自己老了,该给寺庙找一个继承人了。可是,他很难取舍,自己的6个徒弟都很优秀。

思来想去,方丈把6个弟子叫到身边,宣布了一件事情“我们这个庙传承的至宝,一个佛珠不见了。你们谁拿了?放回原处,我就不追究了。”

弟子们都很坦然,纷纷说不是自己拿的!

3天后,老方丈又说:“出家人不打诳语,只要承认拿了,佛珠就给他。”

所有的弟子都否认!

3天后,老住持很沮丧的样子,好半天才说“如果你们认为自己是清白的,就下山吧。拿了宝珠的人,就留下。”

当天晚上,5个徒弟走了!他们很坦然,没拿就是没拿!

居然有一个弟子没走!

老和尚笑着问“你为啥没走?佛珠是你拿的?“

弟子说“我当然没有拿,就算佛珠没了,佛还在,我为什么要走?”

老和尚点了点头,取出了佛珠,并将衣钵传给了这个弟子。

因为,能否继承寺庙,取决于这个接班者的格局,这个世界永远都不是非黑即白,论对错,争输赢,格局就已经小了。

能够坚持本心,能够换个角度看问题,才能从容应对不可知的未来。

学校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具有极大的不同,但是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帮助孩子成长。

切忌,想当然。

有的时候,你要的,不是孩子想的。

不要企图掌控孩子的未来,因为根本做不到!

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奋斗的方向,把未来放他们自己的手上,你的一个赞许的笑容,有的时候,更加宝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