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把看淡功名,醉心山水之意写成一首《行香子》,读来清灵如幻

 阳光每天都是新的 2020-11-19

苏轼作为北宋的一代文宗,可谓是诗文书画全才。尤其是他的词作,横绝近九百多年,开创了一代豪放派词风。但当我们多读苏轼的一些词作后会发现,他的作品不只有豪放雄浑一类,更有或旷达清健或婉约旖旎的,真可谓多姿多彩。

今天我们就读一首苏轼的《行香子.过七里濑》,来体会体会苏词的那种充斥着对人生颖悟的清新畅达感。

《行香子·过七里濑》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苏轼把看淡功名,醉心山水之意写成一首《行香子》,读来清灵如幻

苏轼自己曾评论过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而苏轼本人何尝不是呢?他的许多诗词都可以绘成一幅精美的画图,比如著名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把看淡功名,醉心山水之意写成一首《行香子》,读来清灵如幻

苏东坡见到令他动心的画即能才思泉涌,比如知名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东坡在波澜壮阔的景象面前能心领神会到英雄豪杰们终究成为过去时空的一道幻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在清丽幽邃的溪山景象前,一样体察到功名的终极之处。比如上面的那首《行香子》。

苏轼把看淡功名,醉心山水之意写成一首《行香子》,读来清灵如幻

这首词是苏东坡在杭州任通判时在一次巡查途中的感悟之作。词里的七里濑也叫七里泷,是钱塘江流经新城县到桐庐县的富春江上的一段。

七里泷属于峡谷水域,两岸青山夹绿水,丽景如画。苏东坡当年在这江上经过,船上四顾,岂能不为之倾心?

苏轼把看淡功名,醉心山水之意写成一首《行香子》,读来清灵如幻

这词的上片写七里濑的江景: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船在很宽的江上行进时,再大的船也会如一片树叶在水面漂浮,特别是从远处看的时候。

诗人所乘的双桨船很显然是首小舟。这小舟怎么会如受惊的飞鸿呢?惊鸿飞时的动作之快如尝离弦之箭。可见那小舟的行驶之快,应该与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势态有得一拼。

原来七里濑这里属于富春江的小三峡,其间暗流汹涌,水势湍急,尽管江面如苏轼所写“水天清、影湛波平”。他特别激赏眼前之景: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苏轼把看淡功名,醉心山水之意写成一首《行香子》,读来清灵如幻

船头附近,鱼儿忽然跳出水面,打破了如镜子一般平静的水面,正如杜工部诗中的“船尾跳鱼泼拉鸣”。杜工部诗中所写是夜景,苏轼则写的是白天江景,这里苏轼着意在衬托江面环境的宁静。远处的汀洲烟波渺渺,白鹭时飞时驻,宛如一个个白点清晰地在水天之际漂。

接下来诗人在词的一字领之处连用三个“溪”字: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诗人用这个一字领“过”字来照应诗的题目《过七里濑》。

苏轼把看淡功名,醉心山水之意写成一首《行香子》,读来清灵如幻

我们可以明白苏轼写的沙溪、霜溪、月溪,并不是当时的地名,而是几种自然环境下的溪谷。白马君认为这是苏轼对人生如逆旅的一种不加明示的场景比喻。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间的旅途怎能是一帆风顺?风风雨雨,两肩霜花,急急匆匆,几番冬夏。或在某一刻,顿悟开来,心境明如月华。所以,在上片的尾三句里诗人在暗示人有急忙的时候,有遭到冷遇的时候,也有云开月明的时候。

苏轼把看淡功名,醉心山水之意写成一首《行香子》,读来清灵如幻

重重似化画,曲曲如屏。苏轼这首词的下片着重于写江岸的山景。两岸青山依依,随着船行而变化的着姿态,所以苏轼说它们如画如屏。其实这里的山势整体上来说没有那么陡峭,线条趋近于柔和的曲线,完全透露着一种江南水乡的迷人风光。

苏轼把看淡功名,醉心山水之意写成一首《行香子》,读来清灵如幻

富春江岸上的富春山是东汉高士严光隐居之地,山上有严子陵钓台。苏轼荡舟经过,仰物思人,由此想起严光严子陵: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想着当年曾经辅助刘秀打拼江山的严子陵打算后半生就在这里虚度终老,到如今,纵然君臣曾经同心同德治理天下,而他们都早已不在,空负盛名。

苏轼把看淡功名,醉心山水之意写成一首《行香子》,读来清灵如幻

苏轼写到严子陵的时候必然想起自己当下通判杭州,巡查州事,体恤民情,在杭州当地也算颇有一番作为。与严子零陵相比呢?自己早晚也会空有一名,或许什么都不会留下。想到这里,放眼远方: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亘古江山,风吹雨打,还有谁能与之并立于今世、后世呢?人生如梦啊,只是一场虚无。这些山给予苏轼的思考是对功名的淡泊,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融合。因此整首词读起来清灵不失庄重,欢快中也透出圆悟。真可谓词中有画。

关于这首苏词,诗友们怎么看?欢迎大家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