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签到:序号142 2020年11月19日,星期四,北京 雾霾指数:41,绿色(🌞) 【心尧爱北京】x 【心尧爱拍照】
阴霾又大雾了很久的北京今儿终于放晴了。 外面的世界暂时清晰明朗,站在桥上看得到远处的楼房。 风大也好,降温也罢, 我们渴望的不过是一个晴天。 初冬晴朗蓝天下的北京,是最得我心的。 喜欢有点儿清冷微秃、但又不是那种萧瑟感的街头。 这样的天气很适合来这条街溜达溜达。 是呢,这条很有名儿的国子监街。 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就坐落在这条街上。 它早在元代就已经成形,明代《帝京景物略》开卷第一篇的记述: “都城东北艮隅,瞻其坊曰「崇教」,步其街曰「成贤」,国子监在焉。” ** 释义:
参考明代中后期北京地图,虽然不是很清楚,但依然能分辨出“文庙”、“国子监”和“崇教坊”的字样。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地图中,标明了“成贤街”的名字。 孔庙旁边为箭厂,北边为国学胡同。 街上立有四座牌楼,东口和西口的两座上额枋曰“成贤街”; 国子监左右两边的另两座额题“国子监”。 街中还建有一座火神庙。 它是北京如今仅存的有着完整牌楼的街道, 2008年,按旧制样貌整修完成的国子监街重新对游客开放。 虽然现在的国子监街两旁停满了汽车, 道路也是人车混杂,透着杂乱和无序。 但这里毕竟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孔子的场所, 最是代表了尊师重教的地方。 也是几百年前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最高学府, 多少学子一生的梦想就是成为“天子门生”。 所以无论街貌怎样变迁, 对于教育高度重视的精神一直流传了下来。 孔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 国子监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 前后相隔四年。 今天先来写写孔庙吧。 ··· 孔 庙··· 孔庙大门外,东西约十几米处各立下马石碑一座。 现碑为清物,高约四米,宽近一米。 碑阳、碑阴分别用满、汉、蒙、回、托忒、藏六种文字刻写 “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从这里步行进入孔庙,进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这两块下马碑充分体现了对先师的崇敬。 孔庙是北京的文庙, 是祭祀我国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场所。 孔庙又名“先师庙”,内有三进院落。 主体建筑为沿中轴线分布、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布局。 中轴线上从南向北依次为: 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崇圣祠 建筑的斗拱形式保存了元代风格。 三进院落分割明显而又过渡自然。 ▲先师门: 又称棂星门,面阔三间,进深七檐,单檐歇山顶, 基本保留了元代的建筑风格 先师门与大成门之间的院落为孔庙的第一进院落, 这里是皇帝祭孔前筹备各项事宜的场所, 苍松翠柏,枝条虬劲。 它与大成门内两旁均为进士碑林,共198通。 其中元代3通,明代77通,清代118通。 进士题名碑共刻有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名次, 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的珍贵资料。 每通石碑均印上了朱红的编号, 有些碑面已经风蚀损毁严重,有些还能辨认出文字。 我们所熟知的蔡元培、刘春霖、沈钧儒等均在此石碑中被记载, 另外还有保卫北京的于谦、“心学”鼻祖王阳明、戏剧大师汤显祖、实施改革的张居正、大词人纳兰性德、风流才子纪晓岚、三代帝师翁同龢…… 在一进院落中部西侧,有一通敕修文庙碑。 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修缮孔庙的谕旨碑。 见到这尊孔子像,便到了一进院落的尽头。 也是通往二进院的大成门所在地。 ▲大成门: 孔庙的第二道门,创建于元代,清代重修。 面阔五间,进深九檩,单檐歇山顶。 黄瓦飞檐,重基石栏。 中间御路石上高浮雕海水龙纹图样(螭陛),五龙戏珠。 其上出三门,前后出三陛。 因门内列二十四戟,也称“戟门”。 大成门东西两侧各有一通石碑。 东侧为孔子加号碑,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武宗特诏命孔子加谥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刻石立碑。 西侧为加封四子碑,元至顺元年(1330年),元文宗加封孔子的父母、夫人及颜渊、曾子、子思子、孟子,并刻石立碑。 门前两侧摆放着10枚石鼓, 每枚石鼓上都篆刻一首上古游猎诗, 为清乾隆时仿周宣王的石鼓遗物刻制而成。 其中“瓌词神笔”为乾隆御笔。 二进院甬道东西两侧为十一座清代碑亭, 西南设有祭奠焚纸燎炉。 燎炉亦称“燎屋”或“焚帛炉”, 是祭孔时焚烧祝版、丝帛、贡品的地方。 正中西侧有一眼古井,称砚水湖。 是由青石板组成的花瓣形井台,石质井圈。 传说此井当年水浅而甘洌, 文人若能饮一杯井中“圣水”便能文思泉涌, 以井水磨墨更能使笔下生花。 二进院的尽头便是庄严的大成殿了。 ▲大成殿: 是孔庙最主要的建筑,重檐庑殿顶。 (它比故宫太和殿上的脊兽少了第十兽行什) 这里是供奉孔子神位和祭孔时帝王行礼的场所。 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后被毁。 明永乐九年(1411年)重建。 明万历二十八年改换青琉璃瓦顶, 清乾隆二年改为黄琉璃瓦顶, 清光绪三十二年殿堂由七间三进扩建为九间五进。 下有月台,红墙黄瓦,双层飞檐,四坡五脊,通高33米。 顶部正脊两端装饰有龙形鸱。 月台由汉白玉雕云头石栏三面环绕, 东西两端各16级台阶, 前级正中嵌大青石浮雕。 前檐装修为菱花格扇门窗,砖石台基四周出护栏。 殿内金砖铺地,内顶施团龙井口天花。 院内东西两侧各有庑殿十九间,左右对称,布局完整。 东西庑北端有东西掖房各十间, 南端有祭器、乐器库各十二间。 大成殿内外共悬挂有自康熙至宣统,二百六十多年里, 九位皇帝的御笔书额,依次为: 康熙 —— 万世师表 雍正—— 生民未有 乾隆—— 与天地参 嘉庆—— 圣集大成 道光—— 圣协时中 咸丰—— 德齐帱载 同治—— 圣神天纵(这张拍虚了竟然) 光绪—— 斯文在兹 宣统—— 中和位育 以及民国年间黎元洪大总统书额一方:道洽大同 殿内陈列的祭祀物品: ▲崇圣祠: 进入崇圣门便能看到第三进院落,也是最后一进院落的主殿——崇圣祠。 崇圣祠原名启圣祠,建于明嘉靖九年(1513年)。 曾供奉孔子五代先祖木金父、祈父、防叔、伯夏、叔梁纥的牌位。 院由南至北有崇圣门及享殿。 面阔五间,进深七檩,殿前有宽大的月台。 月台三面建有垂带踏步各十级。 东西配殿坐落在砖石台基上,单檐歇山顶。 崇圣祠我们来的时候没开放,堆了很多杂物。 见到一棵缠满了藤蔓的古柏, 有点儿岁月的故事感。 ▲触奸柏: 最后说说这棵有名的柏树吧。 触奸柏又叫辨奸柏,是孔庙内最大的一棵柏树。 为元代所植,距今已近七百年。 繁枝盘错,挺拔苍翠。 传说明朝奸相严嵩代嘉靖皇帝祭礼时,行至树下,树枝揭掉了他的乌纱帽。人们便认为柏树有知,能识辨奸臣。 结尾: 至于国子监,因为今天篇幅太长,咱回头再写吧。 下面这张图就是孔庙通往国子监的入口了, 是乾隆石经(十三经)展厅。 听旁边有个导游说,家里要是有准备高考的孩子,得来这儿拜拜孔子。 其实每次保佑你的,真的是你自己的努力。 还有一点点运气。 或许运气这东西,没准儿就是先师赐予的吧。 - FI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