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们是怎样被考核指标折腾的?教育与科研不能违背规律

 geoallan 2020-11-20

“快到年底了,经费不花就要收走了,学术会议搞起来。”

“想晋升教授?你组织过国际会议吗,在国际会议上作过报告吗?”

“现在的会议没有‘国际’‘高峰’不香。”

“一周开两三天会,这一周就废了。一个月开两三次会,这一个月就废了。”

……

距离2020年底仅剩40余天,最近线上线下学术会议扎堆举办,在疫情之后尤显突出。媒体记者就在不同场合听到有科研“圈里人”这样感叹。承载着各种应有和不应有功能的学术会议,让组织者和参与者不堪其扰,却又不得不疲于奔命。会议井喷,影响着国内整体学术会议的“含金量”。

教师们是怎样被考核指标折腾的?教育与科研不能违背规律

这是一个观察当前评价体系如何导致正常教学活动、学术活动异化的窗口。快到年终时各类学术会议,尤其是国际学术会议井喷,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按规定,如果经费用不完将上交,同时给予预算执行的“差评”,开学术会议,是快速花掉经费的重要方式,而且还可通过委托第三方举办,收取第三方举办者的“回扣”,以及列支专家报告费,将经费套现——以专家身份互相参加对方举办的学术会议;二是举办、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是评价机构、学者成就的重要指标之一。“高规格”的国际学术会议,还可以获得高标准的报销。因此,即便与会者99%都是国内学者,会议主办方也要把会议称为国际会议,或者国际高峰论坛,当然,为了让国际会议有点“国际味”,会专门邀请几个一看就是外国人的朋友参加会议。

开这样的国际学术会议,基本上就是花钱搞排场。大家都清楚地知道这对学术发展没有什么实际好处,可却乐此不疲。包括有关主管部门领导,也知道这些学术会议并非为学术,而是折腾经费,以及做“国际化”的形象工程、表面文章,但是,还是会为这些所谓的国际学术会议站台。

这是由于科研管理体系与学术评价体系出了问题。规定科研人员必须按立项时的预算支出科研经费,这是我国科研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这种管理体系,强调科研预算,以预算监督经费使用。然而,在科研活动还没有开展时,怎么知道在哪方面具体花费多少?严格按预算执行,不但会导致浪费,不需要的科研支出,必须按预算支出;也会导致科研活动难以开展,需要支出的科研经费,当初没有列入预算,无法开支,科研人员如果要开支就得违规。

教师们是怎样被考核指标折腾的?教育与科研不能违背规律

网络搜索各种高端国际会议频频召开。图片来源:网络

这是不符合科研规律的管理方式。符合科研规律的管理方式,应该把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交给科研人员,实行“包干制”,同时建立(不涉及国家机密的)科研经费公开公示制度。

而这类管理方式在科研与教育领域,十分普遍。我国中小学办学缺乏办学自主权,其中包括财权。有的学校要花任何一分生均公用经费,都得报批。学校如果动用生均公用经费用来支付教师维护学校日常运转的加班费,属于严重违规。由于缺乏办学自主权,学校办学也就缺乏活力。

教师们是怎样被考核指标折腾的?教育与科研不能违背规律

把普通学术会议包装为“全球”、“国际”学术会议,则是评价体系下的“蛋”。近年来,在评价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发展成就时,“国际化”是重要指标。本来,国际化只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途径,评价教育和学术发展,应该针对教育、学术本身,但现在却把途径作为评价内容,如与多少国外学校建立国际合作关系,组织召开了多少次国际会议,教师、科研人员有多少人次参加国际会议,是国际会议的发言嘉宾,等等。设立这样的评价指标,出发点可能是促进学校、科研机构重视国际化,然而,落实到现实,则衍变为表面文章。与国外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就是签一个协议,并无实质推进内容;组织召开的国际会议,就是国内会议请两个外国朋友装门面。

有什么样的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科研行为。当前,有很多舆论把教育与学术功利化的责任,推给教师和科研人员,而教师、科研人员表示“不背这个锅”。事实上,教师和科研人员也是受困于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他们不按管理规定做,不迎合评价体系,就会被淘汰出局。要激发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能动性,必须改革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让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符合基本的教育与科研规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