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历史上,私铸钱现象为何屡禁不止?

 文瀚乐拍 2020-11-20

私铸钱,可以简单理解为我国古代的假币,在数千年的时间里,朝廷铸造铜钱作为官方货币,民间则趁机开设私炉盗铸钱币。有朋友问文瀚乐拍:为何私铸钱现象会屡禁不止呢?这背后是有其深刻原因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两千年前的《史记》中就已经提到了趋利的特性。以前我们会认为货币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王权,但有些时候,尤其是政局动荡的时代,官府也乱铸货币,加速了币制混乱,那个时候往往是民间私铸货币最盛行的时期。

货币混乱的问题,很多皇帝并非不懂,各个朝代也都颁布的严格的法律来针对私铸钱,从砍头、绞首到流三千里,但私铸钱却屡禁不止。当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如果不能解决根本的原因,私铸铜钱的现象就会始终存在。

原因一:官方带头铸恶钱

有些特定的时期,尤其是长期的战争期间或是战争刚刚结束,朝廷会用各种方式来提升收入,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拼命的造钱。这一点可以对比一下中华民国后期超发货币,以此来掠夺,民众财富的现象,古时候的朝廷,有纸币的时候就超发纸币,纸币不方便的时候,就在铜制和铁制货币上做手脚。


其中的代表就是西汉初年,官方铸造榆荚钱,降低尺寸减重,来提升铜钱总数,从而实现增加收入、扩充军备的目标,以后类似的恶钱又多次出现在历史上。官方的钱币尚且如此,想要抵制朝廷的掠夺,民间就不得不冒着杀头的危险,拼命铸造更加劣质的私铸钱。

以至于有些官方机构也在徇私舞弊、进行私铸钱币,从而中饱私囊。比如有些时候官府的铸匠在空闲时也会私铸钱币,甚至不惜降低官方铸钱的质量,或大幅减重,或降低铜的成色,将异常轻的小钱也投放到市场里。

原因二:官方监管力度不足

了解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历史上虽然名义上都是大一统的王朝,但长期以来都是皇权不下县,准许地方自治,结果就是官府的管控力度严重不足,很多法律并没有在地方得到贯彻。更有甚者,当官方币制不稳定,改制频繁时,也会加重这种货币混乱的现象,为伪造者提供牟取暴利的机会。

比如在北宋末年的时候,当时财政捉襟见肘,于是蔡京主持推广了当十钱,规定新铸大钱1枚可换旧小钱10枚,但实际上这种钱的重量和稀有度上难以满足需求,导致物价飞涨,再加上宋徽宗年号众多,不停的换年号钱,导致私铸现象泛滥,商品交易停滞,最终吃亏的还是北宋王朝。


原因三:私铸成本低

很多时候,朝廷铸造钱币的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大上,只要有了原材料,民间就能快速出现私铸钱。当朝廷在使用钱范铸钱的时候,民间可以使用泥巴和陶土来复制出钱范,后来翻砂法发明后,民间私铸变得更加容易,只需要一枚钱作为模具,开模后将铜水注入,待到冷却后定型打磨,一枚钱币就算是铸造完成,对于造假者来说几乎没有门槛。

虽然民间没有雕母钱和母钱,但他们可以选择手头品相完好的铜钱,在简单的处理之后进行翻铸,唯一的缺点是流通的子钱在体型上比母钱小一点点。但很多时候,官府就在乱铸钱,尺寸本身就不固定,于是民间也就合伙铸造假钱,虚值货币越来越多,一枚比一枚偷工减料最后还是由皇帝和王朝来买单。

(文章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