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南方洪灾:为何年年治水,年年水灾?

 风吟楼 2020-11-20

丨央视新闻播报歙县洪灾视频画面
地史馆 NO.112


7月7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暴雨橙色预警:预计7日20时至8日20时,江汉东部、江南北部、四川南部、贵州北部、云南西部和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湖北东部、安徽南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湖北东南部、江西北部、安徽南部等地局地有特大暴雨。

今年6月以来,中国南方地区强降雨不断,据中央气象台统计,今年6月1日至7月6日期间,长江流域的累计降雨量为近60年以来第2高,第1高是2016年,而第3高正是令人无法忘怀的1998年。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南方各省灾情严重,尤以安徽南部市县灾情最为严重。7日,安徽歙县遭遇50年一遇洪涝灾害,街道一片汪洋,原定于当日的高考被迫推迟;7日早上,安徽黄山市区内一座明代修建六墩七孔长达133米的古桥被洪水冲毁,市区积水严重。据安徽省公路服务中心消息,截至7日11时,安徽境内国省干线公路因强降雨造成41条道路阻断。

黄山市一明代古桥被洪水冲毁
疫情还未完全褪去,洪涝灾害接踵而至,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何年年治水,年年洪灾?


中国的头等大患

洪灾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且没有之一。

首先,洪灾发生频率高。根据《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统计,从公元950-1998年这1050年中,仅长江流域发生的大型洪涝灾害就有332次,平均3年一次。

其次,洪灾经济损失严重。根据应急管理部发布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全国各种自然灾害造共造成4960.9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812.4亿元。其中,洪涝灾害造成1770.7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93.1亿元,占自然灾害总损失的48.39%。

最后,洪灾难以有效控制。从数千年前的大禹治水到1998年的抗洪抢险,治理洪灾始终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奇怪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自然灾害防控能力的不断增强,旱灾等其他自然灾害逐渐被控制,而洪灾却陷入“年年治水,年年洪灾”的怪圈,这怪象背后的原因,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洪涝灾害的自然因素

一定要明白的是,有人才能叫洪灾。一条河流,即便它发再大的水,只要没有影响到人的生产生活,那就不叫洪灾,而是自然现象,明白了这一个逻辑会更容易理解中国洪灾的复杂性。

无论古今中外,人们都选倾向于逐水而居,人要喝水,牲畜要喝水,种地需要水,发展工业也需要水,因此只要有些历史的大中城市无不建在河流边,而只要人们生活在水边,自然就免不了洪灾的威胁。中国,恰好就是一个洪涝灾害频发的国家。

四大文明古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
首先,中国是一个气候复杂的国家。中国的气候大体可以划分为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中国的季风气候又分为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三种亚型,北起黑龙江大兴安岭,南抵西南云贵高原,将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完全覆盖。

季风气候因季风得名,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将水汽从太平洋和印度洋源源不断的吹向中国内陆,给中国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则相反。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属性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因此中国就成了自古以来的农业大国。但除了季风外,还有一个叫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简称西太副高或副高)的大气系统对中国的气候产生极大的影响。

深红色西太副高

因为副高的存在,季风一般会沿着副高的边缘推进,3、4月推进到岭南地区,6、7月推进到江淮地区,8、9月推进的华北地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梅雨季节。可如果副高的势力强一点或弱一点,就会导致降雨集中在一个地区很长时间,进而引发洪涝灾害。

副高的强弱影响我国东部的降水
季风和副高这一套组合拳,就成了中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基础。


洪涝灾害的人为因素

前面说过,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自然就会选择往水多的地方扎堆,这人一多,首当其冲的就是耕地问题。


河流滋养的土地是最肥沃的,在没有化肥的古代,人们都为了争夺高产的良田填饱自己的肚子,要么不断开垦河湖淤地,要么抢夺别人的土地,进而出现围垦造田、械斗夺田等现象。而对河流湖泊自然环境的过度破坏,削弱了河道的排水功能和湖泊的蓄水功能,一旦遇上强降水,必然引发洪涝灾害,淹没农田,冲毁屋舍,将一切还原到最开始的模样。

大通湖曾经是洞庭湖的一部分,现在已经被农田切分
为了保护自己的农田不被洪水破坏,人们开始学会修筑河堤大坝,试图将河水约束在堤坝之内,可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堤坝也许能抵挡得住五年一遇,十年一遇的洪水,那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洪水呢?总有那么一场无法抵抗的洪水将人们辛苦创造的一切全部冲走,可等洪水褪去,新一批垦荒者又来到河边,开始下一轮循环。

下面是湖北荆江段的长江河道卫星图,我们可以看到,这段河道弯弯曲曲,主河道两边分布有好些个马蹄形的湖泊,而江边的土地几乎全部都被开发成农田。在洪水和垦田的一次次循环中,人们在这里建起荆江大堤,将长江约束在河堤中,将两岸的支流、湖泊开垦成田地,而那些马蹄形的湖泊曾经就是长江河道。

荆江
1852年,数十年一遇的洪水汹涌而至,荆江大堤溃堤在即,北岸的官员以邻为壑,用大炮轰开南岸的堤坝,洪水从溃口倾泻而出,南岸数十县一片泽国,死于洪水者不计其数。但这场大洪水除了凭空创造一条藕池河,并不能改变什么。人们要生存,要有自己的农田,要有自己的家,还是要回到江边,继续垦地种田,最多也只是把荆江大堤修得更高更牢,或是求神拜佛,求老天爷不要发洪水。

荆江四口,明清时期四次大溃堤形成的泄洪口
到了近现代,中国治理水患的能力越来越高,可相对应的,中国的人口也是越来越多。人们要吃饭就要种田,可好开发的田早就开发完了,不得已,人们只好爬上高山,砍去树木开垦为田;只好趟入河湖,填上泥土,围垸造田。粗放式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的暴增,也就出现了洪涝灾害的频率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的反常现象。
当然,过渡开垦土地只是洪灾多发的原因之一,这也是深受洪涝灾害困扰的世界各国都有的问题,中国的洪灾还有自己特殊国情。

最开始我们说过,只有影响到人的生活生产才能叫洪灾,而中国正是一个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以黑龙江黑河为起点,划一条到云南腾冲的直线,全国95%的人口居住在面积占全国43%的东部地区,这就是著名的胡焕庸线。胡焕庸线不仅划分了中国的人口分布,工业、农业等几乎所有的国计民生都可以用这条线将中国一分为二。


不幸的是,人口和经济高度集中的东部地区也是中国洪涝灾害的高发地区。一样大的洪水,放在西部可能是自然奇观,而放在东部就成了洪涝灾害。因此,东部地区只要出现强降水就必然发生洪灾,而东部的城市群又都集中在大江大河沿岸的低洼地带,这些平原地区的河湖本就没有多大的蓄水能力,灾情稍一严重,城市中的积水就难以自然排出,造成严重的城市内涝,而在山区又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如果,差不多程度的洪水放到印度,虽也会出现大量受灾人员,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中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因为印度的经济本就没有中国强。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城市离不开水源,治水又是一个缓慢而成效不明显的大工程,自然就会出现经济越发展,洪灾损失越高的奇怪现象。


总而言之,中国洪涝灾害的高发性和危害性自有其特殊的自然原因和历史原因,有问题要承认,有做的不对的要批评,有做的好的要肯定,而不是一遇洪灾就盲目批评某组织,就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不道德的。就好比今年南方洪灾又有人拿三峡说事,拜托了您嘞,三峡在安徽、江西上游,本地暴雨连天引发洪灾,和上游没多大关系,不了解事实,就没必要每年夏天都手捧着西瓜指点江山,键政救国。



我们建了一个读者微信群,喜欢地理、历史的小伙伴可以加群。
大家在群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对我们的文章发表意见和建议,还可以在群中告诉我们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我们将专门写文章为你答疑解惑。
当然,如果你有成熟的观点和文章,也可以向我们投稿,我们会支付合适的稿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