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禁城的柱子与清水江杉乡苗木的故事

 杉乡文书阁 2020-11-20

作者:李嘉熙 智纲智库广州战略中心

大家知道庄严巍峨紫禁城中九千九百九十九个房间的四梁八柱出自何时何处吗?

五百多年前,随着一排排入沅江、出洞庭、沿大运河北上京城,修筑大明皇宫梁柱的“皇木”,化外之地贵州苗疆的清水江逐渐进入了世人的视野。这些“皇木”也叫“苗木”,是高大挺拔的杉木。杉木是聚居清水江畔的苗、侗人民“开坎砌田,挖山栽杉”的产物,而清水江流经的锦屏县,在历史上被称为 “杉木之乡”

历史的见证者:从化外苗疆走向中原

锦屏的杉木可以说是清水江流域从化外苗疆到木商贸易繁盛之地的见证者。这段历史要从明太祖朱元璋平定云南说起。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肃清元朝的残余势力以及大理段氏,明军从贵州、湖南兵分两路进入云南。为了战前筹备粮草,战后巩固政权,明军在通往云南的必经之路贵州设立了众多的军事屯堡。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贵阳设立贵州都指挥使司,统领贵州全境的十八个卫所。由于筹备得当,当年即收复了云南,设立云南府。

▲隆里古城,明代锦屏重要屯堡之一

当时在贵州设立的军事屯堡,奉行“战时屯兵,平时屯田”的政策,侵占了当地大量的沃土良田。这样一来,当地的苗侗族人就不乐意了,他们本来唱着歌种着田,突然土地就被没收了,愤怒和不满的情绪潜滋暗长。终于洪武三十年(1397年),侗族领袖林宽领导的十一万义军在今天锦屏的铜鼓起兵,义军势如破竹,先后攻克隆(龙)里、新化等地。

眼看着事情闹大了,朱元璋赶紧命两个儿子朱桢和朱柏上阵,率三十万大军平乱。最终起义军终寡不敌众,当年十二月,林宽被俘,起义失败。但此次平叛可谓是“因祸得木”。

明军溯清水江而上进入锦屏境内时,被“丛林密茂,古木阴稠,虎豹踞为巢,日月穿不透”的景象惊呆了:满山都是遮天蔽日、郁郁葱葱珍贵的杉木。自此,锦屏盛产优质杉木的信息传到了中原地区。

▲锦屏春蕾林场杉木林

杉木又名沙木、沙树,高可达30多米,壮者胸径2.5—3米,甚至更大。其形高耸笔直,木材耐水蚀,防虫蛀,特别适合做房屋梁柱,同时也是造船的首选材料。除此之外,杉木独特的香气还可以起到醒神、静心的功效,在古代适用于做家具。

根据《古韵洪江》记载:“杉木产地分苗木、州木、广木、溪木四大类。苗木产于黔东南苗族聚居地锦屏、清江(剑河)、天柱、黎平四县,从胸径、高度、木质三个角度来看,质量最佳。”

明正德九年(1514年),由于一场大火,紫禁城乾清宫、坤宁宫需要重新修缮。后院起火的明武宗赶紧派出官员到锦屏县采集木材。此后,清水江流域的杉木正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冠以“皇木”之名。得益于“皇木”的金字招牌,锦屏杉木也在市场上火了起来,五湖四海各地客商千里迢迢来此贩运杉木。

清水江逐渐热闹了起来。清朝嘉庆年间,清水江木材市场进入鼎盛时期,入驻的木行已达二百四十余家、其中以安徽、江西、西安等地的大商帮为主。

▲明清皇木水运路线

一棵好的杉木重达千斤,又远在贵州崇山峻岭之间,且古代没有便利的运输工具和交通,那么化外苗疆的杉木是如何运出湘黔,一路北上到达紫禁城的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及清水江。

清水江发源于都匀斗篷山,在都匀境内叫剑河。过锦屏后下游联通沅江,流入洞庭湖,再通过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北上南下。而运输木材的方式也十分有趣,木商在清水江两岸采伐杉木后,就地用斧印打上自家商号的标记,捆扎成排后放入清水江顺流而下,到下游经办打捞再分门别类。据传在木商贸易最为繁华之时,清水河两岸行人可以踩着满江的木排走过清水江。

▲晚清清水江放排实景

《黔南识略》中记载:“坎坎之声铿訇空谷,商贾络绎于道。”描述了木材贸易一派火热朝天的景象。雍正七年(1729年),清廷在卦治、王寨、茅坪三寨正式设立木市,管理清水江一带的木政,因为更靠近上游地区,史称“内三江”。但这样一来,天柱岔处等下游的“外三江”木商码头就有意见了。因此围绕木材经营权,引发了持续近两百年的 “争江”活动,一度牵动八省巡抚甚至惊动嘉庆皇帝。那么,所谓“争江”,到底争的是个啥呢?

争江的实质是争夺木材交易的话事权。各个码头上的商人通过成立中介或行会,垄断木材交易的中间业务,在买卖双方交易时“一口喊断千金价”,利用定价权和中间差价,获取巨额利润。

面对如此诱人的蛋糕,“内外三江”的商人们自是按捺不住对财富的欲望,先有外三江在坌处至湖南黔阳托口二百多里的沿江十八个村寨设置“十八关”,对每个木排强行征收“过江费”白银九两。这样一来,过完十八关,一个木排就要收银一百六十二两。清代的一两银子可以换近二百公斤大米。按照这个标准,当时的一百六十两差不多就是今天十万元的购买力;内三江见此,就状告黎平知府受贿舞弊……两百余年间几代人的恩怨情仇,演绎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争江之战,为清水江的木商贸易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社会的推动者:从文书碑刻到社会资本

杉木将曾经属于化外苗疆之地的清水江变成了明清西南最大的木材集散中心。杉木贸易的繁盛,离不开苗侗族人世世代代对杉树的精心护养,对自然的敬畏。

杉木的种植虽然相比其他树种周期更短,但成材至少也要十几二十年光景,因此杉木在成材过程中水土的保护与涵养尤为重要。砍伐之后的杉木,树桩是下一茬树木最好的营养基。只要护养得当,在树桩上长起来的杉木生长得更好。因此杉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苗侗族人为了保障杉木的生长,颁布了很多有效力的规定来保护杉树的生长环境。至今在锦屏县文斗村内,还存有一块立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的“六禁碑”,碑文记载诸如“不俱远近杉木,吾等所靠,不许大人小孩砍削,如违罚银十两;四到油山,不许乱伐乱捡,如违罚银五两”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为保证杉木出品的“质控规定”,逐渐成为了苗侗族人心中的对杉树、对自然的崇拜与尊重。正如晚于六禁碑十二年所立碑文显示:“此本寨护寨木,蓄禁,不许后代砍伐,存以壮丽山川”。这种天人合一的精神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文斗寨门旁的六禁碑

据当地人介绍,就在几年前,一外省客商出价一百万元收购文斗村内的二十颗红豆杉。说实话,一百万元对于经济不富裕的当地村民来说算是一笔巨款,但是,村民公议后断然拒绝了客商的要求。理由说起来很简单,村民一致认为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违反六禁碑上的规定,不能做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情!这种觉醒于工业文明前的环境保护信念和文化,不正是清水江杉木留给世人宝贵的财富吗?

说到杉木对锦屏的影响,不得不提锦屏文书。明清时期,清水江沿岸的杉木“山客”与外来求购木材的“水客”和他们雇佣的“栽手”之间,同样用诚信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保障了清水江杉木生意的繁荣兴盛。而这种文化的载体就是——锦屏文书。

▲锦屏文书

锦屏文书的内容主要涵盖了山客与栽手之间的劳务合同、山客之间土地转让的契约、山客与水客的交易条款等,现存约40万份。在世界范围内如此大量、系统地记录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契约在世界范围内都实属罕见。如今再细读这些文书,会发现它们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务合同,而是一种诚信的契约精神。

这种起初用于商业合同的契约文书和契约精神,后来慢慢也出现在了人民的生活之中,以村规民约、家训家风的形式呈现出来。如两百年前的文斗“婚姻法”规定“禁止姑舅强制婚姻”“禁止通过婚姻勒索钱财”“禁止退嫁妆”“有媒有证,不准私奔”“允许再婚,不得阻拦”等,无不体现出提倡婚姻自由,允许再婚,婚嫁从简等富有人性的婚姻观。

时至今日,在平敖村一户民居的门楣上,一个刚上学的孩子用稚嫩的字体写下了:

一日千般事,人生不自由,

怕贫休浪荡,爱富莫闲游,

好学终成器,勤耕必无忧,

要得身富贵,需向苦中求。

寥寥数语,点出了做事做人秉承勤为径,苦作舟的人生态度,并时刻提醒自己。

▲平敖村手写家训

从天人合一敬畏自然的精神和执木立信的淳朴中可以看出,杉木留给当地人们的绝不仅仅单纯是物质财富,或是某种特定文化,而是可以让财富延续、文化传承的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定义十分广泛,可以是区域内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是一切在社会活动中可以被利用来提高文化传播或生产效率的资源。纵观杉木产业给清水江流域带来的影响,在对于环境的尊重中,让人们对于杉木取之有道,秉持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创了一种集水土保护、植树护树、科学采伐为一体永续地林业模式,让锦屏周边的杉木产业历经百年不衰;在与人为商、共事中,形成了一种信任和淳朴的风气,这种习俗让清水江的山客以诚信立于来自大江南北的水客之中,让勤劳朴实的人文精神通过一代代人的言传身教得以延续。

财富的创造者:从商品贸易到心灵体验

杉木同样是锦屏以及清水江流域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数百年来,耸立在清水江两岸的杉木相觑无言,但用自己的智慧给予这片土地上的生灵以无穷的财富。可以说,杉木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这个地区的灵魂。

在古代农业文明社会,杉木作为一种优质商品,其贸易的繁华,带动了当地的经济。锦屏周边茅坪、王寨等地出现了众多的商帮会馆,酒肆码头,在兴隆贸易的映衬下,一度被称为“小南京”。

对于清水江沿岸的劳动人民而言,杉木也不偏不倚地祝福着他们。茅坪六百年前开寨,一户杨姓人家随着清水江向西而上,在一条无名溪边开良田造杉林,有田林百亩。杨家有个女儿,待字闺中。恰好有一个18岁的龙姓小伙从亮寨到茅坪安家。与杨家姑娘一见钟情,喜结良缘。杨家不以金银陪嫁,却以无名溪为界,东边田土杉林留着自己管业经营,西边的田土杉林随女儿送给龙家。于是无名溪变成了“送龙溪”,“女儿林”“十八杉”的故事便由此而来。

杉木就这样用最直接的方式供养了清水江流域周边苗侗人民的生活,以自身作为载体,成为了当地文化、财富传播的福祉。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锦屏和清水江全盛时期,杉木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给予了世人众多的财富。那么在工业文明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各式建材的应用,杉木辉煌不再,锦屏以及昔日繁华的清水江渐渐淡出了人们视野。

但相对于林立的烟囱、众多的污水管道,规模化砍伐的木材工业,锦屏杉木依旧静静矗立在清水江两岸,山间丛林之中,坚信自己留给苗侗人民的生态、诚信理念可以坚守住这绿水青山,认定所谓“胜负”还未可知。

▲清水江一景

新时代下,当人们从大规模工业发展的后果中觉醒,看着爆表的PM2.5,呼吸着雾霾,心有余悸地吃着转基因食品,住在坚硬的混凝土城市森林中,开始怀念、追寻曾经的蓝天碧水。吃惯了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的人转而青睐有机粗粮、素斋;住惯了五星级酒店、高层顶楼的人向往乡野民宿;人类从吃不饱穿不暖到了吃饱了撑的时代,从追求果腹安寝到身心健康;从单纯的追求财富慢慢转变为了向往精神的富足。

▲民族风情、绿色生态有机相融的锦屏

人间有味是清欢。

当人们对现代工业化炮制出的生活模式慢慢厌倦时,锦屏无间无隙的杉木林海,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以及苗侗人民质朴、真诚的民风,热情奔放、放飞自我的狂欢节庆,耐人寻味的木商传奇,都成为了锦屏对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的馈赠。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