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花讯|常见的秋海棠属植物

 书香园林读书会 2020-11-20

秋海棠属植物花朵鲜艳美丽,体态多姿,花期较长,易于栽培,长期以来作园艺和美化庭院的观赏植物,少数种类可供药用。

本期北京花讯就为大家介绍秋海棠属植物中常见的三种即丽格海棠、蟆叶秋海棠和四季秋海棠。其都属于秋海棠属植物,秋海棠属为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侧膜胎座目、秋海棠科多年生肉质草本。

丽格海棠

丽格海棠为葫芦目、秋海棠属、秋海棠属草本植物。丽格海棠花期长,花色丰富,枝叶翠绿,株型丰满,是冬季美化室内环境的优良品种,也是四季室内观花植物的主要种类之一,也是国际十大盆花之一。

丽格海棠的花形多样,多为重瓣,花色丰富,有红、橙、黄、白等,花朵硕大、色彩艳丽,具有独特的姿、色、香。性喜温暖、湿润、半荫环境。花期长,可从12月开花一直持续至翌春4月。盛花期为4至6月和9至12月。

花语:和蔼可亲

形态特征

重瓣花是丽格海棠的一大特色,花色有红、黄、白及橙色。丽格海棠株型不高,枝叶翠绿,叶子为心性,光滑而具有蜡质。叶缘为重锯齿状或缺刻,叶色为浓绿色。

四季秋海棠

四季秋海棠又名四季海棠,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其是秋海棠植物中最常见和栽培最普遍的种类。姿态优美,叶色娇嫩光亮,花朵成簇,四季开放,且稍带清香,为室内外装饰的主要盆花之一。

四季秋海棠作为盆栽观赏,已历千年。寒凉季节摆放几案,室内一派春意盎然,春夏放在阳台檐下,更现活泼生机。其除盆栽观赏以外,又是花坛、吊盆、栽植槽、窗箱和室内布置的材料。

花期:花期四季,但以春秋两季最盛

形态特征

秋海棠的茎绿色,节部膨大多汁。叶互生,叶圆形、斜心脏形或耳形,叶色有纯绿、红绿、紫红、深褐,或有白色斑纹。花为顶生或腋生,聚伞花序,花有白、粉、红等色。

蟆叶秋海棠

蟆叶海棠又称王秋海棠、毛叶秋海棠,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多年生常绿草本观叶植物。它的叶片有绚丽的彩虹斑纹,艳而不俗,华而不失端庄,极为美丽,是秋海棠中最具特色的栽培种,也是重要的喜阴盆栽观叶植物。

蟆叶海棠的栽培较普及,在欧美一些国家尤为盛行。可用作中小盆栽种,也可作中吊兰式种植悬挂于客厅、书房或卧室,或与其他植物搭配作景箱种植,用于室内装饰美化。

形态特征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无地上茎,地下根状茎平卧生长。叶基生,一侧偏斜,深绿色,上有银白色斑纹。花淡红色,花期较长。

诗与秋海棠

明清两朝是秋海棠的风光年代,人们常将之栽种在屋后或院落的背阴处。因为秋海棠易于栽种,折断的茎直接插入土中,往往能够成活。大片栽种之后不用精心打理,也可在每年秋天照常开花。

“秋海棠”在民间习俗中是“苦恋”的象征。从古至今,恋人之间的情感遭受挫折常以秋海棠自喻。陆游与唐婉婚后不育,陆母逼儿休妻。临别,唐送陆一盆秋海棠。陆问花名,唐日:“断肠红”。陆感慨万千,脱口而出“相思红”,从此,秋海棠又添新名。

清朝著名诗人纳兰性德《临江仙》词作:“六月阑干三夜雨,倩谁护取娇慵。可怜寂寞粉墙东。已分裙衩绿,犹裹泪绡红。曾记鬓边斜落下,半床凉月惺忪。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革命志士秋瑾很是喜爱这种花,觉得自身的气质与秋海棠略同,还专门为之赋诗一首,既是咏花,又是言志,诗文如下:

 秋海棠 

近/秋瑾

栽值恩深雨露同,

一丛浅淡一丛浓。

平生不藉春光力,

几度开来斗晚风。

诗人借秋海棠来比喻自己,展现了作者不借人力,独自奋斗的气概!

主要观赏地


世界花卉大观园

世界花卉大观园位于南四环路北侧,园中景观由七大温室和十五个花园广场组成。各温室内的植物千奇百怪、花团锦簇。室外景观有各具特色的花园、广场及异国风情建筑让世界花卉文化和精美的园林艺术在这里交相辉映,巧妙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在大观园的室外展区和室内温室中的精品百花厅、茗赏百花厅中均可以见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秋海棠。

乘车路线:乘地铁在草桥站下

北京植物园

北京植物园位于西山卧佛寺附近,是以收集、展示和保存植物资源为主,集科学研究、科学普及、游览休憩、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新优植物开发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植物园。

秋海棠是常用的花坛和美化庭院的观赏植物,在植物园室外景观和室内布置中均可以看到各类秋海棠的身影!

乘车路线:乘公交在植物园南门站下车

北京东风国际花卉市场

北京东风国际花卉市场紧邻东四环,地理位置优越,市场采用钢结构建筑与温室建筑相结合的方式建造。温室设计充分考虑了花卉的需求,不但具备适宜花卉生长的条件,而且整体结构更加美观、实用。

秋海棠不仅在花坛景观中应用较广泛,也是很多普通市民喜爱的盆栽植物,周末休息的时候到花卉市场买几盆美丽的秋海棠放在家里,真的是非常赏心悦目呢!

乘车路线:乘公交在来广营东路站下车


详情请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