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

 NaNaInUK 2020-11-20

很多朋友留言,让我们做一期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介绍。做为一个真爱粉,这也是我一直的愿望。

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被称为Queen ofCrime。Crime是英国最流行的一种小说题材,叫做推理也好、侦探也好、或者干脆就直译为犯罪也好。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阿加莎是人类史上最畅销的作家,总销量突破20亿本。单论在法国,她的销量几乎是排名第二的法国文豪左拉的两倍。而按照译本种类和传播范围而言,其在世界的辐射范围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著作,迄今为止至少被翻译成103种语言。她的话剧《捕鼠器》自1952年11月上演以来,直到如今还在继续,已超过2万5千场,保持着伦敦戏剧公演最长的记录。

她一生写过66本长篇推理小说,14本短篇小说集。并以玛丽·维斯马科特为笔名写过6本其它形式的小说。

 (阿加莎最广为人知的一张照片,被印到每本书的封底)

儿童时代

1890年9月15日,做为家里的第三个孩子,阿加莎出生于英格兰德文郡托奇的一个富裕家庭,本名阿加莎·玛丽·克莱丽莎·米勒。她父亲是美国人,母亲为英国人。

在阿加莎的自传里,她说:我有一个非常快乐的童年。这快乐的童年对阿加莎一生的影响很大,她在自家的大花园里尽情想像,编排各种小故事把自己和宠物们带入其中,好不吝惜使用自己的天赋想象力。而她之所以能这么自由,却是由于母亲不主张她太早接受教育的缘故。阿加莎没有上正规的学校,而是在家学习,由于喜欢阅读,她进步很快,现在还能看到她在十岁时写的小诗。

阿加莎对家乡的感情很深,德文郡美丽的田园风光曾无数次被她描述在后来的作品里,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最近又出来火了一把的《无人生还》。

(托奇海边)

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却没有很久,阿加莎十一岁时,父亲因心脏病突发去世,整个家庭陷入财政困难。阿加莎说:童年就此结束。

阿加莎被送进了托奇的女子学校,但从小在家长大的她并不适应规则严格的学校生活;等到了1905年她15岁时,便在助学金的帮助下去了法国学习。


(童年的阿加莎)

青年时代

二十岁的阿加莎回到英格兰,此时由于她母亲的健康问题,阿加莎陪同她前去开罗疗养,在那里待了三个月。二十岁的阿加莎见到了沙漠和金字塔——这些日后也在小说里出现过很多次的场景,然而二十岁的阿加莎还并没有对此感到兴趣。那时候她最关注的事情是——找个丈夫,以便能好好照顾母亲。

不过开罗的经历还是帮助她写出了她的第一本小说《沙漠上的雪》,然而这并不是一部推理小说,也没有获得任何出版商的青睐。

回到英国的阿加莎在剧场做一些创作和表演的工作,这期间也写过一些短篇小说,同样受到各个杂志的拒绝(其中有一些后来经过修改被出版了)。

事业上无任何进展的阿加莎却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爱情。

在一次社交活动上,她认识了英俊的年轻军官阿奇博尔德·克里斯蒂。像所有顺理成章的爱情故事一样,他们迅速坠入了爱河;像所有的爱情小说或者电影一样,阻扰的力量令两个人爱得更深切——阿加莎的母亲不同意他们交往,她觉得阿奇尔(阿奇博尔德)看起来心狠,不会对女儿好,而且他太英俊,会招蜂引蝶。

 (阿奇尔和阿加莎)

阿奇尔向阿加莎求婚,阿加莎自然欣喜应允。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阿奇尔被派往法国战场,阿给莎也加入了志愿医疗队伍,在托奇的医院照顾前线下来的伤兵。这一段经历,丰富了阿加莎对医药和毒品的知识,她在以后的作品中“学以致用”,让很多谋杀犯用毒药作了案。同期,托奇也接收了很多比利时过来的难民,不用说,这就是波洛出现的原因了。

1914年,回英格兰进行短暂休假的阿尔奇和阿加莎终于结了婚;1918年大战结束,阿尔奇带着上校的荣誉军衔正式回到英国,在伦敦工作,他们也迁居过去。

人生的起伏

1919年,阿加莎终于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侦探小说《斯泰尔斯庄园奇案》,从此大侦探波洛登场。英国人民还是有品味的,阿加莎的写作得到广大群众认可。同年八月,她生下了女儿罗萨林德,这也是她唯一的孩子。

1922年,第二本书《暗藏杀机》出版,可爱的汤米和塔彭斯(我还是喜欢叫她两便士)夫妇上线。这本书令她赚到了五十英镑巨款。接下来就顺理成章的一帆风顺了,第三本、第四本…到1925年,她一共出了五本长篇小说和一本短篇小说集,成为了当时著名的推理小说家。

与此同时,他们一家进行了环球旅行,从南美、到澳洲、到夏威夷、到非洲。阿加莎非常喜欢游泳,这个爱好从小坚持到老。在威基基,他们成为第一批学会站着冲浪的人。我想,那个时候的阿加莎,在海浪之间,一定意气风发,享受着站在人生高峰的无上喜悦。

1926年,阿加莎挚爱的母亲离世。接着,阿奇尔移情别恋,向阿加莎提出离婚。

之后阿加莎做出一个令人迷惑的举动,这件事至今还是个未解之谜。

12月3日,他们又一次争吵,阿尔奇离家去找他的情妇。不一会儿阿加莎也开车离开了,只给秘书留下字条说自己要去约克郡。

之后她的车在萨里郡Newlands Corner的一个采石场附近被发现,车上有她的驾照和衣服。阿加莎不知所踪。

她的失踪在社会上引发了巨大反响,警方出动直升机全方位搜索,媒体悬赏出100镑的知情报酬,据说有超过一万五千多个志愿者加入了搜寻工作,连《纽约时报》都大肆进行了专门报道。十天过去了,他们并没有找到意料中的阿加莎…的尸体。

12月14日,住在约克郡一家旅店中的阿加莎被两名乐队成员认出。谢天谢地,他们并没有去媒体那领取巨额赏金,而是告知了警方。

阿加莎以特里萨·尼尔的名字登记住宿,而尼尔,正是阿奇尔情妇的姓。

 (阿加莎失踪之地,一处普通的英格兰乡野,但很少有人,人们推断这是她早就选好了的地方。)

媒体没有放过阿加莎,虽然阿奇尔和医生都称阿加莎由于伤心和打击情绪受损以致失常,然媒体还是引导大众进行无数种猜测。其中最被人“津津乐道”的猜测便是阿加莎此举是为了报复阿尔奇,伪装成死亡以令阿尔奇获得谋杀罪——《消失的爱人》(Gone Girl)灵感来源有木有?!

阿加莎终其一生没有对这件事做出解释,但是据说她在以玛丽·维斯马科特为笔名的某部小说里写了这个事件。从此阿加莎跟媒体解下了仇,直到六十年代,她才简短接受过一次媒体采访。

1928年,她与阿奇尔离婚,但继续用克里斯蒂这个名字进行小说创作。

再次辉煌

离婚后的阿加莎不想待在英国,她想迅速地逃离这一切。于是,她坐上了东方快车来到了伊斯坦布尔。

这次来到东方和年轻时不一样,成熟后的阿加莎对这边的一切都很着迷,这强烈反应在她后来的作品中。就在这个时期,她参与了考古工作,并结识了她的第二任丈夫——马克思·马洛温。毕业于牛津大学的马克思是英国著名考古学家,他比阿加莎小14岁。他们于1930年结婚,这段婚姻直伴阿加莎到终老。

也正是由于这段婚姻,阿加莎经常跟随马克思的考古队进行工作——她本身也喜欢考古学,这些经历都给她提供了很多创作素材。

(阿加莎和马克思)

(阿加莎在叙利亚)

他们回到英国后依旧选择住在托奇,这之后的日子里,阿加莎开始了创作的黄金年代。她在三十年代创作的作品最多,有二十三部作品,之后的每一年都有一两部著作产生,直到她去世的前两年。


(阿加莎和马克思,第二次婚姻期间的阿加莎,拍照时很喜欢笑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克思参加了志愿军团前往北非,阿加莎则继续在后方的医疗队伍中尽力。她拒绝了为官方写宣传稿的任务,而是坚持创作,这些作品被战争中的英国人所喜爱,期待她的作品,是那段艰苦岁月里的一种幸福。然而在1941-1942年,英国情报机构MI5却调查过阿加莎,因为其描写英国情报机构的小说《密码》令当局怀疑她认识布莱切利园(Bletchley Park,熟悉英剧的小伙伴可能看过《布莱切利四人组》)里的高级间谍人员。

1971年,阿加莎获得女王颁发的大英帝国勋章,成为阿加莎·克里斯蒂女爵士。

1976年1月12日,阿加莎在牛津郡的沃灵福德安详去世,享年85岁,葬与附近的圣玛丽教堂。


阿加莎唯一的孩子罗莎林德同样于85岁高龄去世,如果你去看她的纪录片《阿加莎,谜样人生》的话,会看到他的外孙。

《阿加莎,谜样人生》是ITV制作的一个小型纪录片,扮演了波洛25年的大卫·苏切特,会带着大家一起去探寻下阿婆的谜样人生。


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聊聊阿婆笔下的那些可爱人物们。

我们坚持原创,用自己的亲身经验,总结发布最实用可靠的信息,为你展现一幅真实的英伦欧陆场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